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卜荔娜 《兰台世界》2012,(22):53-54
中国古代园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单一的作为建筑形式的存在演变为集绘画、雕刻、山水、建筑以及诗文等各种艺术形式综合体的存在。中国古代园林这一融汇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无论是在我国建筑史还是艺术史上,中国古代园林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古代园林仍能寻觅到其踪迹,有的已经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易学象数研究了《周易》和建筑同构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象数图式和哲理给我国建筑营构带来的重要影响,认真分析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理论和易学哲学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我国建筑理论的形成和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魏晋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审美发生变化的转折期。这些变化都与魏晋哲学、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相联系,其哲学思想对后世中国园林美学的审美标准影响至深,初步形成了园林审美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魏晋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审美发生变化的转折期。这些变化都与魏晋哲学、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相联系,其哲学思想对后世中国园林美学的审美标准影响至深,初步形成了园林审美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在建筑方面发展之快、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可谓绝无仅有。广大建筑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并且在建筑创作上,逐步走出西洋化,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中国元素被创造性地融人到城市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熊洋羊 《大观周刊》2012,(30):123-123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在于意境的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意味,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以人格化的姿态出现,具有特殊的文化韵味。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我们应该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充分发挥植物在现代园林以及营造中的作用,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杨敏 《大观周刊》2011,(35):62-63
通过对杜鹃在园林中的应用和具体功能分析了它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杜鹃在园林中布置规划,全面介绍了杜鹃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及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词源学出发,分析了各类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由此再现了中华先民的生活场景、社会形态、审美意识映射在建筑上的印记。通过时空比较,展示了传统园林作为中华传统建筑博物馆的文化载体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词源学出发,分析了各类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由此再现了中华先民的生活场景、社会形态、审美意识映射在建筑上的印记。通过时空比较,展示了传统园林作为中华传统建筑博物馆的文化载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日园林都崇尚自然之美,意境之美,修身养性。然而中日两国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不,人文精神也不尽相同,使得中日两国园林又各有特色。设计上无论从创意布局、园林类型还是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中旬,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资讯管理系主任程焕文教授来重庆主持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程焕文教授希望能去凭吊一下抗战时期文华图专在重庆办学的旧址--廖家花园.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乐善国在今北京动物园之东北,继园在其西北,有关此两园之变迁,笔者据已查到的档案资料,做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乐善园之变迁乐善园的历史可分为两部分,即康亲王时的乐善园和成为皇家行宫时的乐善园。1.康亲王之乐善园。关于早期的乐善园,文献中均没有详载,只是简单的寥寥数语带过。如乾隆帝《题乐善园》、《蕴真堂诗》等处的注有:“园,故康亲王别业也。”“是处旧为康亲王园亭,颓废已久。”“是处本康亲王旧园也。”①康亲王为何人?即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建立殊勋的杰书。长河南岸的康亲王别业,极可能是在平定三藩班师…  相似文献   

13.
<正>1931年,留洋回来的王云程(曹可凡曾外公王尧臣的三儿子)年仅21岁,在申新一厂当副厂长,是当时王氏家族中唯一专职从事纺织业的人,也是当时全国棉纺厂中最年轻的厂长。他留美三年,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纺织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接受了西方世界的价值观。那时上海棉纺织厂有很多,而毛纺织厂不多,达官贵人和太太小姐们穿的毛料衣服基本全靠进口,  相似文献   

14.
苏州园林与吴文化紧密相连,从而形成特具丰姿的园林胜地。园林文化最能反映出园主藏书家的书香情结。书香情结是一种文化、一种气质、一种环境,它凝聚着藏书家的人格理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场讲话中,习近平特意提到,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有一名法国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了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抗日根据地。随后,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称,这名法国医生不但秘密为抗日根据地送药,还免费为抗日战士治病,乃是一名像白求恩一样的国际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6.
哈同花园,原址东起西摩路(今陕西北路)、西迄哈同路(今铜仁路)、南自长浜路(今延安中路)、北至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园主是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S.A.Hardoon),因其妻子罗迦陵原名俪蕤,故名"爱俪园",习称哈同花园.  相似文献   

17.
<正>1937年至1945年,我和父母在重庆杨家花园一住便是八年。杨家花园坐落在小龙坎正街同天星桥衔接部的西侧,北距沙坪坝约两公里,距松林坡约三公里,是一处丘陵坡地庄园,葱茏花草果木间,依坡势建有环形房屋两进三层加一所西式楼房,好几十个房间。踏进花园面东的大黑门沿小径拾级而上,首进房屋住着三位中央大学教授:正中过厅及其两侧厢房是经济系主任吴幹教授的家;右首进套  相似文献   

18.
正走在时尚繁华的上海南京西路上,到泰兴路口蓦然回首,一个颇具古典风味、刻有"张园"二字的门头十分醒目。走进张园,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清水墙、老虎窗、雕花门头的石库门房屋,让人感到恍若穿越时空,又回到了老上海。张园石库门建筑群规模之大、类型之丰富、生活形态保存之完整,堪称上海之最,被誉为"石库门生态博物馆"。海上第一名园1862年,上海跑马总会出资修建跑马道——静安寺路。至此,静  相似文献   

19.
七·七事变后,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当天下午三时,日军铁蹄踏入清华园,在校内穿行而过.8月中旬,清华奉政府教育当局之命南迁,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开学.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翻阅贵刊,看到有文章讲到哈同花园的历史,引发我浓厚的兴趣,撰文告知我所知。对七十岁以上的老上海人来讲,哈同花园是大名鼎鼎,几乎无不知晓。哈同花园是俗称,本名叫爱俪园,是犹太人哈同为中国妻子罗迦陵建造的私家花园。地理位置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哈同路(今铜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和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向南延伸线的位置,大致是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1943年7月,我出生在安南路(今安义路,曾改名安源路)慈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