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对贝尔纳奖获得者作共被引分析所得出的7大子群:SSK的微观进路、科学体制社会学、争论与风险研究、技术论、科学技术的女性主义研究、SSK的宏观进路及科学史,结合学科背景与获奖者个人的基本学术情况,试图理清STS研究的主题,展示以贝尔纳奖获得者为代表的STS领域的宏观图景。  相似文献   

2.
赵蓉英  王旭 《情报科学》2018,36(5):3-176
【目的/意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内外各界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国内学术界也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 果。对“一带一路”领域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有助于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并为相关学者后续研究提供一定 的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 CNKI收录国内“一带一路”近五年的题录数据进行了分析, 利用可视化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来揭示该领域核心作者群、高被引论文、基金资助论文数量以及研究主题知识 源流演进等分布情况,全景扫描了国内“一带一路”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结果/结论】相关研究论文作者合 作态势良好,并已经出现了多个合著子群;已产生了具有高关注度和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关注的研究主题(热点)主 要包括七个方面;图情档领域“一带一路”研究还并未十分成熟,但其在图书馆、情报及档案事业中已取得了一定的 研究成果;基金项目覆盖面、论文产出分布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杜超楠  袁勤俭  岳泉 《情报科学》2018,36(3):99-104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我国隐私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指出该领域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为 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思路。【方法/过程】基于2004 年至2016 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关隐私问题的项目 数据,利用共词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结论】我国隐私问题研究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隐私保护”成为隐私 问题研究中的重点,且隐私问题与“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共同构成热点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耿琳琳 《科学学研究》2018,36(9):1545-1549
“认知主义”的设计观旨在从科学研究模式中寻找设计活动的确定性以把握设计规律。然而这种进路忽视设计的社会导向,因此在现实中难以有效实施。当设计方法论从认知主义范式转向STS范式时,就能将设计活动放到社会中去考察,从而揭示了设计活动的社会因素。STS研究的初衷并不是想要从本质上批判设计的科学性与自主性,而是为研究设计活动提供一种社会学分析的补充框架。基于对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净空”设计的反思,可以看到,设计与社会是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一方面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因素影响设计的建构与形成,同时另一方面设计也反作用于社会秩序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探析一个学科领域中学术文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之间的潜在关系,对科学研究和科研 管理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给出一种“内容-方法”共现分析方法。【方法/过程】选取Web of Science数 据库中国际著名的17 种情报学期刊文献共12082 篇,利用LDA模型提取文献主题;通过人工识别对提取的主题分 别标注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自编程序,建立学术文献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共现关系;最后通过2-模网络 实现共现关系的可视化。【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内容-方法”共现分析不仅能够从内容和方法两个视角了解 学科领域的研究态势,而且能够发现学科领域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之间的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毛荐其  孙静林  刘娜 《科研管理》2016,37(12):19-27
储能技术是指引人们走向绿色清洁低碳新未来的关键一环。为了全面了解并定位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及可视化方法,从多维度和长时间跨度的视角综合测度中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能力并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科学产出呈现显着增长;美国的科学产出与科学影响力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科学产出位居榜首,但其科学影响力却相对不足;美国一直占据跨国家/地区科学合作网络的中心,中国逐渐成为合作网络的重要成员;“相变储能”、“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储能材料”等是储能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7.
熊则见  杨敏  赵雯 《科研管理》2011,32(10):36-45
采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对69篇研究高技术产品研发关键成功因素的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词频最高的十个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技术”、“有效的项目团队”、“良好的沟通与反馈”、“用户/客户参与”、“有效资源配置”、“有能力的管理者”、“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强力有效的经营能力控制”、“简单和柔性的流程”和“明确的目标/长远目标”。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历年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论文逐一分析了高科技产品研发关键成功因素的变迁及背后的原因,有利于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程齐凯  李信  陆伟 《情报科学》2019,37(7):41-47
【目的/意义】构建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术文献词汇功能标准化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描述分析,以期为学术检 索、文献推荐和科学计量等应用研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方法/过程】在学术文本词汇功能框架的基础 上,针对“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这两种领域无关词汇功能,生成学术文献词汇功能自动标引规则模板,开发相应 的词汇功能标注平台,对88 865篇计算机领域文献进行自动标引,并对得到的数据集进行整体分析、热点和趋势分 析以及研究方法特点分析。【结果/结论】得到一个包含23 221个不重复研究问题的Topic数据集、18427个不重复研 究方法的Method数据集和30 145个“问题-方法”对的Topic-Method数据集;人工检验准确率高于95%。此外,文 章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研究方法的 “功能特点”,并进行了相关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国外创新政策文献为研究数据。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外创新政策研究进行量化分析和影响力分析;其次,运用LDA主题模型进行文本挖掘,提炼出产业发展、国家创新政策以及创新政策工具运用、技术创新政策效应评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政策等六个研究主题;最后,采用CARROT文献聚类及关键词突现方法,剖析国外创新政策研究新趋势,结果表明创新政策中有关“知识”、“政策绩效”、“数据运用”、“实证研究”以及“政策动态变化研究”是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热点演化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珅  曹锦丹  冯佳 《情报科学》2020,38(6):96-102
【目的/意义】系统分析了2009-2018 年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学科分布、高被引文献、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 类以及突发词,全面呈现了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热点演化路径。【方法/过程】运用Citespace V知识图谱软件对通过 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检索出的2137 篇信息行为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学科分布 分析,发现图书情报学学科在信息行为研究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搜寻 行为在整个信息的生命周期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健康信息行为目前是信息行为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话 题,“微博”“社会化媒体”“互联网使用”等研究主题则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前沿性话题。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技术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系统整体为对象、以认识科学技术的性质扣规律为目的,并采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和方法,从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应用技术四个层面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维度研究的一个新学科群.这些研究构成了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学科体系.走向科学技术学,要尽量继承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学学和技术学等现有学科的成果,并尽快实现组织化和建制化.  相似文献   

