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十二五"期间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并已晋升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优秀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与"十二五"期间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并到岗且到岗时年龄不满35岁(含)的海外青年人才,在基金项目支持、主要青年人才计划资助以及顶级期刊科研论文产出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国内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情况,探讨影响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加强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2.
白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82-1490
科技人才称号的管理与使用,事关科技强国建设战略大计。近年来,科技人才称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广为诟病,引发全社会对诸多科技人才称号管理问题的深沉担忧。因此,系统研究科技人才称号的历史渊源、内涵本质、异化问题,进而找到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回归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历史看,科技人才称号因科技人才计划实施而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存在合理性。从内涵本质看,科技人才称号是特定科技人才计划的入选身份标识、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赋予杰出科技人才的学术荣誉,更是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但现实中因科技人才称号使用标签化、终身化、商品化、权力化问题异化了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需进一步优化人才计划顶层设计、实施人才项目精细化管理、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强化人才责任使命担当、重塑社会人才价值观念,以回归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发挥科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是实现高端人才引培量质齐升和科技强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中部A省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的调查,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职务职称晋升、个人地位和成长空间等都有显著影响。但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实施中也存在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人才遴选程序、放宽人才遴选限制条件;构建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彰显价值的人才激励制度;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14,(2):17-17
正当前,各国不断修改移民政策、开放人才市场,提供高薪、设立人才专项计划等,面向世界吸引顶尖人才,一场以争夺人才为目标的世界"人才战争"已经打响。在此背景下,对人才的战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才的战略管理是国家战略需求、目标、布局和导向的集中体现,总的来说,战略管理,是包含了主动发现和挖掘,以及通过宏观政策环境优化吸引和培养人才的一系列措施。近1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2002~2012年,全国RD人员从100万人已增至超过320万人,增长速度非常快,总量世界第一。但是,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自主创新团队支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广东省"孔雀东南飞"的盛况已难再现,人才规模优势渐失,本土高层次人才频频流失,其背后,是广东省人才政策"重海外、轻本土""重引进、轻培养""重个人、轻团体""重产业、轻基础"的"四重四轻"问题.依据广东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部署,在全面分析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国家层面及其他省市的相关做法,针对性提出加快实施本土创新领军团队支持计划.通过支持本土领军人才组建团队开展自主创新,发挥"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留才"的人才效应,营造广东省"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通过界定互联互通蓝图下中国自主创新的人才体系内涵,分析当前中国自主创新的人才体系建设现状,发现其存在缺乏人才基本法支撑、人才政策"碎片化"、人才生态环境不良、重视海外引才而轻视本土培养以及创新型人才不足等主要问题,基于我国国情和APEC互联互通蓝图,提出构建人才基本法体系、建立人才综合管理体系、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建...  相似文献   

7.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国家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对1994-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名获得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基金获得者的基本情况和成长过程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及其特征,完善机制、加强保障、促进交流,为掌握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动态、制定政府相关人才发展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定价:360.00元本书将科技人才政策法规分为法律和法规、规划与计划、开发与引导、扶持与激励、管理与保障和其他六大部分,细分为法律与法规、综合性人才规划、领域人才规划、专项人才计划,科技计划实施与人才培养结合、人才培养与使用、人才流动、人才国际化、人才评价、科研管理、扶持政策、奖励激励、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等17部分内容。全书收录了127条科技人才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供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基本现状。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陕西省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辐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和管理机制,调查分析当前陕西省科技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制约因素,结合陕西省科技人才评价的实际需要及"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将陕西省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工程技术类、创新创业类;进一步提炼与归纳这3类人才评价的共有关键要素和专业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肖利  朱斌 《科学中国人》2001,(10):39-41
在发展国家经济和增强国家实力的过程中,美国始终极为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美国的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不仅是在美国本土大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而且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国家进行极为激烈的人才争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要突出要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达到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十年中,科技人才工作需要多头并举,重点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等重大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发展问题为例,借助人才生态运行逻辑及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人才生态特征,提出科技人才生态圈高质量建构的激励的制度赋能、关系的主体协同、需求的资源交换、服务的联动对接、融合的要素链接五大动态良性运行机制,为优化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政府政策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已对我国人才拥有与科技竞争形成巨大压力和挑战。面对科技人才竞争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我们运用法律措施,规范人才竞争,拓展科技人才拥有与国际竞争效率的法律空间,主动适应加入WTO和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新要求,提高企业经济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例,利用履历信息分析法,从科技人才的年龄特征、学科分类、来源国家和学校、流动特点、流入地区、现职情况几个方面,分析了国际科技人才的回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回流的科技人才大多具有较长的学术生涯和丰富的海外经历;回流的科技人才集中在理学和工学;科技人才来源国家广泛;科技人才回国前在海外大都经历过多次工作流动;科技人才回国后主要流向北京和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回国的科技人才在多个高校身兼数职。针对科技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才引进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科技发展第一资源。为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和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自2012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各部委出台了系列科技人才政策。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家层面出台的274份主要文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探索构建由环境建设、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管理和服务(人才激励、人才引进、人才流动)等四方面组成的基于科技人才职业生命周期的人才政策的框架体系,为各级政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国内外科技人才引育政策为研究重点,围绕早期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跨界流动及多元化科技人才评价等方面,梳理了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在科技人才引育方面的优秀经验,结合我国科技人才引育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我国早期科技人才培育政策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国际科技人才引进渠道和政产学研流动机制尚待健全、科技人才激励和服务模式有待创新、识才评才机制鲜有突破等实际问题,提出强化STEM教育和青年人才培养,健全产学研流动机制和外籍人才“精准引才”策略,建立多元开放的识才评价体系及科技人才创新和服务场景等具有针对性的科技人才引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丽 《未来与发展》2009,30(7):58-61
中国正在步入高端人才的高需求期,本文从政策、法律、社会层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聚集高端海外科技人才策略进行了归类对比分析,从中发掘出值得我国借鉴和思考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环境改善的推动作用,指出了海外人才评价机制的特殊性以及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组合的有机性。  相似文献   

18.
科技人才活力开发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才活力这个视角来探讨科技人才开发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当前科技人才活力不足的客观结论,并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原因,提出激发科技人才活力的机制创新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人才评价主体的责任心缺失和大学人才评价的行政化、简单化,以及评价体系的重科学理论轻工程技术等三个角度分析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原因。针对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劲  杨硕  吴善超 《科学学研究》2023,(6):1096-1105
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人才能力评估已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必要前提,现有评估体系缺乏国际视野,难以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了全面评估国际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研判中国科技人才队伍优势与短板,本文基于人才规模、结构和效能等维度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指数,并采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测度全球科技人才发展差异及分布动态。结果显示全球科技人才发展非均衡问题突出,且存在明显的区域重叠效应。中国在科技人才规模、结构和效能等维度上均取得长足进步,但中国“高精尖”人才匮乏,科技人才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亟待提升。中国应从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导向、人才集聚、自主培养与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针对性地出台政策以提升科技创新人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