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是因冬奥会这一特定事件而形成的创新组织机制,其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组织模式、科研攻关方式、应用创新路径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对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科技与奥运互动关系,从多系统融合、多主体协同、多组织嵌套、多机制联动四个维度探讨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及运行机理;基于系统视角构建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框架,并从纵横向政府互动关系和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两个层面明晰网络结构;从理念引领、制度优势、组织模式创新、科研攻关范式创新、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总结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经验和成效,为健全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创新治理模式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科学学研究》2021,39(4):749-757
针对理论上关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声誉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关系尚缺乏更为细致的解释的现实,基于杭氧的访谈调查及公开数据对此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认为,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不仅有助于网络能力、社会责任等企业声誉水平的提升,而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企业声誉通过网络能力、社会责任和公平交易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且企业声誉在企业家精神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之间可能起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围绕这一问题,桥接了资源依赖、模块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在资源依赖和模块化的交叉调节下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型和模块化协调机制。结合案例验证发现:(1)在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中,资源依赖能够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创新,而模块化既能改善资源过度依赖问题,还能担当创新需求方与供给侧的整合者;(2)模块化可以有效促进需求分析?模块创新?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的过渡,且利于确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和策略;(3)基于模块化的协调机制(规范性约束机制、延续性交互机制和架构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交互和知识创新,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研究,涉及组织声誉和环境动态性因素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浙江地区213家制造企业的调查,实证研究了组织声誉对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影响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环境动态性情景下,组织声誉对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影响效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社会责任和交易公平都促进了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进行,而随着环境动态性程度的增加,网络能力、社会责任和交易公平对组织间知识分享的正向作用减弱。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随着技术创新模式逐渐趋于创新资源集成化和行为主体协同化,协同创新正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综述了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溯源,从协同理论视角梳理和分析了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研究在影响因素、网络机制、网络构建等方面的新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动态性、不确定性提升,促使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大规模复杂动态系统形态,基于统计学、协同创新理论、创新生态系统论等单一方法难以满足其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客观需求。以复杂网络为主的计算社会科学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全新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是融合数学、生物学、统计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为解决大尺度、系统性问题提供了可靠工具。针对复杂网络视角下协同创新网络的代表性成果,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其分析,发现该领域主要运用到统计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多主体仿真和创新生态系统论中的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据此,从"复杂网络+"视角将现有研究成果细分为基于复杂网络—统计理论、基于复杂网络—创新理论、基于复杂网络—多主体仿真和基于复杂网络—生态系统论的协同创新网络研究,系统梳理了4类方法在理论与应用层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缺陷,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协同创新网络面临的新变化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项目是产业界、科学界、金融界和政府部门等多主体实施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项目治理是协同多主体创新的方式和手段。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方法,以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为研究对象,构建多主体协同创新项目治理网络模型,界定多主体在该治理网络中的角色:科学界的研究机构和大学扮演了"服务器"角色,发挥了神经中枢作用;产业界的公司、企业扮演了"客户端"角色,是整个网络中的"信号器",既是市场需求的探索者与创新动力的源头,又是创新成果的需求者与使用者;金融界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则扮演了"中间件"角色,发挥了中介与桥梁作用;政府部门则扮演了"网络架构师"角色,发挥保障、评估、监督和约束作用。该模型力求在微观层面揭开协同创新互动机制的黑箱,实现多主体创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利益与风险共担、责权利相互匹配,促进多主体在创新交互实施行动中的真正协同,实现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发现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分析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及其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为提高协同合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共同专利权人为研究对象,用Louvain算法识别协同创新网络。根据网络整体结构特征,用K-means聚类算法划分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并深入分析每种网络。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衡量网络创新绩效,以合作强度和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为条件属性,网络创新绩效为决策属性,用CART决策树分析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新方法以数据驱动为视角,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剖析网络结构特征、合作强度和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知识规则。研究结果表明:(1)共有四种协同创新网络,即二元协同创新网络、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完全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不同网络类型的整体结构特征和创新绩效差异化明显,证实了分类讨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二元协同创新网络和完全协同创新网络没有明显的核心成员,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存在核心成员。(3)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和星型协同创新网络的合作强度分别对网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和负向影响;在二元协同创新网络中,过高或过低的合作强度均有助...  相似文献   

12.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BE协同创新网络,用UCINET进行定量化研究,对BE在不同时间段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演化图论的网络密度、距离、中心性和结构洞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结构指标来对BE的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状况进行研究。石油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协同创新网络,随着协同创新时间延长,网络密度、网络距离、网络中心性、网络凝聚力会向更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三角地区316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协同网络在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氛围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网络在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分别存在着完全的中介效应和不完全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岳振明  赵树宽 《科研管理》2022,43(5):141-153
    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创新网络研究对指导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我国创新网络研究现状与趋势这一主题,以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通过样本文献回顾梳理并运用知识图谱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文量趋势、核心作者等研究现状,创新网络类型、理论基础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国内创新网络研究起步早、成果丰硕,发文量逐年增加,形成了实力较强的核心研究团队;(2)技术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企业创新网络等七种创新网络是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而协同合作创新、创新网络演化、网络知识资源等则是学者们关注的研究主题;从学术取向上看,国内学者多以网络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结构洞理论等为基础进行应用型研究,而理论创新成果少;(3)通过突现词分析发现,近年来出现的知识权力、协同创新研究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的新特征,是该领域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组建有效的合作网络是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的重要前提,以教育部首批认定14家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联合申请专利和合著论文为样本构建合作网络,对比分析组建前后合作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4家协同创新中心在组建后,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深度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合作广度方面变化较小,成员单位合作也多为两两线性合作关系,且不少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并不是已有合作网络的中心节点。提高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参与度,鼓励高校参与已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提高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网络的深度与广度,将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破除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载体,而非将其视为获取资源的途径,应是今后协同创新中心发展需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黄南霞  谢辉  王学东 《现代情报》2013,33(10):75-79
大数据环境下,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挖掘信息资源价值,并协同创新主体完成知识、技术创新。本文通过阐述网络协同创新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展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协同创新作用。最后,结合大数据的背景构建网络协同创新平台以及描绘协同创新平台3种应用路径,来展现网络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2012-2020年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分析产业邻近维度、知识邻近维度和地理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系数进行非参数检验。研究表明:9年间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快速演化,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势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多中心化趋势,子群之间凝聚力较差;三省市协同创新网络核心节点均为“国家电网公司”,多个核心节点在协同创新网络内部占据重要结构洞位置。京津冀三省市不同阶段的不同邻近效应对协同创新网络产生不同影响:产业邻近与地理邻近始终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网络发展,不同省市不同阶段知识邻近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企业通过网络关系促进知识获取是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206个有效企业样本的调查数据,引用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集群网络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各维度对协同创新绩效中介作用的判断是:在网络强度、网络质量和网络稳定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权力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以此对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2009—2013年互联网上搜索的相关民航协同创新案例为研究资料,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民航协同创新所涉及到的研究主题,以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民航协同创新网络,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寻找和分析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计算出相关主题的重要程度,以此来测度网络的整体复杂特征。利用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研究民航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性和中心凝聚趋势,引入聚类分析方法对网络进行分层,找到网络的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为民航协同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创新网络是多元素协同体系的观点,探究中药制药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其如何通过选择创新合作伙伴以实现创新目标,并为企业实施合作创新战略提出建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构建我国中药行业大型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归纳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更偏好与高校合作,且与高校合作创新效率更高。因此,企业在选择合作创新伙伴时,应将高校作为合作主体,科研院所、医院、政府机构及其他企业是合作创新网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