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经常有年轻记者面临这样的困惑:新闻素材拍回来一大堆,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结构成一条合格的新闻稿件。也有记者不以为然:几百字的新闻稿件有什么难写的?按顺序把它们全部写出来不就成了吗?  相似文献   

2.
海岛部队高度分散,交通不便,在海岛当兵难,在海岛连队写新闻更是难。在海岛上写新闻,最大的困难是采访难,发稿难,交流学习经验难。然而翻开万山群岛某部的新闻见报统计簿,每年都有五六十篇以上的新闻稿件在省级、中央级报刊发表,该部基层报道员克服自然条件的影响,靠电话线采写出一批具有浓厚“海味、兵味、岛味”的“绿色新闻”,九年来,从没发生过一起新闻失实事件,已连续五年被上级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采写一篇稿件发给新闻单位后,他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希望稿子早日发表。那么,编辑是否看中这篇稿件,新闻单位是否采用这篇稿件,其标准是什么呢?这条标准就是看这篇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简单地说,新闻价值是指新闻的质量。或者说,  相似文献   

4.
常疑惑为什么写不好新闻稿件?同事们常常对我谈起怎样写好一篇新闻稿件,以下是一些总结和感悟:——标题,是新闻稿件的眼睛、灵魂和精华,  相似文献   

5.
宋弢 《青年记者》2007,(23):51-52
刚刚从事新闻工作时,写新闻稿件特别是综述性稿件时,最深的体会就是难写。常常握笔踌躇,一两天写不出一句有用的话,当时的痛苦现在想起来还很真切。而且写出来的稿子,自己不满意,别人不爱看。当时很深切的感觉是:你自已觉着好写、像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稿子,读者看起来也会觉着好看;如果写起来很难、感觉下了大工夫的稿子,通常读者也会觉得难读。但具体为什么,一时也想不明白。  相似文献   

6.
刚写新闻稿件时,我几乎没有周末休息日,每天就是不停地写稿、投稿。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投了近300篇新闻稿件,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段时间里,我真的有些心灰意冷。后来才想明白,这些新闻稿件之所以没有一篇见报,重要的原因是我总抱着只要把稿件投去了,编辑一定会帮着修改的想法,而不去认真写好每一篇稿件,不注重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在基层从事27年新闻宣传工作的通讯员,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谈谈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一、把握好新闻稿件的要素和特点.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包括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掌握六点要素,要报道的新闻才算完整.此外,还要具有新闻的四个特点:即快,真、短、新.  相似文献   

8.
时下一些记者和通讯员有种困惑,就是新闻报道难写。编辑部也反映来稿中“一般化”的稿件太多。什么是“一般化”的报道,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是主题重复,手法霄同,经常“撞车”的稿件;二是反映节日活动、农事活动、生产进度,唱“四季歌”的稿件。出现“一般化”报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避免“一般化”的方法也很多。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觉得主动出击抓问题,是克服“一般化”报道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里所说的“问题”,也就是新闻作品的主题。一篇稿件新闻价值的大小、社会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问题抓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制作标题难在什么地方呢﹖我感到,它难就难在必须经过“三关”。第一“关”──看得出。就是说编辑要看得出一篇稿件的“新闻”在哪里,哪一点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最具有指导性。标题是一篇稿件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记得前两年,我收到云南总队一名报道员写的《玉溪地区支队大力发展营院经济成效显著》一稿,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反映玉溪支队在生产经营中严守政策纪律,不走邪门歪道,大力发展以养猪种菜为主的农副业生产,使所属中队全部实现了斤半加四两。文中有这么几句话:玉溪是著名的“烟乡”,随着近几年“红塔山”、’阿诗玛…  相似文献   

10.
表面上看,会议新闻是所有新闻稿件中最容易写的一种。其格式固定,文章不长,不用更多采访,大量采用领导讲话,大段摘抄文件等会议材料,加上领导出席,文章的确不难写。但是,表面上看来最好写的会议新闻,实际上是最难写的。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是农民通讯员,两年来,有40多篇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在采写中遇到不少难题。最让人苦恼的是,写批评或带有批评性的稿件审查盖章难,而新闻单位规定新闻稿必须加盖公章。近一年来,我曾写过10  相似文献   

12.
杨庆福 《新闻界》2000,(1):55-55
笔者在10多年的业余新闻写作生涯中,平均每年有200篇稿件见报,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反映“小人物”的新闻。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反映“小人物”的稿件命中率非常高,而且也能登大雅之堂,上省级、国家级的大报。到去年底止,笔者已经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87篇,反映“小人物”的稿件就有119篇,其中在省部级报刊发表53篇,国家级报刊发表7篇。我觉得通讯员多写身边小人物是大有作为的。这里就如何写好身边小人物,与各位通讯员朋友切磋。 要善于与“小人物”交朋友。通讯员深入基层采访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被采…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许多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们来说,做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工作经验谈一下写好新闻稿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写作的"十八般武器"中,消息是最常见的一种,被业内同行称为"报纸的常规武器".消息看似简单,实则难写;一篇好的消息,更是沙里淘金.笔者结合日常处理稿件情况,下面谈一下消息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下基层时,结识了一批初学新闻写作的通讯员,后来陆续接到不少通讯员的来稿,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会发掘新闻素材,其表现:一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连队发生什么事就写什么事,因此稿件出手率很高,有的一星期就写来七八篇稿件,但屡投不中,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坚持写稿的热情和信心;二是觉得部队基层平台小、条件差,满眼都是凡人小事,无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16.
周静 《新闻窗》2009,(2):38-39
如今,新闻界的同仁们一直在尝试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打破常规公式和一定新闻格式的写作风气。突破了那些不合理的束缚之后,那一套令人生厌的新闻语言也渐渐随之改变了。一篇篇角度新颖、语言生动的“散文笔法”新闻稿件在报纸的版面中很是“抓人”,也倍受读者的青睐。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提倡记者写散文式新闻,优先刊登散文式新闻。就散文式新闻而言,  相似文献   

17.
要当好舆论监督记者,就要一身正气。有了人民的认可和好评.一切也就乐在其中。1984年进入新闻队伍以来,我共写批评报道367篇,基本上都被本报和上级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94篇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新闻单位采用。63篇被《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省级新闻单位采用。每年基本都有编采的舆论监督稿件在中央、省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回顾几十年来的舆论监督实践,我有三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常听一些报道员反映:训练报道难写。然而第14期新闻函授一开学,就收到不少新学员写的军事训练新闻。这些稿件虽谈不上多么优秀,却大都一事一报,叙事完整,有的还不乏新意。由此证明,采写稿件也要解放思想,不要因为某种题材的稿件难写而不敢碰它,而要时时提醒自己:试一把!  相似文献   

19.
基层通讯员扎根在基层一线,肩负着长期为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和新闻稿件的任务,但在写新闻报道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道新闻稿件该写什么、怎么写?投稿成功率一直不高.在此,笔者结合平时的写作体会,建议基层通讯员写好新闻稿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篇有影响的新闻报道,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角度和特点,或因其新,或因其难,或因其疑。我们只有从这些问题中选出最佳的新闻角度,突出特点,树帜引路,探索新径,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那么,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