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从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移植、适应、产生那天起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值得肯定的是在内外交困和举步雏艰的发展中.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但这只是停留在“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中国大学要想获得对现实的根本性的超越.即达到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演变的核心所在.更是其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从清末到民国结束,在半个多世纪里,经过一代代学人和政治家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但“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便有注意到的也少有专门而系统的论述。事实上,理念层面作为大学发展中的“灵魂层面”,其近代化的实现对大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其一,就学理而言,一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与否,标志该国整个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否最终完成;其二,就大学发展的实践而言,理念的近代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个不可超越的阶段,只有完全实现了内容、  相似文献   

3.
清末教会大学为我国提供了传播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渠道,在改变清末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教会大学所带来的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动摇了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导向作用,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西方高等教育近代化看中国高教改革黄福涛从17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分析和比较西方主要国家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阶段行进、类型特点、途径方法等,不仅能够解决教育史中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西方传统大学如何通过改革演变为...  相似文献   

5.
东方的近代化是一个明显的学习西方和自我调节及整合的过程.中国高等教育中德育的近代化也同样是一个接受、替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是由于德育自身的内容、作用、地位的特殊性,其近代化的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如: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猛烈批判,丰富了资产阶级个性的理想人格及由于阶级局限性的不彻底等.反思中国高等教育中德育的近代化过程,对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属于"后发外生型",即在外力强制和压迫下的被动变化过程,是20世纪20、30年代从西方移植并加以重建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少借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当时整个中国正处在一个缓慢的近代化过程中,在此过程中,近代西方高等教育制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传统、学术生存背景,以及倡导者的经历、品质,同时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清末,西学东渐的文化大潮诱发了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萌芽,一批新式高等学堂和大学堂的纷纷创办,这不但冲击着科举制度束缚的传统高等教育,而且开启了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转型。与此同时,西方现代学位制度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转型中的高等教育为其施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作为高等教育学习西方的理论成果。壬寅癸卯学制第一次把新式高等教育纳入到近代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使高等教育近代化在制度层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以后,学位制度在发展壮大的新式高等教育肌体上萌芽、发端,逐步本土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全球化过程中 ,文明和谐与共同繁荣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题。就此问题而言 ,“依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本文分析了中国教育理论领域依附理论出现的原因 ,指出依附理论的基本概念、立场和研究方法值得商榷 ;高等教育研究套用依附理论的合理性值得质疑 ;将中国教育近代化笼统归结为“依附性发展” ,忽视了百年来中国教育在引进与借鉴西方教育模式中的主体自主创新。作者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高等教育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 ,在全球化进程中应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 ,进一步重视本民族文化传统 ,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国整体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都亟须转型。以大学为基本概念,探讨什么是大学转型发展和西方大学转型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大学转型发展的特殊性。认为:西方国家的大学在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多次转型,其发展“型态”逐步稳定;我国大学在百年历史中也经历了多次转型,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本土化“型态”,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大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大学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观念转变、制度转型、组织转型、学科转型、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等。我国大学转型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不仅要摆脱以往的路径依赖,更要从制度尤其是文化层面深入探讨转型的中国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他在借鉴和融合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基础上所形成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通过其在北京大学实施的改革举措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确定了一种范式,奠定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三育人”概念的内涵与高等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育人”概念的内涵与高等教育的使命岳阳师专李海林最近20多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最快、最繁盛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和概念较模糊和混乱的时期。这种模糊和混乱集中表现在:对大学价值目标、价值理想的纯粹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漠视,对大学崇...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明清“西学东渐”的浪潮 ,西方高等教育及其大学模式始被导入中国。在此过程中 ,欧美来华传教士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艾儒略的《西学凡》、花之安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的《西学考略》等 ,即为明清导入西方高等教育的几部主要著作。它们导入了西方学术的知识分类体系和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体系 ,揭示了西方高等教育在近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为晚清创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学者Ruth Hayhoe(中文名为许美德)通过四十余年的广泛研究,把中国高等教育向世界推介,为西方学者了解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桥梁和窗口。在不同时期,许美德先后关注中国书面语改革和课程现代化、主张在国际合作中倾听中国声音、聚焦中国大学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等,把中国教育家和大学承载的文化特色介绍给全世界。许美德的研究,为中国大学更加自信地参与文明对话、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理性看待西方学者学术观点,提供了镜鉴之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与中国国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党建嵌入”保方向、“标准嵌入”控内涵、“法治嵌入”促规范、“信息化嵌入”提效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建构立足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推动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海燕 《江苏高教》2003,(6):129-130
西方的高等教育萌芽于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时期 ,与之几乎在同一历史横截面上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催生了高等教育的萌芽。其后 ,中西方的高等教育由于各自根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的迥异而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大约从 1 4世纪开始 ,西方的高等教育经过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后 ,有了长足的发展 ,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而此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史却出现了一个断裂带 ,没有能和西方的高等教育同步进入成型阶段 ,实现近代化 ,而是一直蹒跚到 1 9世纪下半期 ,才在西方的影响下 ,在模式移植的基础上开始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所以中国…  相似文献   

16.
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正逐步形成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共同趋势。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地方分权制国家还是中央集权制国家,都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对地方化这一课题进行积极的探索。从19世纪英国的“新大学运动”(新大学由各城市兴办),到20世纪美国的社区学院;从60年代泰国在首都曼谷之外创办地方性大学,到70年代苏丹等非洲国家纷纷突破宗主国传统大学的模式,采取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政策,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地方化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7.
日本科技的腾飞与其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本土化改造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是近现代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累积效应。本文从日本大学的“诺奖现象”和“实验室现象”两个视角切入,简略梳理了近代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近代史上,我国与日本高等教育的起步时间相近,发展模式和路径相似,但从今日支撑科技进步及其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来看却存在明显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本土化改造,形成了鲜明的日本特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注重保护精英教育;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大学坚守人才培养的使命。我国处在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新时代,急需满足“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需求,可以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流淌在每个民族心灵中体现不同民族特征的东西,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全面的制约性,中西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其差异性在高等教育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阐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高等教育人才观、价值观、办学观及研究者思维习惯的影响。在人才观上,中国有培养“君子”和“士”的传统,西方则提倡培养“G entlem an”和“Scho lar”;在价值观上,中国突出“社会本位”,西方则强调“个人本位”;在办学观上,中国大学相对封闭,而西方大学则相对开放些;在思维习惯方面,中国的研究者习惯于道德理性思维,西方的研究者则习惯于科学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甘肃高等教育的性质和政治方向,拓展了甘肃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尤其是育人功能得到强化。新式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留学教育积极担当使命,通过传授近代科学知识和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各类专门新型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动了甘肃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是被动启动的。一方面,表现出外来性特征;另一方面,表现出其独特性。甘肃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及其特征表明:高等教育近代化是由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逐渐推进的历史运动,与区域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是西方传教士为文化侵略需要在我国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客观上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西方在华开办的私立大学,教会大学的突出表现得益于科学的教育管理,其成功经验为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