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13,(1):25-29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产生的E-learning 1.0和E-learning 2.0长期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Web技术的不断推进,以云计算、虚拟技术和语义网络支撑的Web 3.0和E-learning 3.0也渐渐受到关注。文章从多个视角剖析E-learning 3.0的发展技术和理论背景、环境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旨在为E-learning 3.0支持下的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E-leaming中存在着资源关联方式、学习资源库的描述标准、检索方式效率低等资源管理问题,基于语义Web及其关键技术Ontology的技术特点,利用语义Web可以在个别化、自适应性、资源访问、协作交互、终身学习、内容管理等方面对E-learning进行改进,其中,学习课程的本体建模、智能搜索代理以及个性化的内容导航是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义网格的E-learning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互联网应用的第三次浪潮E-learning为背景,给出了一个基于语义网格技术的E-learning平台的模型架构及其实现方式。该平台有效地解决了E-learning教学中底层信息资源间语义层次的资源共享和动态集成等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Web2.0下的E-Learning变革:从单向传递到协同共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从Web1.0发展到Web2.0,E-learning也相应地从E-learning1.0进化到E-learning2.0。E-learning1.0下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为单向传递,E-learning2.0下的教学方式则发展和超越了E-learning1.0,更多体现为协同共享。两种教学方式在师生角色、知识管理和传播方式、职责分配、学习目标定义和成绩考核等方面都有质的不同。文章提出E-learning2.0将是单向传递与协同共享教学方式的融合,这个融合的过程不仅需要硬件上的升级,更需要人们思维模式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E-learning被认为是构筑未来全民教育的重要方式,实现E-learning系统间的互操作是资源共享的内在需求,也是未来E-learning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用Web服务技术构筑E-learning系统互操作平台,以实现E-learning应用平台的开放性、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网格技术构建下一代E-learn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格是继传统因特网、Web之后,信息革命的第三个大浪潮,被称之为第三代因特网。传统的E-learning已无法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而基于网格技术的E-learning能够克服当前E-learning的局限。本文分析当前E-learning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网格E-learning的基本结构、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日益受到关注,我国高校数字教育资源与E-learning的研究急需列入重点日程。高校数字教育资源与E-learning具有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现测评多次多时间段进行和更加丰富弹性学制等优势。未来校园的主题是高校数字教育资源与E-learning,新大学模式将泛化高等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Agent技术与语义Web服务技术在应用中结合的方式和Agent在语义Web服务技术体系中需要扮演的角色,以及Agent与语义Web服务结合的具体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语义Web服务框架。在此框架的原理基础上,利用扩展逻辑C&L意图理论描述了框架中Agent的工作过程以及语义Web服务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阐述Web2.0的新特征及对E-learning下一阶段的发展和变革所能提供的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持.在介绍Web2.0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分析现阶段E-learning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E-learning2.0系统的层次结构,论述它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6,(12):18-23
E-learning 3.0实现了随时随地的连接和学习,为学习与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E-learning 3.0的历史变迁和E-learning 3.0与Web 3.0的关系,对E-learning 3.0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E-learning 3.0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E-learning 3.0的生态框架,分析了其生态框架中各要素的功能与层级关系,旨在为数字教育的协调发展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面临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整体质量不高、资源共享困难等难题。文章从万维网的发展方向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两个方面出发,以构建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为例探讨了社会化语义网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作用。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学习资源中心的设计思路、功能模块,初步探索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几年在语义web服务自动组合上的研究成果,深入归纳和总结了目前语义web服务组合的定义、组合方法以及正确性验证技术。对语义web服务组合问题进行分类和形式化定义,并归纳出语义Web服务自动组合框架。按照不同问题分析和比较相关的组合方法,同时总结了组合方案正确性验证技术。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语义Web服务自动组合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周莹 《天津电大学报》2007,11(1):28-30,48
本文是以Web文本信息和Web语义处理为背景,从理论及应用两个层次对教学资源库资源编目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实现教学资源的自动摘要和智能编目,同时分析了关于构造分类字典和教育语义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语义Web强调对网络资源附加可供机器理解和处理的语义信息,使人与电脑之间更好地协同工作,同时也使资源的大规模重用和自动化处理成为可能。近年来,随着语Y,.Web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e—Learning平台(适应性学习系统、智能导师系统、语义化知识社区等)纷纷尝试引入语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学习服务。学习元平台(LCS)基于语义化组织的学习资源,应用语义Web体系框架中的本体技术和推理技术,构建了包含OntologyAPI层、语义层、标注层和推理层的语义技术框架。依托该框架,LCS分别在学习资源的有序进化控制、学习资源的动态语义关联、学习资源的动态语义聚合、学习资源的适应性推荐、学习资源的语义化检索以及社会认知网络的动态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实现从资源的语义化组织到具有更强智能性和个性化的高级应用服务。这些应用实践表明,将语义技术在e-Learning系统中推广应用,需要积极引入外部开放、成熟的本体和更多高级应用服务,集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和运行效率的推理机,在人工标注和自动标注相结合的基础上,关注资源和用户的语义化表征,重视情境模型的设计和情境本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基于网络以任务为导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设计与实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实验课教学资源网站的设计思路与开发、建设过程;为本课程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我国教育资源网站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A和MVC整合的教育资源网站建设方案和实现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网站建设中的资源重用、松散耦合和分层开发,达到降低开发、维护的难度和成本、提高开发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教学资源必须共享与共建。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建要遵循三个要点:即由资源中心和资源工厂构成的良好运营体系;使用以XML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建立基于CORBA中间件的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个体趋利避害和事务逻辑完整的社会智能特征,提出了一种语义web的安全集成框架.该框架对语义web模型进行了扩展,控制语义web服务信任、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动态安全.该框架包括4个层次:信任入口层、社会智能层、事务层和TCP/IP安全协议层.信任层处理用户的信任特征,社会智能层控制语义web的逻辑问题,事务层负责事务推理,TCP/IP安全协议层则保证安全通信.这些安全层协同构建了具有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环.该安全集成框架为语义web提供一种安全集成方法,为不同技术的安全协同提供了通用的安全解决框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开展与深入,在互联网络中形成开放的、超大规模的、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多媒体教育资源网页集群。然而使用搜索引擎检索的结果中存在大量的重复网页,导致资源获取难、利用率低的问题。文章在总结现有网页消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行的两阶段的多媒体教育资源网页消重方法,实验证明,通过对网页文本信息及多媒体信息分开消重,能有效地提高消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法匹配的服务发现无法适应web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环境.为了对语法匹配产生的web服务候选集进行二次选择,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相似性的web服务选择方法.该方法首先定义了包含QoS和上下文的web服务本体.服务本体提供了一个接口描述的通用术语集合,以此作为服务描述的语义支撑.然后,通过相似理论和web服务本体计算web服务接口之间的语义距离.与已有的方法相比,由于提供了概念化的形式语义说明,web服务的接口能在本体下得到准确的解释,同时服务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