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是贯穿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书的基本概念,异化劳动概念浮动着两种异质理论逻辑和话语诉求,是显性人本主义价值批判和隐性的实证分析相互缠绕的一个矛盾体。异化劳动概念的方法论特征主要有三点:它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批判概念,还是一个主体性概念。由于异化劳动概念方法论的弱点和局限,在理论上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2.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成果。在萨特哲学中,异化同样是一个重要概念。二者关于异化的本质、根源及其超越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划清二者之间的界线对于分清萨特异化理论的实质,进一步深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要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劳动成为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双重把控下的一种新型劳动形式,仍然属于异化劳动,在资本逻辑的控制下,数字劳动者遭受着隐秘的剥削。对数字劳动异化的批判,需要探索和洞悉数字劳动异化的本质,探究处于数字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劳动异化的新特征,在对数字劳动四重异化现象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扬弃数字劳动异化之路径,更新劳动观念,秉承共享的价值理念,共同建设共享的社会主义数字空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至少体现在他在《巴黎手稿》中对“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这一命题的论述及其后续思想之中。在对这一命题的论证过程中,马克思提出的某些本体论思想仍然在原则上适用于其晚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方法论上,马克思这一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在于没有像其晚期那样严格区分“具体”和“抽象”,并根据具体的私有财产事实得出一个抽象的私有财产概念;但他对异化劳动起源的追溯已经包含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而这对于理解后来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对《资本论》及其他政治经济学批判文本进行哲学阅读的语境下,马克思早期思想尤其是《巴黎手稿》中的异化理论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所著的“巴黎手稿”中,劳动无疑是一个重要论题。要完整理解手稿离不开对劳动概念的系统解读。从总体上说,手稿的劳动概念有三重视域:经济学的、哲学的、共产主义的。可以说,手稿的劳动概念经历了哲学视域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对经济学视域生产劳动(异化劳动)的否定再到共产主义视域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奠基于“劳动”概念的“巴黎手稿”在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国民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过程中表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物化现象的批判。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劳动是现代社会物化现象的早期萌芽和存在形式,而现代社会的物化现象则是异化劳动的当代发展与普遍存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物化批判基于对现代社会中个体主体性与自由丧失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异化劳动是其最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而这一理论又成为马克思在《手稿》中其他所有理论的根基和源泉,以此理论为出发点衍生了国内许多学者关于异化劳动——《手稿》中这一重要理论的多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考究异化劳动这一理论的来源、研究这一理论的方法论特点、他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异化劳动概念的运用,以及私有财产的产生和异化劳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诸多方面.此外,学术界对于异化劳动理论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也相当关注,在当今社会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往学者对《手稿》中"异化劳动"的研究或集中于它与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关系,或将它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下进行讨论。认为异化劳动贯穿《手稿》始终,并将这一时期的马克思笼统界定为人本主义思想家。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没有文本依据的。按照文本线索,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经历了由异化劳动、异化关系向工业资本、工厂制度的不断转变,经历了由静态异化批判向过程本身的转变。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并不是一个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内议论异化问题成了热门。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问题,我国理论界和文艺界的一些同志大谈异化。有些文章违反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随意扩大异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异化就是对立统一,就是一分为二。从这样的理论观点出发,到处套用异化概念。认为异化不仅可以用来批判资本主义,也可以用来批评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异化是全面的,有些文章提到社会主义存在政治、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成为当今时代的典型劳动形式。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对机器体系的发展做了科学预见,从而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检视数字化时代的人类劳动奠定了基础。对"受众劳动"和"非物质劳动"的概念史考察,引发了数字劳动有无"物质性"的争论以及是否存在异化和剥削的问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马克思科学阐明了物质性劳动的基础地位,同时,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数字劳动者依然遭受着异化及剥削,这种生存境遇要求我们在现实中科学把握资本逻辑,从共享上规范数据所有权,在制度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而重构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