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欧中世纪是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历史时期,浸没在神学中的西欧史学取代了古典史学,成为宣扬上帝主宰人类命运的宣传工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世纪历史学的全面倒退,相反,基督教史学通过改造西方古典史学使之在许多方面的思想都具有创始性.它所开创的世界整体史观,历史进步史观以及历史时间观等史学新观念,对近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基督教史学在西方史学史中应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于基督徒立场在人文主义思潮下对<圣经>形成的新的体认更成为路德"唯独圣经"思想的重要基础.基督教人文主义在那个时代彰显的人文精神为路德改教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提供了先在的社会主题和直接的思想资源,路德以"因信称义"为支柱性理论的改教思想则以吊诡的形式继承并超越了基督教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3.
罗丹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主义、对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人文主义等传统是非常地欣赏和推崇的,但我们在挖掘罗丹作品的内涵和精神时,却发现其作品是极具现代性的。罗丹没有做传统的傀儡,他以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敏感思想,把握住了时代的变化,变革传统,变革学院派创作思维,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给现代雕塑以启发,在古典雕塑和现代雕塑之间,罗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密 《文教资料》2009,(4):60-61
在世界文明史中,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古罗马人则是西方古典文明的集大成者,西方古典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理性思想.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并对整个西方的文化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史学     
宗教与史学雷戈一我这里所说的宗教仅仅是指基督教。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基督教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这个传统是其他宗教所没有的。也是其他文化所没有的。这就是仟悔意识,即对自己所犯的罪恶的绝对坦诚和深刻反省。引伸到史学领域,它就合理地导致人们对人类自身历史的彻底...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关于人的观念是在基督教教义肯定人的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圣经》是希伯来文学的总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影响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处在基督教文化大背景下和信奉基督教家庭的小环境中的莎士比亚,继承了基督教教义中益于人类的合理成分,同时溶入了新的时代内容,终于成为属于所有世纪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与犹太思想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互动。犹太思想被人文主义者以古代神学之名补充进入了人文主义思潮中,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文主义思潮也塑造着此时的犹太思想,犹太人文主义者主张采用人文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来圣经,努力将人文学科纳入犹太思想体系,力图探寻古典理性、异教文化与犹太教真理之间的和谐。人文主义与犹太思想的互动,植根于文艺复兴时期犹太社会和基督教社会独特的环境和文化需求,两个群体中人文学者的交流也为这种互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思想理念。文艺复兴以前的近千年,欧洲社会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宣传现世苦难、追求幸福来世的基督教思想,这种基督教文化违反人性,束缚了人的思想精神,遏制了人们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因此改变现状的新文化、新生活的出现就成为历史必然,而这种新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属于感性的、个人主义的文化范畴,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文艺复兴的历史学家汉斯·巴伦及其“公民人文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复兴是西方史学研究年久不哀的论题。雅各布·布克哈特“人和世界的发现”的提出奠定了直至 2 0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史学的基础。继承和发展布克哈特的是美裔德国史学家汉斯·巴伦。他提“公民人文主义”新概念 ,实现了史学的突破。“公民人文主义”强调积极参政投身社会 ,激发爱国激情 ,捍卫祖国独立自由。巴伦通过从彼得拉克到布鲁尼 ,到马基雅维里 ,直至近代启蒙思想家思想发展轨迹的探究 ,揭示西方近代文明积极价值观的渊源。在布克哈特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人文主义中增添表达爱国热情 ,体现集体精神的新的内容和价值观念。这个‘新的’“公民人文主义”也不愧是人类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0.
基督纪元体系包括两大部分 :“基督纪元”与“基督纪元前” ,该纪年体系从出现到最终形成经历了 10 0 0多年 ,与基督教史学由盛而衰的历程相应。基督教史学的历史年代体系一开始是以创世纪元为纪年基础的 ,作为最能够体现基督教史学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纪年方法 ,基督纪元是随着基督教教徒“自觉意识”的提高而被提出、并随着基督教史学的日趋成熟而被确立起来的。基督纪元前是在基督教史学历史年代体系的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被推广开来的 ,它的使用和推广方便了历史年代的标计、促进了对古代历史的研究 ,却加速了基督教史学的衰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道家与西方古代基督教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立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需要借助中国古代道家和西方古代基督教化,通过比较对其深入阐释。它们两都是古典形态的存在论生态审美观,都是一种超越之美与内在之美,又都贯穿着终极关怀精神和悲剧色彩。这些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仍需结合新的时代给予必要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其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化,成为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然而到罗马帝国后期,随着罗马奴隶制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发展传播,曾经辉煌的古典文化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而日趋衰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以信仰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取代了以理性为基础的古典文化,古典传统在欧洲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3.
The conservativeness of Georgian grammar schools used to be emphasised; however, as the case of geography teaching shows, this picture is complex with the growth of British trade and empir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polite society and culture fostering a demand for ‘modern’ subjects. Drawing on work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Georgian society and culture and the history of geograph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was considerabl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geographical teaching in some grammar schools stimulated by changes in the nature and perceptions of ‘classical’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demands for ‘modern’ subjects. It contends that Robert Mayhew’s emphasis on the continuity of the early‐modern humanist textual geographical tradition within grammar schools does not sufficiently account for changes in teaching practices that occurred in these institutions. It explores how and why geographical subjects were introduced in grammar schools, includ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such as John Clarke and John Holmes, institutional government and external bodies, and assesses the importance of opposition to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不仅展现了"五四"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而且反映出基督教文化对文学话语的影响,在内容和文体上都具有开创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罗马帝国晚期的文化转型与女性婚姻地位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帝国晚期出现了从古典文化向基督教文化的转型,这对妇女生活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表明,古典文化中的妇女有较多自由,但在婚姻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基督教强调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将婚姻看作圣事,限制了男子的任意休妻与婚外性行为。因而使妇女婚姻生活得到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文化是在古典文化衰落的前提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它吸收了古希罗马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古典传统的体现者,同时,基督教文化的兴起是一神教文化战胜多神教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中折射出我国悠久的竹文化。从我国对竹的自然认识中,可以窥见中国的民族特性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据中国两所基督教女子大学的档案史料,探讨近代基督教妇女群体内的融合与冲突.在以往研究中,女教徒常被想象为一个高度同质、彼此融合的社会群体.然而,这一群体内、外存在着文化、国别、种族的重大差异,由此性别、家庭、国家认同上呈现既融合又冲突的特点.此种融合与冲突并置的特性,在近代教会女子大学内中西方基督教女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建构中呈现得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教会女子大学为个案,重构近代基督教女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讨论其在性别认同与家国传统等问题上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19.
环钦州湾地区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南方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人文历史价值,发掘地方历史的丰富内涵,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点,开辟地方史这一教学奇,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高师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环钦州湾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与地方史教学体系的建构主要从三个方面启动并在"中国通史"和"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