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力度加大,必然要伴生出一些特定的现象和问题,对这些热点的关注和引导,已成为近年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功能和任务。然而随着热点报道的普及深入,也出现了一种滋生物——炒新闻。从理论上讲,社会热点报道与炒新闻是两个含义迥异的概念:社会热点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对广大受众共同关心并急于了解的事实或问题所作的及时报道;炒新闻是一些人利用传媒工具将一些本不应引起轰动的事件或人物通过人为的“炒”作,甚至搞“地毯式”轰炸的方式来引起受众关注。现实中,媒介将一个个社会聚焦点投射给受众的同时,也把一些不冷不热的事件或人物翻炒后一并“奉献”到受众面前,从而使受众在迷惑中将社会热点报道与炒新闻划上了等号。为了使新闻能正确地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本文拟对这两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作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科技投入问题一直是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它是代表们的首选话题;在科技界召开的各种会议中,人们总要谈起它;新闻媒介常有关于它的报道。科技投入问题何以引起人们这么大的心理反应?这首先得从它的所谓综合量化指标谈起。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和“以人为本”建设原则,客观要求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介必然担负起传播人文关怀‘的社会责任,分清市场环境下新闻媒介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新闻媒介通过对人及其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起疏导社会矛盾、纠正社会转型期失衡的价值观等方式宣导人文关怀。同时,新闻媒介还须避免因过分平民化而导致“庸俗”“娱乐”化倾向,避免报道的表面化和缺少人性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新闻策划是提高新闻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认识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报道者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新闻价值,客观评价新闻,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媒介的社会效应,组织最佳采访方案进行报道。同时,在新闻策划中要遵循新闻策划的原则,防止出现策划不符合实际,滥用策划,使新闻策划变成策划新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罗卫 《天中学刊》2001,16(Z1):48-49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 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既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又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新闻媒介在这个系统中同样也发挥着这两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过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尤其需要新闻媒介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所谓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将社会矛盾、问题和现象揭示出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舆论的谴责,降低其带来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以至于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保证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展现新闻报道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及时、连续、深度、客观、体现人文关怀,以更好地履行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作用.快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新闻媒介报道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舟曲泥石流”事件为切入点,详细阐述我国新闻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原则、特点及问题与不足.提出由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提高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从而使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突发性新闻报道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受众需要是新闻媒介一切传播的根本出发点,媒介的受众观念直接关系到媒介的兴衰成败。本文通过对中西媒介受众观念演变历程的比较分析,指出新闻媒介必须从受众需要出发,同时考虑传者的需要和传播的社会效果,积极地引导受众,促进社会的发展,保持引导与满足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是提高新闻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认识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报道者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新闻价值,客观评价新闻,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媒介的社会效应,组织最佳采访方案进行报道。同时,在新闻策划中要遵循新闻策划的原则,防止出现策划不符合实际,滥用策划,使新闻策划变成策划新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建设中,引导与调适农村弱势群体政治心理既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心理问题。农村弱势群体心理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较大差距,引导和调适好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政治心理意义重大,因此,建立弱势群体知识扶弱机制、心理引导机制、心理社会干预机制和社会融合机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报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报道相关新闻以引起社会关注,重在报道真相;报道事件主体的反应及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重在舆论监督;报道事态的进展和市场的好转,重在心理安抚。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舆论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也容易引起心理恐慌和媒体恐慌等负面效应。强调媒体的心理安抚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为了弥补其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更有利于食品安全事件向积极方向转化,促进相关事件的解决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what concepts teacher-educators in India have of the ideal student in terms of what characteristics they believe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discouraged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e concepts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rrance’s Ideal Pupil Checklist was administered to one hundred teachers of education in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in Rajasthan, India. When the sixty-tw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ecklist were ranked, a rank-order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of .76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ranks assigned by the Rajasthan teacher-educators and United States teachers. In general, the Rajasthan Ss emphasize the receptive nature of man and de-emphasize man’s self acting nature more than United States teachers.  相似文献   

12.
社会契约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契约论的提出内含有解决社会和谐问题的因素,虽然它出于主观臆想,但它解决了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当前,群体事件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与政府之间协商机制的缺失,我们应汲取契约论的合理因素以构建和谐社会.这就要树立权由法授、公民社会和尊重民意等理念.  相似文献   

13.
"社会排斥"是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社会问题所用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主要围绕解决弱势群体的贫困、失业、社会权利的剥夺等窘迫境遇而展开。"社会和谐"是我国目前致力于追求的目标,与社会排斥理论向往的境界不谋而合。实现"社会和谐",需要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努力创造消除社会排斥的制度环境,竭力避免强势集团操纵权力,全面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度,并开放整个社会系统,促进社会各阶层及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政策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迎生 《教学与研究》2005,12(12):13-18
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和谐的实现有着明显不利的影响。社会政策作为支持弱势群体、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制度化模式,在帮助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政策存在着从属性、不完整性、不平衡性、不稳定性以及低效性的特点,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应当加快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具公共性、权威性、公开性、利益性、心理性,主要有准则的公正、程序的公正和补救的公正。我国中小国企在改制中推行“管理层收购”,但国有资产流失,社会补救工作滞后、不力等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负面效应,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实现社会公正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布迪厄从"文化与社会分层"关系角度,把文化作为一个阶层划分的标识,同时认为消费方式具有社会分类的功能。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中轴原理与之不同,它强调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发展中轴进而引起阶级结构变化,因而受科学知识作用影响的新职能结构将重新划分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矛盾交织,人们的社会心态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本文在分析探讨社会心态的本质与现存问题,及其有效疏导措施的基础上,认为:在现阶段,社会心态问题事关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只有重视和关注社会心态问题,对症下药,及时理顺社会情绪,化消极的社会心态为积极的社会心态,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持稳定,进而切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社会治理·社会回应机制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全球化多元共生、开放、回应与同构的趋势中,中国社会转型与西方社会转型因社会主义制度因素的嵌入而具有非同源性,但中国因工业化、现代化的使然,仍引发了社会结构的重构和具有现代性特质的社会分化开始,并凸显出我国传统的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管制模式的内生性冲突。因而在社会转型情境中建设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重设动力机制、社会机制,而且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制度安排还需要建立一套不断完善的社会机制链才能持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促进与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浅谈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平是现代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立足于公平的基本理念与规则,才有可能既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又提升社会的整合程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正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调节器、润滑剂。在我国现实条件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次重要举措。为此,需要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城市综合援助体系,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立法,实现社保的法制化,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转型期的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加强社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关键,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