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海派话剧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是当时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一隅。小报剧评围绕话剧的评头论足,促进了海派话剧的发展繁盛。它以戏谑夸张性的口吻,切中市民观剧的爱憎心理;它亦像剧坛的风向标,以动态的视阈观照剧坛、剧人;小报偏爱娱乐八卦,以休闲娱乐、俚俗野趣的言说方式特立独行,读者可以从中洞悉剧目的上演内幕等。小报所发出的声音无疑是最为切合具有市民性、通俗性的海派话剧,二者同声相求,一拍即合。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江浙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引发城市变革,市民阶层成为新兴力量介入城市社会;同时,文化下沉,雅俗合流,文化娱乐市场持续发展。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为新兴文艺形式的发生提供了充满生气的土壤。以宋室南迁为历史契机,南戏最终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温州诞生,并以其综合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市民阶层共通的价值诉求,借助商业力量在江浙城镇体系中迅速风行,成为人们认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园理念的传入以中国其它城市的影响,近代广州公园的建设逐渐兴起。公园的出现不仅使广州市民有了休息娱乐的场所,而且为他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空间。广州市民逐步接受公园的存在,有些市民甚至还参与了其中的建设。近代广州公园的出现对广州市市民在公共场所活动的规范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广州城市活动的公共场所──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园理念的 传入以及中国其它城市的影响,近代广州公园的建设逐渐兴起。公园的出现不仅使广州市民 有了休息娱乐的场所,而且为他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空间。广州市民逐步接受公园的 存在,有些市民甚至还参与了其中的建设。近代广州公园的出现对广州市民在公共场所活动 的规范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视下乡:农民文化娱乐方式的家庭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电视机成为农民家庭中普通的家用电器,看电视成为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下乡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电视机在农村普及的过程,正是乡村社会公共文化娱乐生活不断式微的过程,电视下乡填补了乡村社会公共文化娱乐活动萎缩所留下的空白。从文化活动参与者的角度讲,看电视不是一种公共性的文化娱乐方式,当看电视成为农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时,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呈现出家庭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市民文化是指引城镇长远走向的灵魂,是城市文化的基点。城镇化进程中市民构成成分复杂化使得市民学历水平不高,城市公民素质不高,而市民文化现状也不如人意: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利用率不高;市民对市民文化认识非常淡漠;市民文化活动缺乏常态化;市民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针对此现状提出相应对策:积极培育市民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市民的市民文化理念;从小抓起,加强公民素质教育,要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利用衡水的教育资源办好市民学校、建设企业文化等方法,切实提高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7.
广州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广州成为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的基地和中心。西方医学最初以十三行为依托之地,以传入牛痘术为突破,以引进现代医疗体制为发展,在广州扎根并逐步向中国各地发展。西方医学进入广州后,在医疗机构及队伍建设、医疗管理、医疗救济等方面为广州市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医疗保障,使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初建并不断发展,为近代广州城市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TAFE体系作为国际上较成功的教育模式之一,有许多突出特点。认真研究借鉴TAFE模式经验对发展我国高职教育、拓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特别是探索建立市民培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TAFE模式的突出特点和可借鉴性意义的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对TAFE模式启示下建立以高职院校为平台的广州市民培训机制进行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9.
新闻月评     
子女发展排在中国人生活动力之首2011年5月5日《北京晨报》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昨天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市民的调查显示,子女发展期望排在中国人生活动力首位,排在后面的依次是:二、个人利益追  相似文献   

10.
游戏是体育手段的一种,亦为文化娱乐之一。它以一定的形式反映人类社会劳动、军事、生活等方面的活动。它分为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两类,前者称为智力游戏,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学游戏等,这些都属于文化娱乐的范畴,而后者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乡群众的文化娱乐形式和内容也与之前有了显著的不同,为这一时期城乡生活空间的拓展和个人个性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时代特色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时女性的悍妒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当时以拯救世道人心为己任的文人士子的关注,蒲松龄是众多文人中值得注意的一位。蒲松龄对悍妻妒妇的描写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其中传递出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浙南摩崖石刻的整体考察和研析,结合碑派风格摩崖和代表书家,探究清至民国中期碑学形成的基因及其发展历程状况:清初人士为了避触文网,渐开金石学气候及碑学序幕之一角。从嘉庆开始,金石学大盛而致碑学兴、帖学衰。以阮元为核心的金石书法家对浙南摩崖石刻碑派书法之大兴做出了开山贡献,他们的躬行实践印证了清代碑派书法首先是从秦汉篆隶书体的复兴开始的普遍观点。而道光、咸丰直至清末,浙南无一段草书摩崖的现象,则是“篆隶振兴,草法澌灭”的最好注脚。民国初、中期碑帖结合、章草复兴为书史亮点,其体现在浙南摩崖石刻中的独特价值和带给我们的启迪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简析清代新疆的双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通过对清朝新疆双语教育史料的梳理分析,发现在清朝各个不同时期,新疆各种文化教育教学中都存在着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双语教育。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西域与中原王朝“时绝时通”^[1](235)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状况是一个王朝强弱的坐标。西域诗歌是反映这种情况的晴雨表,随着国力的强弱,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汉王朝是西域诗歌的曙光期,拉开了西域诗歌的序幕;三国两晋南北朝是西域诗歌的空白期,却是古典诗歌艺术上成熟的年代;唐朝是西域诗歌的高峰期,士人的意气风发为中华民族的流金岁月献上华丽的诗篇;两宋王朝无力经营西域,士人只能通过幻想去模拟其风光,抒发对汉唐盛世的追忆之情;大漠烟尘中蒙古王朝的绝对征服,则给西域诗歌带来了御用文人的歌功颂德;明王朝派遣陈诚出使西域,以使者的眼光留下了不一样的西域风情;清王朝时期,西域则聚集了一批政治失意者,他们的浅吟低唱为古代的西域诗歌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6.
"才子佳人"小说--林译小说--"鸳鸯蝴蝶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开创了我国言情小说“大团圆”模式的创作传统,一直到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崛起,这种“大团圆”喜剧模式才被打破。“鸳鸯蝴蝶”模式之所以能将“才子佳人”模式取而代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翻译的外国言情小说尤其是林译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建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4):65-67,71
李绿园的长篇小说《歧路灯》以18世纪的河南开封为背景,对清代中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习作了详细的描绘。借助小说中对"质当"、"滚算"等经济行为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解读清代中叶的市民经济活动,并管窥其中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8.
明初的河间府,即今沧州一带确实称得上是一个移民社会。明初是沧州社会秩序重建的关键时期,大量军功家族参与了沧州当时的社会重建,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发展到清代,科举制度更加成熟,沧州地方社会主导力量慢慢由军功家族变为了科举型文化家族。这种转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是一场王朝自救运动,历时十年。日本参与并引导了这场改革,期间中日关系相对缓和,日本亚洲主义影响下的对华政策给这一现象带来了答案。  相似文献   

20.
西画东渐初期图像"逼真"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明清之际西洋绘画的传入,中国文人用传统的“形神“理论来消化西方绘画中的视觉真实性,采其“逼真“而讥其“匠气“的态度是自然的。但在历史的演进中这种新的视觉样式被画家们主动地吸纳到自己的艺术实践里。本文认为,发展到清末,中国绘画中对视觉真实的追求已经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