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莫言作为新时期先锋作家的代表之一,其小说语言独具个性,令人印象深刻。《檀香刑》是其苦心沥胆磨砺出的又一部语言特色浓郁的作品。其语言特色之一就是对摹状修辞的灵活创新使用,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阅读审美体验。莫言灵活使用摹声、摹色、摹态、摹味等摹状修辞,在营造氛围、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彰显了其小说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照泉 《语文知识》2002,(3):16-17
摹声词主要是指摹拟声音的一类词,因此,摹声词又叫拟声词或象声词。不少大学现代汉语教材把该类词归入形容词的附类,原因是摹声词具有形容词的一些特征。从修辞上讲,摹声词应入流于修辞中摹状格的门下,能使语言表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语用上而言,摹声词可用于摹拟各种各  相似文献   

3.
象声词,就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由于它“摹写听觉”,所以陈望道先生称它为“摹声格”。(《修辞学发凡》第95页)象声词究竟有哪些修辞作用呢?笔者以教学《小英雄雨来》为例,谈谈它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先生在《鸡鸭名家》中根据文本表达的需要精妙地运用了多种叠音词和摹声词,为塑造人物形象,描绘自然景物,加强人物动态感及环境气氛的渲染起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欣赏《鸡鸭名家》中叠音修辞现象,学习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解读原著,作为今天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修辞手法,叫“摹声”。它是“摹绘”修辞格中的一个小类(其它还有“摹状、摹形、摹色”)。摹声的语言载体是拟声词(过去称“象声词”)。运用摹声手法,主要是为了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给读者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其修辞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渲染环境气氛①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小音乐家扬科》)②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草地夜行》)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相似文献   

6.
从一鸣惊人的《红高梁》到争议不断的《丰乳肥臀》,再到饱受非议的《檀香刑》,莫言小说一直是为文学研究界所关注。在《檀香刑》中最饱受争议的部分来自作者对于“暴力行为”的从“自然主义”到“狂欢化”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先生在《大淖记事》中精妙地选择和运用叠音词和摹声词等修辞方式,不仅凸显了故乡高邮的地域色彩,而且在刻画人物、表现习俗、描绘情景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欣赏《大淖记事》中语音非常鲜明的修辞现象,学习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解读原著,作为今天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摹状是直接描绘事物形象的一种修辞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随体赋形”、“形容摹写”。对于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情态等各种感觉印象,通过语言文字把它依样模写出来,这就是摹状修辞格。摹状包括摹形、摹色.摹声和摹情等几个方面。摹状可以给人以如同直观的真切感受,在文学创作中运用这种修辞方式,能够取得较强烈的艺术效果。《诗经》中的一些诗句,由于巧妙地运用了摹状修辞法,所以富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历来被人传诵、赞美。例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曾受到孔子的赞赏(见《论语·八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曾得到谢玄的推崇(《见世说新语》);“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小雅·车攻》),颜之推特别喜爱(《见颜氏家训》)。为什么这些诗句能够受人称赞和喜爱呢?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对事物的摹绘维妙维肖,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清代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中说:“夫诗以运意为先,  相似文献   

9.
徐荻 《文教资料》2012,(31):27-28
在《诗经》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摹声词,其中有些是比较明显且没有争议的,但有一些则是有所争议的。作者将《诗经》中的篇目按完成的时间顺序,将重言也按此顺序,分为西周初期(《大雅》和《周颂》)、西周末期(《小雅》)、东周前期(《商颂》、《鲁颂》和《国风》),从而根据模拟声音的形式及表意功能来判定这些重言是否为单纯的摹声词。  相似文献   

10.
象声词,又名拟声词、摹声词,顾名思义,它乃是一种模仿、描绘人或事物声音的词。有的语法书,在谈词的分类时,未涉及它;有的语法书,如《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将它列入叹词,而安师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将“拟声词”作为一类,称它为特殊的虚词,并把它分为“摹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叹词,“摹拟事物声音的拟声词”——象声词。看来,也是将象声词(拟声词)归入叹词。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言拟声造词法是汉语方言词组成方法的一种,用模拟声音创造出来的方言词除象声词外主要是名词.拟声造词法分单纯词造词法和合成词造词法两类.拟声造词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取声为名、稚婴学语、拟声达义、禽言自呼等.  相似文献   

