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参加市里的赛课,历练出一堂县内样板课,我们采取磨课形式,几多磨砺,几多修炼,趣味良多。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的故事,本次磨课过程使我们对大师所讲故事昭示的教育真谛有了更深的体会。口教学特色定调设计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上)第三课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说课后试上了一课,大家认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形式化色彩较浓,教者的优势没得到充分体现,特色不明显。对教材再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本课从课题到内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数学备课组老师这次以《年月日》一课,参加县"飞龙杯"赛课活动,全组经历了一次磨课全过程。从教学设计之初到课堂教学展示之果,经历了几多变通,几许革新,几度修改。备课组成员一起从一堂没有信心、没有把握的课,到有了全新认识,全新理念,最后以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和老师面前,应该说"课堂研磨"是教师专业专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一度设计与实践,叩开课堂研磨的大门【我们的经历】在全面解读教材之后,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觉得像《年  相似文献   

3.
王玉珍 《山东教育》2007,(10):27-27
几年前,我参与了我们镇的教改实验课题——磨课。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好课是“磨”出来的。下面,我就以《丑小鸭》一课为例,谈谈我磨课的收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磨课的目的是什么?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在打磨课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磨课处于什么状态呢?磨课的目标达成了多少呢?这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选择《可能性》一课执教,我很自信,源于我们二度磨课,对教材把握应该算是到位了。  相似文献   

6.
思品学科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强的特征,为避免磨课流于形式,我们概括了小学思品课磨课“八步法”,即磨课过程“八步”:“备课-说课-议课-改课-上课-评课-再改课-再上课”。  相似文献   

7.
李淳  邹韵文 《师道》2012,(Z1):23
磨课,就是指一定范围的教师相互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反复讨论、研究、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在本期的专题中,我们从磨课的合作方式上着手,从集体合作、师徒帮带、个体磨课等角度,撷取了部分一线教师精心磨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时下,对磨课一词并不陌生。许多老师在套用“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的语义结构之后.得出“好课是磨出来的”结论。尽管。磨课与修改文章有许多差异。但“好课是磨出来的”绝对深入人心。问题是:许多教师因为语义结构的相似,把“磨课”当成了“修改”,在设计一个预案之后,以修改文章的方法。不断调整。更有甚者,某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曾经的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据说。理论依据就是“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和“好课是磨出来的”。难道。磨课的内涵只有这些?难道。磨课的方法如此简单?我们有必要厘清“磨”与“修改”的区别。求得“磨课”的基本方法,更需要在学习名师磨课艺术基础上,获得磨课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黄网官 《师道》2012,(Z1):36-38
磨课也可以是个人史磨课多被理解为大型公开课或比武课前的递进式研讨与试上,螺旋式上升被认为是其重要特点。在普通教师的常态教学中,这种性质的磨课并不容易成为常态。因此,如果我们在磨课的内涵基础上作一定的外延,将目光转移到研究教师的个人磨课史的话,或许对于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而言,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网官 《师道》2012,(7):36-38
磨课也可以是个人史磨课多被理解为大型公开课或比武课前的递进式研讨与试上,螺旋式上升被认为是其重要特点。在普通教师的常态教学中,这种性质的磨课并不容易成为常态。因此,如果我们在磨课的内涵基础上作一定的外延,将目光转移到研究教师的个人磨课史的话,或许对于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而言,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年第10期中,浙江龙游县桥下小学钟宏亮老师提出“对磨课说‘不’”,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磨课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尽快成长,快速优化课堂教学十分有效且必需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对不磨课说“不”。  相似文献   

12.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重视,磨课已逐步常态化。大到对外展示的评优课,小到平时的教研课,上课教师都要经历磨课的过程。事实上,磨课既是对教师个体的打磨,也是对教师团队的锤炼,是集体智慧的交融,也是团队素养的并进。我们磨课总是先从研读课文开始,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而研读课文最先看到的就是课文的题目。题目,通常被称作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浓缩的精华,是作者反复斟酌才最终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材",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展开,集学习、工作、研究为一体的行动研究方式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努力为我们年轻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其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磨课,"磨课"是指"一人一课多上",即一位教师选定内  相似文献   

14.
化作一江水     
凌超 《中文自修》2005,(5):10-10
我们日常看水,觉得它是很普通的了。我一口可喝下几多水,却不知一滴水可包含世间几多至理。  相似文献   

15.
丁杭缨 《福建教育》2009,(11):6-8,57
策划人语 磨课是对同一内容的教学进行多次备课、试讲、研讨、改进的过程。课改初期的磨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观摩课、比武课服务的。为了吸引眼球,打动评委。当磨课逐渐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磨课的价值,探求切合校本实际的磨课方法.让磨课成为提升教研活动实效的有效载体。成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展现个性的平台。如果说观摩课、比武课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评委、听课教师等外部价值取向。那么作为校本教研形式的磨课应多考虑如何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内部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许多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个性逐步被打磨掉,磨出来的教学预  相似文献   

17.
<正>一、磨课所谓"磨",即打磨、研磨的意思。把"磨"字放在"课"前,形象地告诉我们,高效课、精品课是如何诞生的。笔者以为,"磨"的功夫应主要集中在备课上。从某一角度说,磨课"磨"的是课前准备的工作与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要完成一次次业务上的蜕变、化蛹成蝶,最终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必然要经历一次次的磨课。我听过一节初中语文课,教学童话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课程,我们有几多兴奋,几多欣喜,也有几多困惑,几多迷茫。新课程既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翻越的一座高山。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中,我们难免摔跤,难免划伤,但我们也一定能欣赏到迷人的风景,也一定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财富。就是这样,既有点儿忐忑,也有点儿冲动,既有点儿胆怯,又有点儿渴望,我们在新课程这面鲜艳旗帜的指引下,又开始了一段崭新的语文学习之旅!来吧,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的“校园话题”,这里既有语文名师为我们指点迷津,也有我们老师和同学的心声,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学好新课程,学好新语文。  相似文献   

19.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20.
走进陈曦工作室两年来,我参加课例研究、学术论坛、教学沙龙,几多感慨、几多震撼、几多沉思、几多幸福,数不尽的欢声笑语,抹不掉的记忆珠帘,诉说着我们成长的心路历程。陈曦工作室研究探索的"三主"创新性课堂中的"三主",内涵为"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三好"天性:好奇、好问、好动,突出"三点"表现:自学点、创生点、拓展点,达到"三新"效果:新疑问、新发现、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