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结合汽车产业特征构建了我国汽车企业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相关假设。选取我国6家国有和6家民营汽车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ootstrap软件对假设进行了简单中介检验和多步中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创新理念→开放程度→潜在和现实吸收能力→创新绩效";并通过吉利汽车案例验证了开放式创新和吸收能力的价值。本研究丰富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并对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开放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尉 《科研管理》2016,37(10):43-50
本文以山东、江苏、福建、四川、陕西五省的主要经济开发区内的400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创新独占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对吸收能力、开放式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中有部分中介作用;创新独占性对吸收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国际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前沿,但对于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以及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不足。对我国华南地区11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实际吸收能力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3)潜在吸收能力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知识吸收能力对组织记忆及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建立相关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选择217家知识密集型企业,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过程性组织记忆在现实吸收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陈述性组织记忆未能起到中介作用。潜在吸收能力仅能对企业陈述性组织记忆产生影响,现实吸收能力既能够促进企业陈述性组织记忆又能够促进过程性组织记忆。  相似文献   

5.
刘超  刘新梅  李彩凤 《科研管理》2017,38(10):76-84
探索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理是战略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分析了组织创造力和组织整合对吸收能力—创新绩效这一关系的影响。以307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基于自助法(Bootstrapping)的调节的中介的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组织创造力中介了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组织整合增强了组织创造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且组织创造力的中介效应随着组织整合的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文献分析基础上,基于集群特征, 构建了以网络中心性和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以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的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其创新绩效影响机制模型。选取浙江省3个产业集群中116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实证验证。结论表明:第一,知识获取在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即集群企业开放度是通过影响知识获取进而影响创新绩效。第二,知识吸收能力在企业创新绩效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中起到调节作用,其中潜在吸收能力有利于强化企业从创新开放度中获取知识,而现实吸收能力则在企业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第三,网络中心性越高,集群企业开放宽度对企业知识获取的正向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中国集群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张爽  陈晨 《科研管理》2022,43(6):113-120
  随着工业5.0来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我国技术型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严峻的现实挑战。知识吸收能力反映了企业识别新知识、吸收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目标的过程,能提高组织创新性与灵活性,也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通过文献综述与理论推导,提出创新氛围、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技术型企业中收集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创新氛围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成果为技术型企业提升员工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三维度社会资本、在孵企业吸收能力和创新孵化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模型,并通过大连市156家在孵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社会资本对在孵企业吸收能力均有正向影响;在孵企业吸收能力在结构维社会资本和创新孵化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关系维、认知维社会资本不仅直接影响创新孵化绩效,还通过在孵企业吸收能力间接影响创新孵化绩效。  相似文献   

9.
网络位置、跨界搜索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正德  魏唯  顾晓青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04-1316
为破解开放式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困境,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搜索理论,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网络位置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313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位置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跨界搜索在网络位置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吸收能力不仅在跨界搜索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而且正向调节了跨界搜索在网络位置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网络位置影响效果研究,进一步澄清了网络位置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对制造企业利用跨界搜索突破资源局限,快速推进服务创新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来源于企业对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投入,实证研究发现,这两种资源的投入对创新绩效存在着交互影响,根据吸收能力理论的观点,其中可能是吸收能力在起着中介作用.收集了珠三角地区各行业企业共778份客观数据,利用路径分析对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创新资源和外部创新资源均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介内部创新资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结构方程的巢模式检验结果表明,这种中介效应是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325个一手有效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印证研究假设,结论表明环境动荡性、战略一致性和结构正式化正向调节产学研协同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成果为推动企业大力实施产学研协同与促进知识吸收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盛伟忠  陈劲 《科研管理》2018,39(9):1-10
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撑,而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学习。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的互动学习与创新能力关系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MPLUS7软件),以浙江省为主的331家制造业中小企业为样本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与外部知识间的互动学习,通过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对提升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其中,潜在吸收能力只对创新实现能力产生中介效应,且影响程度远小于现实吸收能力。而现实吸收能力对机会识别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均产生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实质上揭示了企业的外部知识探索能力、内部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非正式网络、双元创新、吸收能力和环境动态性为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227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揭示非正式网络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非正式网路对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潜在吸收能力在非正式网络与渐进性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非正式网络与突破性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现实吸收能力在非正式网络与双元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环境动态性在非正式网络与双元创新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双元创新管理实践的启示包括:企业管理者应重视非正式网络、密切关注动态的企业外部环境和重视企业吸收能力水平的提升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为目的,在研究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产业创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发展的现状,并对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探讨,其中将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包括技术开发系统、创新环境保障系统以及创新绩效监测和反馈系统。旨在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以及创新系统的构建提供依据,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杨艳玲  田宇 《科研管理》2020,41(6):191-198
结合网络经济时代特征,遵循“导向—能力—行为—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互动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并采集254家服务企业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互动导向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对服务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吸收能力和主动改善在二者关系之中发挥复合式多重中介作用,具体路径分别为:①互动导向→服务创新绩效,②互动导向→主动改善→服务创新绩效,③互动导向→吸收能力→主动改善→服务创新绩效。研究不仅明确了互动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而且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具体作用路径,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服务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7.
技术溢出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旭  朱秀梅 《科学学研究》2010,28(9):1435-1440
诸多研究认为,技术溢出是集群内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创新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技术溢出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构建了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对长春市软件产业集群的97家软件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集群内,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且两者之间关系受到企业吸收能力和企业创新环境的正向调节作用,另外,企业吸收能力对集群企业间技术溢出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