12.
:拟声词是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其种类在英、中文中都很繁多。如何恰当使用拟声词来使句子或文章更为形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只有通过对拟声词一些实例的分析和比较 ,才能弄清其在英、中文句子中的功能和位置的异同 ,从而达到正确使用拟声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韩国语词汇中,拟声拟态词被称为"最能够集中体现韩国语民族特性的词"。它数量庞大,修饰效果极佳,可为句子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其在词汇词义、语音文法和词汇构成上与其他词性都有所区别,并在韩国语词汇构成多样化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韩国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主要有语音、词汇词义论、句型论、词汇构成等几个方面,其主要用语音变换来体现语言色彩的差异,最常用的有母音变换法、子音变换法以及收音变换法。  相似文献   

14.
拟声词是庄英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增强了英语的表达效果,另方面,它通过对文字音响的渲染起到了理想的修辞作用。拟声词用声音反映知觉与意识,形成声音与知觉之间的呼应与共鸣,使很平凡的句子变得生动、鲜明、逼真,从而增强了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将《日语词汇学教程》中认定的“常用拟声词、拟态词110词”在“中日对译语料库”的10部文学作品中进行检索,从获得的例句及其量上观察其实际使用情况和汉译模式。结果如下:(1)调查对象的110个词里有21个词未被检索出。因此,常用拟声拟态词的选定还需进一步考察。(2)使用次数较多的是31次以上的7个词,占到整体的6.4%。其中,最多的是“はつさり”,111次,最少的是“さつばり”,37次。(3)观察出了13种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模式。此外,还发现了3种新的汉译模式,即“A型、名词型和不译型”。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how a posthumanist stance has enabled us to work a different consideration of the way in which voice is constituted and constituting in educational inquiry; that is, we position voice in a posthuman ontology that is understood as attributable to a complex network of human and nonhuman agents that exceed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an individual. Drawing on the work of Deleuze and Guattari, Barad, and Bennett, we present a research artifact that illustrates how this posthuman voice is productively bound to an agentic assemblage. The reconfiguration of a posthuman voice with/in 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rtifact further enables us to explore various analytic questions: What happens when voice exceeds language and is more than (un)vocalized words emanating from a speaking subject? If the materiality of voice is not limited to sound (i.e. self-present language emitted from a human mouth), how do we account for it? That is, how might the materiality of voice be located in the space of intra-action among human and non-human objects? We conclude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inking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in education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17.
日语的拟声词、拟态词是日本人根据日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在其产生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心理习惯、文化传统的重大影响。它数量庞大,出现频率高,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广播电视节目里不绝于耳。但是汉语中拟声、拟态词却并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拟声、拟态词无疑是他们学习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拟从日语母音、子音的象征效果和清浊音的对立两方面总结、分析拟声、拟态词的发音和表达效果之间的一些规律,希望对日语学习者在拟声、拟态词学习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广告是一种以劝说为主要功能的实用文体,语言具备较高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广告撰写者创作时通过运用各种与语音关系密切的修辞手法:头韵、尾韵、押韵和拟声,合理运用声音的韵律,取得广告英语的美音效果,给人以听觉上的美的享受,最终实现广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莫言在他的代表作《生死疲劳》中运用了形形色色的摹声词以绘声传情,作品中的摹声词不仅数量和类型上占有优势,在偏离运用上也做了新的探索。这些词语的积极运用将从语音角度刺激读者的感官,由内而外地激发读者的联想力,从而为文章的语言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重言叠字是汉语千年传统。汉语的重言叠字具有乐音性;重言叠字姑且可以称为韵律格。现代汉语主要有十二种韵律格,常用的有AA格、ABB格、AABB格、ABAB格、ABAC格等。韵律格的模拟建构过程是任意几个方块字的全排列,并在这个基础上设条件优化排列结果。所设条件是重字的排列;汉语的重言叠字理念就浇筑在所设条件中。《秦腔》有丰富的韵律格实例;这些韵律格实例都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从而强化了《秦腔》的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