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网上在传30部电影中的经典读书镜头,从《傲慢与偏见》到《蒂凡尼的早餐》,从《朗读者》到《偷书贼》,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到《萨冈》,镜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女性。不过,这些美丽的读书场景,要是我外婆看到了,肯定嗤之以鼻—都是花架子,就像奥斯汀让伊丽莎白读书,是为了让她以文艺青年的身份遇到达西。一句话,电影中读的都不是书。《蒂凡尼的早餐》中,奥黛丽·赫本在图书馆里看书,有哪一位观众关心她读的是什么书?都知道这是导演为了帮她凹  相似文献   

2.
崔云 《语文学习》2010,(6):68-70
这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从《世说新语》到《红楼梦》,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从希腊神话到莎士比亚.她都怀着极大的热忱.用心地去读。她把读书当成一种良好的日常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她善于思考和汲取。  相似文献   

3.
Audrey Hepburn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诞生了。她以高雅的气质和独特的品味改写了好莱坞美的标准。她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例如《罗马假日》、《蒂凡尼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无数人眼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4.
正*01*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有个镜头很撩人,奥黛丽·赫本穿着黑色小礼服,站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细嚼慢咽地品尝着早餐。那一瞬间,简单的可颂面包与热咖啡,宛如一场盛宴。私以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清晨醒来,身边有倾泻而下的阳光、有热气腾腾的早餐和心爱的姑娘。可千万别小看这顿早餐,它不仅能够提供  相似文献   

5.
胡潇予 《留学生》2010,(8):46-47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从电影《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开始,才知道这个著名品牌的。  相似文献   

6.
杨晓芬 《留学生》2014,(24):58-59
正"早餐"(breakfast)一词,字面之解释为"打破禁食"(breakfast)。故在英语世界中,会出现如前述的理解,又或代表一种由传统早餐食品(例如鸡蛋,麦片及香肠)所组成,全日均可食用的餐膳。毫无疑问,《蒂凡尼的早餐》绝对是世界上最具名气的早餐。伴随着1961年同名电影的上映,它的名气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妇孺皆知,然而蒂凡尼的早餐或许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对于多数影迷而言,它代表着一部20世纪  相似文献   

7.
曾刊于1985年6月《人民文学》的小说《百合花》,谁读了谁说好。作者是著名作家茹志鹃,她别的一些小说也脍炙人口,令人爱不忍释。她小说之所以写得好,得益于读书功夫深,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茹志鹃的书室里,挂则条幅,赫然写着"煮书"二字,道出了她读书的情怀与方法。"煮书"靠的是"火候"。需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持久的毅力,用心读,下工夫读,要读到家,品出"味道"。  相似文献   

8.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9.
《出国与就业》2008,(11):36-39
对第五街的印象源于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早餐》中的一个习惯举动。电影中,赫本每天早上都会来到纽约第五街的 Tiffany 橱窗前,一边吃着手中的面包,一边隔着玻璃窗望着里面高贵的首饰,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在高贵的珠宝店里享受轻松的早餐。事实上,纽约第五街的盛名早已远近皆知。  相似文献   

10.
崔卫平 《教师博览》2012,(12):46-48
一女儿闹闹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的?三四岁吧。一上来她就先读我收藏的书:《人性论》《存在与时间》《艺术与幻觉》,总之,我书桌上有什么她就读什么。当然,我读书里面的内容,她仅仅读封面。我的学生问她:"闹闹,你妈妈爱读什么书?""《野天鹅在行动》。"她毫不迟疑地说。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很多中外名人都给出了很有见地的说法。在此,我不予评判,只提出一些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有些书,读了之后是不会后悔的。例如那些立意和内容都很深的书,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那样的巨著,我都读不太懂,甚至很不懂,但仍会硬着头皮读下去而不后悔。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13.
论读书     
众所周知,冰心因喜欢阅读,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可是,大家也知道,读的书再多,十有八九是成不了“冰心”,而是当了教师、建筑设计师、电脑软件设计师、园艺师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这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让我们在故事中体味到不同人物的不同经历,能闻到与平常生活不一样的气息,会让我们的谈吐很睿智,举止有修养。此外,书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可以让我们快活地笑,或者严肃地思考…… 所以,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流泪的阅读》《读书》和《论读书》这三篇文章,都是难得的美文,内容都与“读书的感悟”有关,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李睿  蔡庆 《现代语文》2009,(7):135-136
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城市小说《蒂凡尼的早餐》冲破斯文小说的传统,带给读者另一种欲望审美体验和近乎超现实的精神启迪。本文针对小说书写的城市和城市边缘人的精神走向进行探讨,以呈现卡波特建构的给心灵以家园的欲望审美叙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现代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作品中塑造了两个出色的女性形象,《蒂凡尼的早餐》里的郝莉和《夏日十字路口》里的格蕾迪,社会阶级、家庭背景以及各自所持的人生观的不同使得这两位少女为着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进行着不同的挣扎。然而,结局却是一样的萧条、肃杀。作为卡波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夏日十字路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它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卡波特早期作品中业已形成的特定风格及对其成熟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迅是我很欣赏的一位演员,从电影《苏州河》、《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到《如果爱》,她所诠释的都是些有个性的人物,总是前期柔情似水,到了后期又有些失魂落魄,让人捉摸不定。也许大家不知道,在这位优秀演员的背后,有着让人深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蓦然回首,书一直陪伴着我,我读书的记忆简单却很深刻。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偶然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儿童文学》,由此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捧着书,爱不释手,深深陶醉。12岁那年的暑假,中考过后,我有了最长的自由阅读时间,对书的渴望似乎是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爷爷的《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译林》等都被我借来阅读。开始,我看书只是看热闹,粗粗地读,囫囵吞枣,不认识的字就一带而过,不问也不去查字典,书中的情节至今早已成为一片模糊,但阅读的画卷已经展开。  相似文献   

20.
导写读书可能成为读书种子,像顾炎武那样,专心读圣贤之书又事事关心;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会走的书橱,不仅把书读死了,把人也读死了。所以,读书之于成功确乎是或然性的联系。读书几近成功之论虽用心良苦但并非尽然,善良的谎言中有误导成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掉进坏书的陷阱;不信书又不如读书——“我是文盲我怕谁?”你谁也不怕并不意味着别人就都怕你,谁怕谁呢选读书不是为了让人怕,当然也不为了怕别人。自己别往陷阱里跳。怎样把书读薄了,怎样把书读厚了;什么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怎样在陷阱上穿行又不落入陷阱,这需要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