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宋丁度等撰《韵略条式》一卷南宋绍定三年(1230)藏书阁刻本每半叶十行,小字双行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北宋景德四年(1007),在修订《广韵》的同时,宋真宗赵恒又命邱雍、戚纶修撰韵书简本,定名为《韵略》。三十年后,到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宋祁、郑戬便上书皇帝,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省失当,有误科试。"(宋李焘《说文解宇  相似文献   

2.
郑樵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文献学家,福建莆田人。一生不应科举,潜心钻研,博古通今,在诸多领域颇有建树,《通志》是其代表作,《校雠略》是《通志》二十略之一。郑樵在《校雠略》中总结自己搜书编志的经验,提出"求书八法",虽  相似文献   

3.
孙愐所撰《唐韵》确有开元、天宝两本。历史文献记载的"孙愐"、"孙愐切韵"、"孙愐广韵"等资料,与孙愐《唐韵》同实异名,而"唐韵"也存在同名异实的现象。唐以后,《唐韵》所传版本很多。"唐韵"之名,是人们根据其成书年代而称说的,如《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也有称"唐韵"。从《唐韵》到《广韵》之间,有《广唐韵》、《雍熙广韵》等韵书,但与《切韵》系统韵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湘学复兴之导师”邓显鹤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文献编纂学家.《广韵》是宋代官修的韵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邓显鹤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始重刻张本《广韵》,讫于咸丰元年(1851年).此书现藏于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等地.邓显鹤重刻本《广韵》不仅对于《广韵》版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邓显鹤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的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5.
明代陶承学、毛曾改编的韵书《字学集要》中出现了41条"雅音"、"中原雅音"引文。经与《韵学集成》引文对比考证,证明《字学集要》这些引文为韵书《中原雅音》的材料。其中一条为《字学集要》特有引文。  相似文献   

6.
《原本广韵》为《切韵》系韵书,其抄本收录于《四库全书》。《原本广韵》为略本《广韵》,成书晚于《重修广韵》。因其编刊来源于元代闽地建安私刻,校勘不精,错失讹误颇多。兹就其引书作一全面梳理,发现存在四类问题:书名用字讹误、书名用字简省、书名误引、误增引书。这些引书错漏当据相关内容对比,作相应订正。  相似文献   

7.
韵书是指以审音辨韵为目的著作,具有字典的功能,是古代的同音百科字典。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魏左校令李登编撰的《声类》十卷,其后是晋安复令吕静仿《声类》而作的《韵集》六卷,惜以上两书都已亡佚。  相似文献   

8.
韵书是六朝以后的一种新学科。唐代以诗赋取士,韵书的实用日广,故唐代韵书的派别亦极多。然而,在遗失的唐代韵书于敦煌被发现之前,学界误以为大宋重修《广韵》即全部袭用隋陆法言《切韵》上书,而不知它是博采了唐人的众家之说。故其音韵研究多所局限。自从罗振玉在清廷内府抄出唐人写本王仁昫《刊廖补缺切韵》以后,又经王国维等人的发轫研究,国人才知道《广韵》以外的韵书别有系统。最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杭州大学古籍所博士生导师姜亮夫先生的《瀛涯敦煌韵书卷子考释》一书,对此进行了最全面最系统的研  相似文献   

9.
《集韵》成书后,久不显于世,究其深层原因有五:1.北宋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学术风气的转变;2.《礼部韵略》和《平水韵》两个系列韵书的风行和广大士人的尊崇,减少了对《集韵》的需求;3.科举考试所需的音韵、文字和训诂的各种知识,大都能够从《集韵》的简缩本《礼部韵略》中得到满足;4.《集韵》异读字下不标注又切,难于检索;5.《集韵》没有处理好传统音系与创新音系的关系,势必导致宋以后文人的抵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字书源远流长。举其要者不外三种类型,有讲文字形体的字典,如秦代的《三苍》、汉代的《说文解字》、南朝·梁的《玉篇》、宋代的《类篇》、清代的《康熙字典》,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华字典》。有讲音韵的韵书,如隋代的《切韵》、宋代的《广韵》、《集韵》、元代的《中原音韵》、清代的《音韵阐微》等等。至于讲训诂的词典,从《尔雅》起,代有专书,如旧题汉·孔鲋的《小尔雅》、三国·魏·张揖的《广雅》、宋代的《埤  相似文献   