12.
卢艳君 《科学学研究》2011,29(2):167-174
 目前,科学社会学领域的两大派别——默顿学派与SSK学派的科学社会研究均处于困顿状态。基于实证主义科学观,默顿科学社会学只关注科学社会结构的研究,其悬置科学知识的做法成为SSK攻击的把柄,SSK的批判使默顿学派在痛苦中反思、调整自己。与此同时,SSK突出强调社会维度的决定作用的相对主义倾向对理性标准构成了巨大威胁,受到传统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强烈批判,其强纲领研究进路在方法论上还遭遇到了反身性难题。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精神实质是捍卫和阐扬科学的理性与客观性,其大方向是正确的,SSK并不能否定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存在价值。此外,默顿科学社会学与SSK虽然同属于科学的社会研究领域,但它们在认识论上的分歧却无法调和,在二者之间找到共同点达成一致的希望渺茫。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默顿科学社会学大概会在与SSK和后现代科学哲学保持必要的张力中为自己开辟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Neither traditional philosophy nor current applied ethics seem able to cope adequately with the highly dynamic character of our modern technological culture. This is because they have insufficient insight into the moral significance of technological artifacts and systems. Here, much can be learned from rec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 They have opened up the black box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have revealed the intimate intertwine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minute detail. However, while applied ethics is characterized by a certain "technology blindness," the most influential approaches within STS show a "normative deficit" and display on agnostic or even antagonistic attitude toward ethics. To repair the blind spots of both applied ethics and STS, the authors sketch the contours of a pragmatist approach. They will explore the tasks and tools of a pragmatist ethics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xploration of future worlds disclosed and shaped by technology and the management of deep value conflicts inherent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对国际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论文合著网络及影响力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方法/过程]以2007-2017年这10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际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研究领域(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ISLS领域的17种核心期刊为数据源,分析了数据总体分布,通过基于熵权的TOPSIS分析方法对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科研主体进行影响力评价。[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是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维斯瓦纳特、贝茨、雷迭斯多夫是最具影响力的作者。  相似文献   

15.
当代STS研究的社会学进路及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是当代STS研究的重要进路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分阶段回顾了STS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贡献。本文认为,社会学视角进入STS研究不仅是STS理论走向成熟的关键因素,而且催生了丰富多彩的经验研究成果,客观上促进了我们对科学技术体制、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实践的更为深入的理解。本文对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多样性持一种积极评价,视其为社会学说明模式日益开放的标志。而对STS研究近年来出现的试图超越社会学的各种“转向”,则持保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微观实验室研究把科学作为实践和文化,导引出“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的形成。“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作为一种整体主义认识论,将超越早期SSK的“科学的社会建构”主张的极端性和偏颇性,将其带出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科学修辞学最为擅长和独到的是对于科学文本进行修辞学的分析,从而探讨文本中所体现出来关于科学的社会建构、历史、认识论等等不同于传统科学哲学的观点。它在分析手法和目标上都杂糅了多个学科,总体来看有宏观的建制研究、中观的社会研究、微观的策略研究。三者在研究对象、方法、理论倾向、分析目标等方面分别有不同的特征和取向,这也构成了科学修辞学多元而极具启发性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 is one of a number of new research fields to emerge over the last four or five decad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dentify its core academic contrib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uthors of chapters in authoritative ‘handbooks’ and the references they cite. Besides identifying the most prominent publications, institutions and authors, we examine whether the core contributions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identifiable clusters. The study also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se contributions by exploring the research fields, journal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researchers that have cited the STS core contributions in their own work. Together, these analyses reveal a number of pha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S with periods of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the field, including the gradual separation of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main body of STS. The paper ends with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evolution of STS, such a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 builders’ in developing new research fields and the structures required to hold them together.  相似文献   

19.
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剑华  胡志刚 《现代情报》2013,33(4):99-103
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工具是由华人学者陈超美博士于2004年开发的,凭借其强大和先进的功能,该软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国外对该软件的应用主要分布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国内则主要应用于管理学和技术科学领域。从应用领域来看,主要包括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科技政策、教育学以及具体的技术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从使用功能来看,主要是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分析,科学计量学与引文分析,关键词共词网络分析,作者共被引与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等。最后,针对当前的应用状况,本文对CiteSpace的应用前景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对"科玄论战"胜负的主要因素并非双方基本立场或主要论点的正确性探因,就为用SSK视角研究论战提供了可行性;在SSK的视角下,社会对科学的普遍推崇、论战中策略的运用都是决定论战胜负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使论战中存在着浓厚的社会因素。SSK视角下的"科玄论战",所给予的一个直接启示或许是:社会因素对文化的影响虽然是直接的,但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可因推崇一方而压制另一方;作为历史积淀的文化需要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创新发展;对科学的认识应有客观的态度,不可因社会发展处于特殊时期就夸大科学的积极作用而忽视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