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了我国宪法的人权原则。贯彻和实施宪法的人权原则,还需要在全社会加强人权理论教育,培养和提高全民的人权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扩大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范围,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制度。国家机关的活动,应当严格遵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行政,正确认识和处理保障人权与实现法律正义、维护法律秩序的关系,既要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又必须严格执法和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无政府主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是作为我国宪法上的人权原则确立的。如何实现人权原则需要从规范的视角重新理解宪法。一方面,明晰人权原则的实现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明确国家权力之间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我国宪法而言,人权原则的实现,或许更重要的是人大制度的完善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3.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内在精神,也是宪法最重要的价值所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要成就,也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开启了制度化的进程,为我国的人权问题从政治问题向法律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宪法渠道。然而,目前我国宪法在人权保障制度方面的配套方案尚有欠缺,需要系统完善,从而构建我国宪法人权保障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成为宪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宪法普遍关注人权,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并强化了人权的保障措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对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修正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单纯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并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存在的既有问题。借鉴西方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并贯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要想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正中真正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政精神,首先必须对我国有关宪法制度进行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2004年修正案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表明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基本立场。我国民法、刑法、婚姻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劳动法等法中,对人权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以保障人权。本文试图从我国婚姻法目前对人权规定的部分方面即结婚主体、结婚条件、结婚年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意见,以便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宪法?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继十五大、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后,2004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将在我国宪法中明确宣示"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法理基础,使人权在我国从政治宣言上升为宪法规范,并认为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宪法中保障人权的主体和权利内容非常广泛。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将对我国的立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内与国际人权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9.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宪法中保障人权的主体和权利内容非常广泛。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将对我国的立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内与国际人权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权的宪法保障。目前我国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还存在若干不足,这些均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悖,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这就需要在刑事诉讼法中完善辩护制度,确认举证责任和沉默权制度。从而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保证司法制度的公正、公平、正义。这就有必要修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人宪法,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首次,更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突破和发展,它将为真正实现民主宪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人权入宪后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使我国的人权保障有了宪法依据,但仅仅有宪法保障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推进宪法司法化、构建完备的人权法律体系、设立人权监督和协调机构、加大人权宣传教育力度才能使人权得到切实、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日前,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获悉,中国政府决定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这是中国第一次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中国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为私人财产权的保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鉴于这种保障的力度与现实的法权要求存在差距,以及现实中私人财产权受侵害事例的广泛存在,有必要在宪法中规定正当程序原则,明确规定征收征用公平补偿的唇齿条款,制定对弱势群体的财产权予以保障的相应条款,完善有关人权保障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6.
钟瑞友 《红领巾》2005,(1):10-15
从1989年开创人权理论研究到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人权事业十五年的发展是一个从根本性变革到制度逐渐成熟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应该在人权的权利类别、存在形态、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意识培养、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抉择.  相似文献   

17.
宪法与人权关系密切。宪法作为人权的保障书,其主要职能是为了保障人权。我国现行宪法是对已有人权的确认,但同时在人权的规定上仍存在不少有待完善之处。因此,要通过实施宪法,确认人权范围、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宪法的人权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为一系列国际性和区域性人权公约所确认,我国建国前和建国初的宪法及宪法性法律对迁徙自由也曾作出过规定,但从1975年宪法开始取消迁徒自由至今迁徒自由从我国宪法中悄然消失,这显然和我国现行宪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相悖。现行宪法恢复和重新确认公民迁徙自由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法制统一和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还是完善我国人权立法、履行国际人权公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依据国际法理论,受国际法约束不等于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体系具有直接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或者缔结的国际条约仅在国际层面对国家有约束力。由于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缺乏对国际条约效力的一般性规定,国内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法律的具体规定或者司法解释就成为国内法院适用国际条约的法律依据。但是,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代孕子女监护权案"中适用《儿童权利公约》的方式改变了既有的国际法适用模式,将代孕子女类推为继子女后赋予上诉原告监护权,但是这显然违反了我国民法秩序下的身份法定原则。法院依据《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分配了代孕子女监护权,为法院保障人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同时,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法院适用国际人权条约提供了合宪性基础。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时,适用与宪法权利性质相同的国际人权条约规范或者原则,既可达到保障人权的效果,也可为法院参与合宪审查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三月和熙的春风中,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了我国宪法,这意味着尊重和保护人权作为国家基本原则已得到宪法确认,将对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