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部于2003年4月重新制定和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新《课标》注重高中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培养,注重教育教学目标统领下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选择性,采用学分制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根据新《课标》在课程结构方面的架构设计,我省部分有条件的高中校率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统领下课程内容选修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实验性调整,这仅仅是对《课标》进行的部分实验性探索。现将对此的见闻和思考向同行报告。一、印象2005年3月初到成都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调研,一进入体育教学场馆,展现…  相似文献   

2.
<正>一、武术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评价《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根据《课标》给出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应的水平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武术内容的技术动作学习的内涵及不同水平段的学生所表现出的学情,又是制订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方法作为教学内容首次在《课标》中被提出,为使《课标》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落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并针对3个维度将教学内容表述为"某某动作(技术)的技术方法、练习方法与运用方法",使"方法是教学内容"的理念得到了更进一步具体化,在实际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4.
<正>一、挖掘《课标》理念内涵,提炼教材的核心价值课程定位是发挥课程功能的出发点,在目标引领内容的指导下,教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目标的定位是核心问题,挖掘了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了怎么样的教学设计。基于此,以发展体育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让教材内容发挥最大化的价值功能。这样的教学设计视角给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实践教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1,(9):45-46
<正>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实施以来,在国家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推行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体育教师如何通过有效评价实施课堂教学,学校体育管理者如何把握体育教学评价,当地如何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倒推体育课程改革等问题,重庆市九龙坡区结合区域现状,通过落实《课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与原来中学体育课程对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以下简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然而,关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说法,笔者认为颇有值得推敲之处,姑且列出,请老师和学者指教。一、构词l.“体育与健康”理念与《课标》性质“体育”、“健康”都是名词,“与”只能是连词。《汉语大词典》中,“与”作连词指:(l)和、及;(2)与其;(3)如果…  相似文献   

7.
<正>一、目前选项教学内容建构中存在的困惑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省重点高中必须实行选项教学,以模块为单位进行选修,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需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提供了保障。但同时《课标》和《意见》也给教师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和实验教材、新的课程理念,该如何备好体育课,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好教学工作,这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笔者经过课改培训后,又通过对新课程进一步地学习领会和实践,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课。一、备《课标》1.渗透《课标》中的四大课程理念新课标提出了四大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是综合考虑了…  相似文献   

9.
郭涛 《精武》2012,(8):90-91
文章分析了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指出新《课标》的制订与实施对体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此,必须大力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尤其要重视课程教学改革.把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机遇,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以利培养社会对新型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于2011年12月颁布,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课标》(2011版)的颁布,一是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二是对《课标》(实验稿)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三是继承了经过10年课改实践检验的经验。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2011版)内涵变化的指向性,便于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一、《课标》(2011版)教学内容选择指向性分析(一)在《课标》(实验稿)实施过程中,给教学内容选择带来的一些困惑及原因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教什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也是《课标》(实验稿)争论较多、一线体育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涵义和价值,根据教学实践,重点提出了“情境——探究”整合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指出在整合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北省13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树立新的体育与健康的价值观;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在反对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随着体育新课改的深入,当前对体育课堂教学生成的理论还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试图对生成的内涵、生成产生的必然因素以及如何运用生成作了一定的分析,以期在理论层面为体育新课标的实施提供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5省8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设置现状及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实施以来,体育专业的田径教学的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更新教学方法,做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内容,优选教学组织形式,强调运动体验,体现运动技能的领域目标,让大部分学生掌握职业训练"双重目标"的各项技能动作,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是本文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一年的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王斌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2):130-13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崭新的内容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依据课程目标,终身体育的教学观,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等,来选择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认识体育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模式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曙光 《体育学刊》2003,10(5):83-86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模式的基本要素即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时空观、评价标准、评价种类、评价反馈、评价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我国学校体育贯彻、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过程中,出现的体育运动项目教材化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与运动快乐辩证关系的实质.运用“囚徒困境”理论诠释了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冲突及其化解.构建了运动项目教学的新技术理性,即运动快乐与运动技能相统一的教学内涵;自在的趣味性要素和“畅”;教学体系的多元化与软式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研究式教学模式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产物。本文重点阐述:1.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2.大学体育践行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3.实施研究式教学的基本要素;4.创设体育研究式教学环境与氛围;5.实施体育研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程改革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体育 课程结果、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学考核等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 兴趣高、参与性强;同时也发现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结构、教材建设、教学组织与方法、体育考核等方面存在有不同程度 的看法,并对已被普遍认可的现象提出质疑。为此,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必须摆脱以重复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 旧课程教学体系,真正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 体育的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