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任道斌 《收藏》2012,(21):111-113
江苏徐州《楼阁享宴图》汉画像石拓片两汉时期的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往往家饶资产,田连阡陌,养士之风亦颇盛行,宾客幕僚常常座无虚席,如淮南王、梁孝王等皆是,此在《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中有所记载,而且在汉画像石中亦有形象的表现。陋室所藏徐州出土的《楼阁享宴图》就是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志强 《武当》2006,(5):42-44
《太平经》产生于东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道教经书,被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奉为教典。太平道即以此经而得名。从张角创教至布教八州,至黄巾起义的整个过程看,《太平经》在教名、布道手段、组织方式、起义口号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对汉末的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 在八州之一的徐州,以汉画像石为特征的厚葬之风盛行。而汉画像石的内容是汉代社会风貌的真实反  相似文献   

3.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徐州的汉画像石内容丰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题材。在造型上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夸张,构图布局紧密充盈,在技法上做到了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是汉代形成的一种雕刻艺术,多置于墓中。其题材内容丰富,有现实生活,历史故事,有神话传说,自然景象。其雕刻技法多样,有平面阴线雕、剔地平面雕、浅平面阴线雕、凹面雕、透雕、圆雕等。徐州是汉画像石出土集中地之一。其汉画像石艺术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1973年山东济宁喻屯公社发现一组汉画像石,其中第二石被研究者名为“蹴鞠图”,但它跟过去发现的汉画石中的“蹴鞠图”区别很大,王思礼、赖非《济宁汉画像石中的“蹴鞠图”小议》(载《体育文史》今年第一期)一文,已作了一些介绍。笔者奉读之后,觉得把手弄鞠丸看成是“蹴鞠”,大为可疑。  相似文献   

6.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优美神话.汉张衡《灵宪》云:“姮(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大《汉画像石》邮票第6图“嫦娥奔月(1999—2—6.图l)”上,月宫中的蟾蜍已反映了嫦蛾的蜕变。但是.笔细察汉画像石图案,认为命名这枚邮票为“嫦娥奔月”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文化、体育面貌,除了史籍文字记载之外,大量的汉画像石中也有丰富的资料。河南的南阳地区,山东的临沂地区,江苏的徐州地区,都是汉代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遗留下来的汉画像石也比较多。在汉画像石中反映体育活动的图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军事练武为内容的射箭、狩猎。一类是以娱乐活动为内容的舞蹈、蹴鞠、杂技、角低戏。  相似文献   

8.
仙人戏鹿     
廖静好 《中国收藏》2020,(11):41-41
《羽人戏鹿图》汉画像石图中有羽人在戏逗仙鹿,上有代表吉祥如意的凤鸟。图案设计合理、线条流畅、比喻恰当、趣味丛生、造型精美,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16日将发行特种邮票——《汉画像石》,全套6种,其中第5图的图案为“荆轲刺秦王”,选自武氏墓群汉画像石刻。 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山东西南嘉祥县的武宅山下,是汉代一组墓地上的地面石构建筑和装饰,现已知包  相似文献   

10.
1999-3《汉画像石》第4图“车马出行”选用的是出土自四川成都北门羊子山一号墓,现藏于重庆博物馆的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中的“主车”部分。 据当时参加发掘工作的重庆博物馆龚廷万介绍,羊子山为大小两座土丘,大羊子山高16米,小羊子山高5至6米。1953年10月,成都北门砖瓦厂取土烧砖  相似文献   

11.
中国蛇文化     
贾关法 《上海集邮》2012,(12):15-16
蛇是爬行纲有鳞目动物,有长虫、山鳗、郁屈、王虺、毒龙子等别称。由"虫"与"它"组合的"蛇"字(2001—2—2,图1),形象地表示了它是会摆尾游行的虫。江苏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玫瑰图邮资加印片,图2),既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汉代画像石中的蹴鞠图史料进行了探讨以展现汉代蹴鞠的具体情况.对收集到的24块汉画像石文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蹴鞠汉画像石在山东、江苏、陕西、河南、浙江这5省的9县市分布,纠正了一些学者对蹴鞠汉画像石内容的错误判断.以蹴鞠用具的不同为基点将汉画像石中蹴鞠分为使用大鼓蹴鞠,长袖舞蹴鞠,特定用具的难度技能蹴鞠3类,其方向动作有向下的踏鞠动作,向上的蹴鞠和膝盖上顶鞠动作,水平的蹴鞠动作,向后的脚踵蹴鞠动作4类.还通过汉画像石探讨了蹴鞠流行年代、场所、动作难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文虎  路红霞 《上海集邮》2000,(9):15-15,17
1999年纪、特邮票中,除《己卯年》、《汉画像石》、《民族大团结》和小型张外,其余16套各有1种在邮局全张上设置一个荧光流水号暗记(见表)。  相似文献   

14.
明代小说《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徐州与该书关系密切:书中多处涉及徐州;该书批评家张竹坡是徐州人;徐州形成了研究《金瓶梅》的专家群体,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三利  其济 《中华武术》2005,(12):22-23
最近许多学员买了陈鑫写的《太极拳图说》,但都反应《周易》部分以及每势的取象问题看不懂,我想可能还有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有如此的疑问,便将我所知道的《易经》知识用浅显的语言写出来,和大家其享。  相似文献   

16.
3月16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1999-2《汉画像石》邮票,全套6种。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四壁、石椁四周和祠堂墙面、门楣上的石刻画。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画面描绘的生产、生活内容十分广泛,有农业生产、手工作坊、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我与吴敢先生在徐州结缘,与《金瓶梅》研究有关 。 80年代中期,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举行,我因故未能到会,只发去一纸贺 信,但从此留下了吴敢、徐州和《金瓶梅》研究三者相关的印象。后来证明事实确实如此。 听说吴敢是一个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毕业于土木工程系,学工程的同时又喜好文学 ,最终弃工从文。他的文学研究始于戏曲,成名则由于具有突破意义的《金瓶梅》研究。他 不仅由工科入于文道,又由文道入于仕途,在徐州市文化局局长和徐州教育学院院长的职位 上,为《金瓶梅》研究的开拓和研究者队伍…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石是徐州宝贵的历史遗产,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在图案构成的形式上遵循的审美理念,于现代造型艺术的审美理念相一致,由此可见,人类对形式美的基本感受都是想同的,与种族、时代无关。  相似文献   

19.
画像石是汉代独有的艺术样式。文章从汉画像石题材所蕴含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所蕴含的美感,探讨了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从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分析了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石进行研究,发现山东古代体育的面貌在汉画像石中有丰富的资料和非常具体的体现,在汉画像石中反映山东体育活动图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军事练武为内容的射箭、狩猎和武艺;另一类是以娱乐活动为内容的舞蹈、蹴鞠、杂技和角抵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