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与南唐时期江西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北方士人纷纷南下,地方官学逐步建立,私学书院开始发达,自学山林风气浓厚,促进了江西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特有的、主要的一种教育组织和教育场所。从南唐的庐山国学到清末的诂经精舍、学海堂,经历了近一千年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书院的建置,始于五代,至两宋进入全盛时期。北宋初,书院已有很多,著名的有四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及应天府书院。南宋亦有四大书院,除白鹿洞、岳麓以外,还有丽泽书院和象山书院。两宋时期的书院在教学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之发展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是官学与私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唐代至清末,书院存在了一千多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书院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书院教学,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聚徒讲学为目的的书院始于南唐升元四年(940)李渤建立的白鹿洞学馆,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诏令废除书院制度为止,共历961年.由于一部分层次较高的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结构成份,我们在追溯中国古代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时,应该对书院藏书进行专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书院出现之前主要有两大教育系统即官学和私学,但两大系统并没有和谐地发展,经常出现官学压制私学的现象.书院的出现可谓是给教育系统带来了一缕春风,使教育在培养对象、教育理念和教育职能上都活力奔放.从此,教育不再是一汪静水.因为书院已经对传统教育有了巨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和学校制度,它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哲学思想(主要为宋明理学)的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下面就书院制对古信州(今上饶、玉山、广丰、铅山、横峰、弋阳、贵溪等七县)文化发展的影响略陈管见,从中也许可以窥见书院制对文化发展影响之一斑。一古信州书院的基本特点书院是一种新型的封建教育机构,它是在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的情况下兴起的,是“古里塾乡校之遗制也”。书院大多是在政府支持卞由民间出资办起来的,带有私学的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组织,融合了讲学、祭祀、藏书、修书这四种功能。它既非官学,又非纯粹意义上的私学,而是时而融于私学,时而汇合于官学,时而又与它们形成鼎足之势。我国的书院产生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和明清的繁荣,消逝于清末科举改制的浪潮中。在近一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书院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政治乃至经济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官学和私学。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居重要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初为私人读书治学之地,而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的地方。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组织,一般认为是始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所建的白鹿洞学馆。北宋初年,书院正式  相似文献   

9.
刘宁 《河北教育》2009,(10):48-48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书院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教育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南唐君王普遍崇信佛教,致使整个朝廷政法荒弛、经济衰颓、军事不振。南唐宗教倾向对于南唐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以及隐逸派诗人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程颢、程颐兄弟的教育活动与嵩阳书院、伊川书院有着密切联系。北宋书院教育是在继承唐朝以来私学教育传统、政府重视文教事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的。书院教育对传播二程的学术思想、培养后辈人才、进行社会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程颢、程颐兄弟的教育活动与嵩阳书院、伊川书院有着密切联系。北宋书院教育是在继承唐朝以来私学教育传统、政府重视文教事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的。书院教育对传播二程的学术思想、培养后辈人才、进行社会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组织,一般是由私人出资创建,并在著名学者的领导下,积聚大量图书,聚众授徒讲学,而且以传播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内容,以下层平民为主要教育对象。它不是官学,但却是官学的一种补充,后来还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它是私学,但远比一般的私学规范。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最初是官方藏书、校书的地方。到五代末期,正式出现了聚众讲学的书院,即庐山国学(为宋代白鹿书院的前身)。宋代出现了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或六大书院,六大书院为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和茅山书院。南宋是书院发…  相似文献   

14.
就教育模式而言,唐代文士的隐读修业具有自学的特点,是一种成人化的教育,同时也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隐读的盛行,主要原因在于官学的衰微及科举制度的兴盛。文士隐读之时,多聚于名山或交通便捷之处,习业以儒经及诗文典籍为主,有时在寺院中尚有题诗之举。另外,文人隐读修业会形成一定聚众教学模式,对宋代书院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书院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教育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之后,自唐末、五代至清末,随着朝代的兴衰更替,书院在中国大地上绵延了千年之久,成为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现在看来,书院制度不仅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不乏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就教育模式而言,唐代文士的隐读修业具有自学的特点,是一种成人化的教育,同时也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隐读的盛行,主要原因在于官学的衰微及科举制度的兴盛。文士隐读之时,多聚于名山或交通便捷之处,习业以儒经及诗文典籍为主,有时在寺院中尚有题诗之举。另外,文人隐读修业会形成一定聚众教学模式,对宋代书院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中国独特的教育遗产,它历时千余载,制度完备,成就辉煌,影响深远。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8.
"从游"就是"追随、跟从游历"的意思,它是古代私学教育的一大特色,起源于私学的书院继承了这一教育传统。书院"从游"教育建立了寓教于游、学游结合的教育方法,创设了开放平等、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形成了志同道合、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实现了德育为先、知行合一的培养目标,这对于现代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北张家口的书院始于元朝.相较全国而言,这是较为滞后的,在河北境内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尽管如此,在6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张家口仍然出现了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书院,向世人展现了书院独树一帜的教学活动及办学方式,使之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官学和私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探讨古代张家口的书院,对于传播张家口的古老文明,发展张家口的教育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元朝开始,衡水开启了书院发展的历程。相比全国而言,衡水书院发展态势相对滞后;而在河北省域内,衡水书院发展居中等偏上水平。在500多年的发展中,一批较有名望的衡水书院相继出现。书院的多元化筹资保证了书院文教活动正常展开,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迥异于古代官学和私学的显著作用。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衡水书院教育文化,对发展衡水教育事业、增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