11.
王晓刚 《兰台世界》2017,(8):106-109
胡氏家族是常州在宋代科举最为成功的家族,有"天下甲族""、江左衣冠之冠"之称。本文以《胡氏宗谱》为主,参照墓志铭及其他资料,考证胡氏家族在常州的兴起和繁盛以及家族地位的维护与巩固。  相似文献   

12.
李峰 《图书馆学刊》2000,22(5):61-62,64
古代韵书是古代按韵编排的字典。本文着重介绍了韵书的产生及历史代韵书代表之作,从中可管窥中国古代韵书发展的轨迹及其在文化史上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切韵》在唐代地位很高,后来经过各家的增字加训,使它成为具有字书性质的一部规范用书,起到"字该样式"的作用.本文以敦煌残卷伯2129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为主,围绕现存《切韵》的其他写本,探讨唐代韵书中各家的正字原则,了解它们的用字特点和变化,有助于我们今天对汉字整理和规范以及汉字简化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论引郑谷"返蚁难寻穴,归禽易见窠"为例,言为"影略句法"。日藏《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中有介石朋"归送渊明过虎溪"句,亦云"影略(互见)之义",又称"云土梦之笔法"。通过分析句法,认为"影略"侧重句法修辞,"互见"侧重句法结构,"云土梦"体现了日本注家力图摆脱中国诗论"套话"桎梏,另辟蹊径对诗法加以阐述的期冀和诉求。利用日本汉文古注本审视宋代诗论句法现象,正体现出域外汉籍的逆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韵书是《切韵》。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第一部建筑学专著是《营造法式》。第一部诗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第一部笔记小说集是《世说新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军事著作是《孙子》。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是《七略》。第一部戏曲史是《宋元戏曲韵史》。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第一部音乐论著是《琴史》。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我国文学史上的“第…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09,(11):61-61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韵书是《切韵》。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相似文献   

17.
郑樵《通志.艺文略》除以五部史志、官修目录为主要依据外,还利用了十三部宋代私家书目,这些书目大多为其福建同乡所收藏。将《艺文略》与今存五部书目相比勘,去其重复,剩下1100多部图书都属于"民间之藏"。通过对这些图书的分析,可以对宋代公私书目的不同特征、甚至官方学术和民间学术的异同等学术问题得出一些初步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籍书目中的"小说家"类,有的书目亦称为"小说"类,在四部法产生之前即有之。汉刘向、刘歆父子所编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图书目录《七略》,就在其诸子略下设有"小说"类。班固《汉书·艺文志》是踵《七略》之后的第二部大型综合性书目,  相似文献   

19.
有关五代时期周边各国的科举考试情形,向来无人作专门的研究。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于宋代科举考证较详,于唐五代则甚为粗略,更未注意十国的贡举情形。徐松《登科记考》对唐五代科举考试情形的考证用力颇深,弥补了《文献通考》之不足。但仍未涉及十国的贡举情形。其实,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等国都曾非止一次地举行过科举考试。尤其是南唐,自后晋天福二年(937)建国,至宋太祖开宝八年(975)灭亡,前后存续了39年,见于载籍的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对历代的《尚书》著述进行梳理,厘清了对伪孔传《古文尚书》的争论,批评宋代王柏与贺成大、元代胡一中、清代毛奇龄等人借口"脱简"和"异文"肆意篡改古经,指出宋代薛季宣的《书古文训》、明代丰坊的《古书世学》是赝古伪作,称赞广稽博考、精核典赡的《书》学著述,贬斥固守偏执、无甚发明、空疏臆说、科举讲章等偏离经义的著述,体现出正本辨伪、尊古崇学的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