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出发,分析了工具理性的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由于其过度扩张会在实践中导致弊端,因此在新公共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抑制工具理性的过度扩张,明确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作为实践",有着自己的历史谱系:在规范性实践哲学视域中,教育是一种将人变好的规范性活动,这种活动由社会规则所生成;在技术性实践哲学视域中,教育变成了一种控制自然和社会的工具;在存在性实践哲学视域中,教育则成为一种追求生命意义的生命事业。对"教育作为实践"的考古学分析表明教育意味的转变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教育从德性活动转变为工具活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兴起和物质生产的关注,从工具理性转变为生命事业则反映了人们企图解决工具理性所带来的人的异化与环境污染这一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充满危险的现代社会里,个人的命运在一种偶然的状态中,虽然这种偶然性是对自然必然性的胜利.但这还不是自由王国.个人不仅没有获得自由,反而被偶然性和外在的关系所统治,所以确定性成了现代人最迫切的追求.现代人借助工具理性,借助货币,但都没有获得安全感即确定性.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为现代人解决困境提供了一种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论述了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必然性,确立了新文化传播的方向与内容,其理论与实践有五个方面的特色:第一,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第二、李大钊确立了跨文化传播的标准;第三、李大钊跨文化传播的受众的广泛性;第四、李大钊跨文化传播的风格的独特性;第五、李大钊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的强大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教育中,由医学技术教育主导的工具理性遮蔽了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理性,导致工具理性的张扬和价值理性的失落,引发医学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冲突,而医学工作的本质内在地要求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面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困境,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以价值理性引导技术理性、寻求二者的融合是医学教育发展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提高人的素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内涵上互通、互补,在功能上互动,两者统一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共同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路径主要是:将价值理性科学地融入专业教育,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课程内容,搭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期,在清末"新政"中,工具理性开始渗透到中国政治、文化教育体制中。由于近代学前教育体系中,规定了学前教育辅助家庭教育的办学方向与宗旨,这促进了工具理性向乡村家庭教育的渗透;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标志工具理性开始渗透到中国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论MPA教育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MPA教育的教育目标、办学思路、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中既展示了价值理性,也包含有工具理性,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MPA教育的工具理性显得更为突出,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提出有必要以价值理性为主导,以工具理性为载体,重构MPA教育,使之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现代教育表现出的工具理性思维的担忧和反思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要想彻底清除工具理性的弊端,就必须首先正本清源,充分厘清产生这种思维方式的深层文化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废除工具理性思维在当下的发生土壤。我们认为,五四文化启蒙运动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工具理性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以工具理性批判问题为切入点,从启蒙理性、工具理性和合理性这三个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深入批判,并揭示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和合理性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1.
基于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尝试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做出一种合理性的解读。首先,从两个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进行解读,指出人通过智性认识的是一种可被言说的属人的逻各斯,这样的"逻各斯"是基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一种"有";源初性的"逻各斯"本身是不能在属人的经验界限内得以认识的,正如赫拉克利特在残篇中所描绘的这是"那智慧者"的逻各斯,是一种作为万物之所以有的"无",其自己展开自身又返回自身。那么对"逻各斯"的认识也就陷入了一种困境。接着,通过分析表明在认识论中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源初性"逻各斯"认识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是产生这样的困境的根源,其最为直接的也就表现为人的可"思"却不可"言说"的尴尬困境。最后,对人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这一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规避这一有限性从而直面"逻各斯"本身做出尝试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它呼唤"价值理性",并阐释了"价值理性"的内涵和本质.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实践要克服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人生危机,必须以"价值理性"来纠正现存文化理念的偏失,用"价值理性"校正和引导"工具理性",使"价值理性"成为全球化时代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3.
从发生学上看,宗教学思想的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理性与信仰从神话思维中的分化。在西方,这种分化发生于古希腊,理性之形态表现为概念逻各斯。逻各斯与神话本来一体无分,使两者相互分离的原因,一是希腊宗教祭仪在城邦生活中的公开化所导致的宗教祛魅,二是较具个人性和神秘性的奥尔弗斯宗教对信仰的私密性的强化。另一方面,就最早对宗教进行理性辨析的哲学家塞诺芬尼来说,这种分离则是希腊宗教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逻辑上的错位所致。塞诺芬尼率先运用理性对宗教进行批判,在这个意义上可视为西方宗教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中的理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数学的发达程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在科学的发展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占据了上风,理性活动和理性价值受到压抑,在理性科学与外在功利发生冲突时,理性常以失败而告终。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理性精神,理性精神的氛围浓厚,才会形成重视数学的气候,才有助于发挥数学多方面的功能。因此,数学教育中要注重理性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逻各斯”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它能作为一把钥匙,帮助我们理解赫拉克利特的全部哲学思想。而其在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中的使用却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增加了我们研究难度。在具体的阅读学习中,我们应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律理性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理性化是西方法律文明从古希肛以来一以贯之的传统。当代法治国家正当程序原则的普遍化和对后现代法学之“元话语衰落”的追问,表明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实体理性思想经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后半叶的两次挑战,正在出现某种更高层次的理性回归。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及人类解放的思想,从另一个侧面深化了法律理性,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旗帜。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即法治理性化,其实质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通过确立基本的法律理性原则,实现正当程序的理性化,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类解放的伟大思想。  相似文献   

17.
道与逻各斯的并置探讨是比较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将两者展现在生态建构中的形态给予呈现则会发现,逻各斯导向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与道蕴含的智慧将在此种观照中走向两极,这作为后工业时代视角下的结论,确实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标志设计艺术中颇有特色和魅力的设计元素。站在信息化、视觉化、艺术化的视角审视,汉字无疑是一种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尤其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企业的标志设计,成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Categories of Environmental Print: All Logos are Not Created Equ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ifferent kinds of environmental print logos were known more frequently by young children than other kinds. Sixty-one 3-, 4-, and 5-year-olds were assessed on 20 full-context color pictures of environmental print logos. These 20 logo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community (signs prevalent in the local community; e.g., McDonald’s, Kroger), household (items found in many American homes: e.g., Doritos, Crest), and child (items associated with children rather than adults; e.g., Toy Story 2, Lego). Chi-squares were run to determine whether, as hypothesized, the child logos would be better known than the community and household logos within: (1) the whole sample, (2) each of the three age groups, and (3) both genders. As expected, child logos were the best known by all age groups and both boys and girl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categories were not significant for the 3-year-olds.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advice to teachers of young children on how to use child related environmental print logos in their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20.
索菲亚(Σοφια)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哲学"西文词汇的词根,在古希腊文化中的本义是"智慧"。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哲学本来就是追求智慧索菲亚的一项活动,但在哲学发展史的进程中,逻各斯中心主义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此,逻各斯与索菲亚构成了追求智慧的一显一隐双重路径,但索菲亚观念史这条隐秘的追求智慧的路径却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