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评论要积极地面对热点、正确地处理热点。作为一个评论员,要注意把握一些处理热点的规律性的东西。 一、评论不能回避热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出现这样那样的热点是一个正常的规律。党报的评论担负着特殊的导向责任,面对热点,评论的态度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应当有大的作为。疏导一个热点,就是把党的工作和事业向前推进一步。特别是有些热点问题,时间跨度长,空间覆盖面广,应当成为党报评论关注的重点。比如,干群关系紧张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近几年,群众集体上访、围堵党政机关、报复基层干部等问题时有发生。干群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2.
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单位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做好热点引导需要把握几个问题。一、准确认识社会热点,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什么是社会热点?怎样准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认为,准确认识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观点:  相似文献   

3.
李黾  龙卫东 《传媒》2002,(7):46-46
热点,作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而产生的社会学概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轨变型的加速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频繁使用。热点作为一种有显著影响力的社会现象,也日益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和重视。笔者认为:热点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人们给予普遍关注的某一现象或突发事件。热点既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自然界;热点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特征,在不同时  相似文献   

4.
热点问题·热点报道·热点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点是公众的热切关注之点,公众议论的集中之点。热点报道,是新闻传媒围绕社会热点所展开的有一定力度和深度的持续性报道。传媒进行热点报道,目的是为了进行新闻舆论引导。以热点报道引导舆论,应当注意:①精心组织好热点报道;②严格地遵循新闻规律;③辩证地处理好聚与散、疏与堵、浓与淡、续与断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众媒介在热点引导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般认为大众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增值器,也是舆论传播的放大器,它对舆论可以起到明显的激活、放大和引导的作用。在热点出现时候,媒介的态度可能为热点的引导预设了不同的结果。媒介态度可以设定为四种:积极介入(作信息、意见、情感全方位传播和引导),平稳介入(作信息和部分意见传播,或只作信息传播),消极介入(作部分信息传播),非介入(传播不作为)。这四种态度对热点的引导将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积极介入必须使热点不断升温和扩散,而非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热点的扩散速度。目…  相似文献   

6.
评论要积极地面对热点、正确地处理热点。读者反映,现在,《河北日报》的评论有针对性、战斗性,旗帜鲜明,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尤其能体现党报的导向作用。作为一个评论员,我体会可能是因为我们初步摸到了一些处理热点的规律性的东西。 一、评论不能回避热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出现这样那样的热点是一个正常的规律。党报的评论担负着特殊的导向责任。面对热点,评论的态  相似文献   

7.
热点报道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因为改革和发展越是深入,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就会越多,特别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步入关键时期,新闻媒体在热点报道中更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努力为党和政府排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因此,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选题与引导,是  相似文献   

8.
所谓新闻热点,是指当时受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所在。热点的产生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社会生活中不同利益的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希望能解决它。尤其是当  相似文献   

9.
当前,"玩微博"成为一种时尚,微博开启了一种新的传播体验。传统媒体紧随时代,纷纷上线微博,在微博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纵观诸多网络热点事件,媒体在微博舆论中有着强大的引导作用,具有一定的"意见领袖"的功能。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探究热点事件中,媒体微博的评论特征及其影响,以期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能够更好的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0.
张云宽 《新闻前哨》2003,(11):53-53
一张报纸如果没有热点新闻,对受众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读者阅读心切并急于了解的“热点”,或社会影响大、或关注人群广,或与包括自己在内的读者群利益密切相关。新闻热点,其实也就是报纸的“卖点”。 如何进行热点引导?具体而言即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如何使热点为更广的受众所知,或使之淡出他们的视线?这是身处一线的驻站记者必须经常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新闻工作要求,中宣部、浙江省委宣传部相继制定了专项工作意见。从湖州市的实践看来,做好社会热点舆论引导工作,应注重把握四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胥传余 《军事记者》2003,(8):35-35,38
所谓"热点"问题,指的是与部队建设和官兵利益息息相关的敏感问题、难点问题、棘手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予以重视并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就会有损官兵利益,影响部队建设。但是,要搞好"热点"问题的报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不像写"表扬稿"那样受人欢迎。而要揭露问题、曝光问题,有时就要"得罪"一些领导和部门。所以,有人把采写"热点"问题的稿件视为“畏途”。尽管这样,我始终瞄准一个目标:只要有利于部队建设,有利于维护官兵利益,就要知难而进。这些年来,我结合本职工作,先后采写了40多篇"热点稿件",在部队引起了一定反响。现在回味"热点…  相似文献   

13.
冀平  王罡 《新闻知识》2005,(12):56-57
社会热点类新闻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社会极大关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有时看似一个很小的事件,却能引发出很大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与稳定。陕西日报社会法律部在报道这类新闻时,始终坚持自己原则,那就是“关注热点,绝不盲从”、“适时出击,引导舆论”、“明确职责,押樨重点”。  相似文献   

14.
经济热点报道,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事件和经济问题的报道。根据热点的特征,参照经济报道的分类,它可包括:政策性经济热点报道、理论性经济热点报道、经验性经济热点报道、成就性经济热点报道、社会性经济热点报道、问题性经济热点报道等。经济热点报道与一般性经济报道的区别在于,经济热点报道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经济价值;在这里,新闻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读者、听众、观众的有用性,经济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指导和服务经济工作、经济生活的有用性。如何开展经济热点报道?以下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一、抓住矛盾写经济———经济热点报…  相似文献   

15.
刘斌 《青年记者》2000,(4):28-28
新闻需要热点,新闻离不开热点。热点有两个特点。一是广泛的社会性。一件新闻只为少数人所关注,没有引起更多群众的反响,不能称为热点。当然,热点也不能简单地以一件新闻知道人数的多少而定。因此热点还有第二个特点,这就是它的“热”度。所谓热度,是指一件新闻,对广大群众来说,是他们颇感兴趣、迫切想知道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陈咏梅 《新闻传播》2009,(6):114-114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新闻媒体如何做好社会热点的引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热点舆论引导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心的所向。热点引导既有舆论监督的引导,也有正面报道的引导,那么在新闻报道中,热点舆论引导应该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热点问题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产品备受关注。对热点问题,引导的好,能够理顺群众情绪,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服务大局。反之,就会激化矛盾,对社会大局造成危害。在热点引导中,笔者认为,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文化热点是重要的新闻资源。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热点一样,文化热点特别是重大热点一般具有时效性强、内含量大、受众关注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其成为众多媒体的必选。热点迭出,多家媒体报道,怎样规避雷同?怎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阅读,又建构一种精神价值,彰显省级党报的权威性和文化品格?这是党报跟热点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曹劲松 《当代传播》2008,(6):99-101
如何在媒体议程的被动状态下,通过新闻传播引导社会舆论、塑造政府的媒体形象,是政府新闻传播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在阐释新闻反馈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新闻反馈的主要内容,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政府新闻传播应当及时回应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20.
姜平 《新闻前哨》2002,(6):14-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热点引导方面创造出了许多宝贵经验,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实践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纠正这些偏差,用辩证的观点处理好各种关系,进一步提高引导水平,是社会传媒面临的一道新课题。 克服简单回避与一味迎合的倾向,正确处理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的关系 当前,新闻媒介对社会热点的报道,一方面存在简单回避的倾向,由于种种原因,对一些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突发事件,新闻媒体未予报道(当然不能完全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