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生物学包括两大门类,就是动物学和植物学。动物学内又包括很多门类,像解剖学、分类学、生理学、组织学、胚胎学等等。这些门类也可以包括在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三大门之中。植物学也有很多门类,也可以包括在分類学、形态学、生理学三大门之中。动物分类学或植物分类学,是研究动物或植物的种类,名称的学问,目的在认识动物或植物是那一种,叫什么名字,进一步了解是低等或高等的种类,及低等和高等种类的关系,并研究它们的分佈及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对其他物种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刻,而对动物的研究了解已经成为人类了解自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动物学不断的发展起来,在对动物的研究上,利用动物标本进行动物学教学,能切实的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和了解。动物标本就是在动物死后,按照其本身的大小、颜色、形态等通过浸制、干制等方式制造出和货梯动物大致相同的物体,其栩栩如生的形象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然、了解动物本身。而且通过制作标本的方式,能最有效的利用和保存资源,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人类、动物、环境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2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平台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教学中。动物标本馆微信公众平台与高校动物学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弥补现有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发布标本信息、发布微视频、推送动物学相关文章、野外实习地标本数据库的构建及发布,可以提高动物标本馆微信公众平台在动物学实践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物生态学是从生物种群和群落的角度研究动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的分支,是由动物学与生态学等交叉形成的学科。动物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规律的研究,对于健全生态条件,对于人类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均玲  王率  黄勃 《内江科技》2014,35(12):104-105
海洋底栖动物学是海洋科学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研究生活在海洋基底、底内动物的分类、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生理结构及生态分布特点等。针对本科专业教学特点,构建海洋底栖动物学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知识更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动物大家庭的成员有多少?动物家庭成员的数目,是随着人们动物学知识的积累逐渐增加的。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之父亚里斯多德认为动物家庭成员有450种;18世纪初,第一个动植物分类学家林奈认为有4000种;19世纪初又有人作出统计:动物家庭成员一共有4.8万种;到19世纪末有关记载表明动物增加到50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动物家庭成员有10大门类,100多万种。其实自然界中实际动物家庭成员的数量远远超出人们目前的统计数目,随着人类对动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家庭成员也将不断增加。在动物家庭成员中,最微小、最简单的是原生动物,它们身体只…  相似文献   

7.
《动物学纪录》是动物学工作者,特别是动物分类工作者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查找文献资料方面的重要而不可少的检索工具之一。它的检索方法与一般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不一样,许多读者由于不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在收集文献资料方面带来不少困难。但是如何正确地、系统地进行检索《动物学纪录》的方法至今尚未有报导。作者根据许多读者的要求,现将  相似文献   

8.
胡建业  洪军 《科教文汇》2012,(25):53-54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高等学校生物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实践环节。但近年来,"动物学"野外实习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使实习基地动物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物价上涨和实习经费的不足使野外实习能够到达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小;实习安排不够合理以及重过程、轻结果,实习效果不明显等。为保证"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效果,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及社会发展的变化,必须对传统的野外实习模式进行改革。本文针对"动物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1900~2013年Web of Science(WOS)收录的动物学(Zoology)为主题的文献为数据源,借助WOS分析功能和CiteSpaceⅡ信息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共引、聚类以及突变分析,揭示动物学中Zoology主题研究的优势国家和地域,追踪和揭示领域前沿和热点。结果发现:纵深发展形成了动物系统学和保护生物为基础的两个前沿和趋势,形成了"中国"、"新物种"等研究热点,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将动物进化学和保护生物学有机结合,提出具有创新性及重大影响的新理论,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物学的前沿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和验证动物的太空习性,以便为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到太空去生活和工作摸索出一些经验和根据,人们开始了宇宙动物学的研究。在宇宙飞船上,建立了动物实验室,即“太空动物园”。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生实验动物科研水平的基础保障。由于研究生背景知识的差异,实验动物相关知识水平差异明显,对于实验动物技术相关知识的需求不同,因此教授该课程需要一定的系统性、包容性和实用性。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对研究生实验动物教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阐述动物的可再生利用、动物与人类生存环境、与医学和社会文明的关系,提出动物学与社会的紧密相连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容万韬 《科技风》2024,(10):44-46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多样性、行为、生态和进化等方面的科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的重要课程,实验室是动物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室内场所,在实践育人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实验室存在资金和设备限制、师资力量不足、科研生产力低、缺乏合作资源、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寻求外部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意识和能力、制定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等办法,以期解决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让实验室更好地发挥其实践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代解杰,工作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与标准化研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创建与应用研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人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灵长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实验动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副主编。他是我国实验动物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致力于推动树鼩实验动物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德国弗莱堡大学森林动物学研究所的所长米夏埃尔·波普累提出这样的观点:某些情况下,动物进食并非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保健。如今,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了这个观点,动物确实具备一种本能,能够寻找到合适的药物来疗伤或去除寄生虫。  相似文献   

16.
《云南科技管理》2007,20(3):F0003-F000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建于1958年,是集医学科研和生物制品生产为一体的研究所。主要从事医学病毒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工程、实验动物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进行疫苗、免疫制品和基因工程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以及以灵长类动物为主的实验动物饲养繁殖及有关的动物实验研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批认可的“WHO肠道病毒参考研究合作中心”,  相似文献   

17.
浅谈动物标本的教学科研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物标本在教学及科研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种类主要包括浸制标本、剥制标本、骨骼标本、干制标本、玻片标本等.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共保存了动物标本409种,近2930份,包括鹦鹉螺,中华鲟、文昌鱼、大鲵、扬子鳄、虎纹蛙、眼镜蛇、绿孔雀、猕猴等珍稀物种.动物标本在动物学教学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作为直观教学工具发挥作用,作为教学材料保证实践教学,通过制作动物标本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动物标本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主要是为新种发表提供实物证据,为系统进化、生物多样性及濒危物种保护等研究提供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8.
郑振辉,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兼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监事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旨在推荐一批进入国内和国际动物科学前沿的青年学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成就的动物学青年科技人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推荐和评选工作举荐人才。是中国动物学会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中国动物学会14个分会(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各省级动物学会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1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对现有声音技术展开研究分析,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系统结构的了解,通过对动物在某一特定行下发出的叫声进行收集,并且建立模型分析,通过对数据标准模型的建立,进行有效地声音识别,根据系统中形成的平均稳定值,反复的对比研究之后,从声音的角度判断动物相应的动作,以便了解动物在此叫声下的行为意义,以此建立一个全面的动物叫声识别系统,更好在动物学领域得到应用。因此选择该研究课题,基于动物叫声的行为意义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