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谡是《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一个可悲可叹而又可怜可爱的人物。我觉得,在《失街亭》这个精彩章节中,他的心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战前的显然自负街亭之战打响前,马谡即尽显其骄狂自负的心态,主要体现在“大言请命”和“山上屯兵”两个场景中。孔明“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话尚未完,马谡急不可耐地说:“某愿往。”如果说,《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蒋干迫不及待站出来,请求去江东说周瑜来降曹操,是贪图功名,邀功心切;那么,马谡主动请命,则显然是自命不凡,急于逞能。所以,孔明提醒他街亭重要、守之极难,他自负地说:“某……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相似文献   

2.
一字失街亭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失街亭,谁之过?古往今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认为是马谡的自高自大而又不听人劝,导致痛失了街亭。而我认为完全是诸葛亮的一个字使街亭落入司马懿之手的。文本曰:孔明闻听孟达被杀,司马懿同张颌领兵出关,来拒蜀军,且料定“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可知街亭虽小,战略意义甚重。用孔明的话说就是:“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问题的严肃性可以想象了,发此千斤重担,在蜀国能担当得起的人是屈指可数的啊!究竟用谁?孔明发话了,“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这不免让人一怔,…  相似文献   

3.
再现空城计     
胡璇 《初中生》2016,(14):6-7
话说那诸葛亮被刘备吹捧得心花怒放,经过几次出兵,确实也积累了些实战经验.这不,今日领军去“扁”曹操,一路杀来,运气颇佳,接连获胜,于是军心大振,气势逼人. 狂妄自大的孟达被斩后,诸葛亮对马谡说:“今日曹军要来断我咽喉之处,请你带兵去守街亭.街亭要是失守,我大军就完了,此战万万不可马虎.”马谡说:“嘿嘿,我曾是蜀国甲级守门员,一个小小的街亭还守不住吗?  相似文献   

4.
时间:蜀后主建兴六年地点:汉中孔明营帐中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桌上置有简陋酒器。营帐门口有四名佩刀武士把守。开幕时,孔明手握羽扇独坐,马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脸色铁青)大胆马谡,你失守街亭,折兵数万,该当何罪?你狂妄自大,不听王平劝谏。你枉读兵书,脱离实际,违反军令,罪加一等,当以军法处置!来人啦……马谡:(跪着,头触地)愚臣罪该万死!孔明:(喘着粗气)来人啦!推出…  相似文献   

5.
《空城记》一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课文前面说的是马谡自告奋勇并以人头担保去守街亭,孔明虽然让他去了,但由于先主对他的评价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所以“犹豫不定”。马谡到街亭后.不听王平的劝告,占山为寨,王平只好自己领着一部分士兵另外扎寨,并派人把扎寨情况画成图本送给孔明。这不仅验证了先主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失街亭》一文,开头在部署兵力时,孔明的精明谨慎就充分地显露出来了。先说精明。首先当听探细人说:“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邰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的第一反映是大惊。很准确料定“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这是”一位天才军事家的精明之处。其次,当孔明问及“准敢引兵去守街亭?”而马谡说“某愿往”时,他就对街亭的重要地位一语道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相似文献   

7.
《失街亭》说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魏将司马懿率兵迎战;孔明遣马谡守街亭,由于马谡指挥不当,致使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了马谡。历来人们对马谡的评价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而对孔明的评价则是:料敌如神,深谋远虑,执法如山云云。对此,我不敢苟同。以往,向孔明建议采用安抚人心的策略,平定南蛮孟获等叛乱而  相似文献   

8.
大丈夫马谡     
《失街亭》中马谡一意孤行,拒绝忠谏,失却要路,终失街亭。孰不知,他也是个铮铮好汉。街亭之战前夕,敌军势如破竹,而街亭既无险隘可凭,又无城堡可拒。要固守谈何容易!街亭失陷,蜀军必危。当孔明惊呼:“谁赶领兵去守街亭?”帐下勇将无人敢应,惟独马谡挺身而出,慨然一声:“某愿往!”马谡在大兵压境的紧急关头,不是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国难,并“乞斩全家立下军令状”,坚决请缨,这该是有何等的胆略何等的气概!可谓公而忘私,为国而亡家。街亭失去后,马谡临危不惧,奋勇当先。生为蜀汉将,死为蜀汉鬼。这时马谡没有屈膝投降,求个一官半职,也不是远遁…  相似文献   

