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的新课程教材中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为基本呈现方式,之所以用这样的体例编排,体现了对学习方式的引导。我们在对“活动体验”这一板块所选的课文的学习与“文本研习”“问题探讨”两个板块所选的课文的教学采用的学习方式侧重点显然应有所区别。“活动体验”板块的课文应采取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活动体验感悟。何为体验?亲身经历,亲身察验。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要求学生走进文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的需求出发,调动  相似文献   

2.
张永华 《上海教育》2009,(18):58-58
“南京行”社会考察实践活动是建平中学高一学生必修课。这一活动至今已进行了15年。有效的教育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我们必须“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游泳”。“南京行”社会考察实践活动正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体验真实     
“雏鹰争章”活动作为我校少先队工作的一项常规化、系统化内容,早已全面铺开。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发现有些奖章章目,如口语章、阅读章,均可在校内争章,但也有些章目,如“家务章”、“服务章”的实践天地在校外更广。于是,我们引进了体验教育的活动方法,要求队员在争章过程中体验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扮演林林总总的社会角色,并写下体验日记。学校大队部常年征集优秀体验日记,校园电视台还开设了“雏鹰体验日记”专栏,将体验日记搬上荧屏,多方位展现体验活动的成果,使求真务实的活动之风吹遍校园。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为克服片面侧重知识传递、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倾向,日本中小学开展了“体验活动”,旨在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知识与技能、思想与品德等素质的发展。这种“体验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体验活动、自然体验活动和社会体验活动,并具有重视真实体验,加强校内外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的特点。因此,日本中小学的“体验活动”可以给我国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三生教育”教学、实践体验活动在思茅师专2008级学生中开展一年来,同学们分别从教师授课、系列讲座、各项实践活动、电视、网路、报刊、杂志上了解了“三生教育”的内容。为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思茅师专“三生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实践体验活动情况,探索“三生教育”教学及实践体验活动的最佳途径,在课程结束后,对其教学效果及实践体验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一改过去单一、呆板面孔,活泼多样起来,像苏教版的高中语文就有“文本研习”、“活动体验”、“问题探讨”三种呈现方式,其中活动体验课尤其受到师生的青睐。同时,在实施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并列为四大目标,体现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体验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视,反映出时代精神.在对目标的描述中,不仅有传统的“了解”、“理解”、“知道”、“掌握”、“灵活运用”等要求,而且也有“经历”、“体会”、“探索”、“欣赏”、“体验”等新的体验性术语,指出学生要“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积极地“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中,我们以“足球联赛”为切入口,引导队员深入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称为“体验”。“幼儿有着体验的本能”,他们的体验活动无一例外地“具有强烈的情感性、个体性和过程性”。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在亲身经历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并“适时推动”,方能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下面我们以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中的主题“哭哭笑笑”为例来谈谈体验的价值。●活动中的情感性特点在“哭哭笑笑”主题活动中,教师十分尊重幼儿的真实情感,几乎所有活动都伴随着幼儿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妈妈带我上幼儿园”和“我带玩具上幼儿…  相似文献   

10.
安全体验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齐鲁武校进行安全体验活动。我们参加了好多体验项目,我最喜欢的是“火海逃生”和“烟雾逃生”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1.
【活动主题解读】体验性综合学习,是指在参透课文的基础上,借助于角色吟诵、改编、表演、品评等转换活动,在转换性的体验中加深对抽象文字的理解,对其中意蕴的感悟。本单元“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等古训,初中生们都会说,但对于“仁”和“义”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形象,体验就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构想生成】语文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体验活动,体验活动是伴随着认知活动进行的。对“义”认知的同时就是对“义”体验的过程,“体验”一词,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问题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高中语文“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课型概念。苏教版教材更是在每一个专题前明确标示本专题所要采用的课型。然而,究竟什么是文本研习课、什么是问题探讨课、什么是活动体验课以及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究竟“文本研习”是谁在研习?“问题探讨”要不要“以文为本”?“活动体验”可不可以脱离文本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将“体验”纳入了过程性目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获得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虚妄的泡沫体验.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专题活动是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围绕着某一主题开展的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有组织性的道德实践活动。这类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地开展,目的明确,主题突出,活动有序。学生在统一组织中共同参与,互相启迪,获得道德体验,并由此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近年来,“实效性”一直是众多德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那么,该怎样有效地开展德育专题活动呢?笔者认为,将“实践”与“体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以体验促实践,是颇为有效的。在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实践—体验”型德育专题活动,取得…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学生要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得到对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不断提升观摩研讨活动的质量,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们在观摩研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提、有体会可交流,我园开展了“体验式观摩研讨活动”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围绕“观摩前的体验——教师自我反思”、“观摩中的体验——同伴互助式反思”、“观摩后的体验——经验总结式反思”三方面内容展开阐述,揭示了体验式研讨活动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然体验活动”指登山、露营、郊游等户外活动和观察星空、动植物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学习活动,其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小学教育全面推行的“自然体验活动”,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学校与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的活动建设模式,研发具有“学科融合”理念的活动设计方案,且构建了一套较完备的评价系统。日本“自然体验活动”的体系构建、活动设计、评价系统对我国小学教育中推行研学旅行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同时明确规定了过程性目标。“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总体目标的描述中有6处使用了“经历……过程”,3处使用了“体验……过程”,在学段目标的描述中有7处使用了“经历……过程”,5处使用了“体验……过程”,5处使用了“探索……过程”。这些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活动体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其呈现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引进了三种全新的方式,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呈现方式之一的“活动体验”。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是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采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实验基地。其高一语文备课组成员在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活动体验”的内涵和操作方法进行了积极思考与探索。一、“活动体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活动”(即“实践”)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它使人的本质得以显现。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把活动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内部活动起源…  相似文献   

20.
体验,是指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就数学教学而言,“体验”是一个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并且,已将这一思想理念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