9.
一、诸葛亮为什么派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一出祁山,蜀魏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是街亭,谁占据了街亭,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对这一点,诸葛亮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可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防守呢?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就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对马谡不但非常赏识,而且还加以重用,以至在街亭之战时,不顾众人之议,提拔马谡统大军守街亭。这一方面因为马谡确实有些智谋。据裴松之为《马谡传》作注引《襄阳记》记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问计于…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脍炙人口,众多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但如《失街亭》(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中用简约文字,对马谡的“三请”“三笑”“三拒”“一哭”的极富个性的描写却不多得,细细品味,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超技艺和良苦用心。作品一开始就写出蜀军面临极其严峻的战略形势,孟达被杀,孔明担心“深有谋略”的司马懿率兵出关,且料定“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于是决定派兵防守。当孔明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时,“言未毕”马谡便向孔明请求“某愿往”。一个“言未毕”便把马谡建功心切、迫不及待、不假思索、轻率浮躁的性格点出。孔明对马谡的轻…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写的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每当我读到这一部分时,就会为马谡的死感到惋惜。马谡是蜀国名臣马良的弟弟,素有才名。在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是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颇得诸葛亮的赞许。由此可见,马谡也可以称得上  相似文献   

12.
人们惯以成败论英雄。当马谡拒谏失街亭,被孔明挥泪斩掉后,一时众口一辞:“马谡骄傲自大”、“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似乎斩了活该。直到今天,马谡也难逃“骄兵必败”之类的口诛笔伐。其实,马谡也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条铁骨铮铮的硬汉,至少是个失败的英雄。且不说他自幼饱读兵书、谙熟兵法,也不说他在平定南方叛乱中曾献过“攻心为上”的妙计而为诸葛亮所倚重,单是他在街亭战役前后的所作所为,就值得后人好好地赞扬一番。街亭之战前夕,魏主曹睿坐镇长安,司马懿亲自统率魏军,又有名将张郃作先锋,可谓兵强马壮,来势汹汹,猛不可挡。…  相似文献   

13.
惊悉街亭失守,阁下深追先生遗言,思过责己,且自贬三级,窃以为不智也,先生既为“中华智星”,又是“鬼神不测之机”,应善为自谋,如何能陷自己于不义,自毁前程呢?小子虽不敏,也愿为先生谋划一二。其一,街亭之失,马谡之过。两军相接之初,先生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且一一授以战术要诀,可谓劳心尽力,周详之至。然马谡违先生节度,举动失宜,最终失了街亭。先生完全可以“舍军保帅”,将干系推得一干二净,何苦大包大揽呢?自古“荆不上大夫”,先生贵为一国丞相、三军统帅,即使担当“领导责任”,亦不过检讨反省、做做样子而已。而先生竟自贬三级,亦太过耳…  相似文献   

14.
为免引来不必要的质疑,我开宗明义:本文只谈文学(小说)意义上的诸葛亮。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马谡是蜀国的参军,自幼熟读兵书,司马懿引兵进犯,他自告奋勇镇守汉中咽喉街亭,并且在出发前“立军令状”。结果因为自高自大,骄傲轻敌,拒绝副手王平于当道筑土城的劝谏,被司马父子趁机断了汲水之道,乘虚而入,街亭失守,蜀国因此丢掉了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变得十分被动。  相似文献   

15.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街亭失守,马谡被杀,可悲可叹可惜。作为主帅的诸葛亮怎可推卸责任?马谡只不过当了一回替罪羊罢了。排兵布阵,是体现主帅作战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街亭之重要,诸葛亮不可谓不知;街亭战役之艰辛,诸葛亮不可谓不晓;马谡是谋臣而不是能将,诸葛亮不可谓不明;谁能作为张颌的对手,诸葛亮不可谓不白。街亭之役前,马谡作为参军跟随诸葛亮左右,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因为马谡的“攻心计”,诸葛亮才决定七擒孟获,巩固了大后方;因为马谡的“离间计”,司马懿被逐赶下野,诸葛亮才敢放心大胆北伐中原。马谡善作良谋,无人不…  相似文献   

16.
师:刚才大家着重从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表情等方面分析了马谡失街亭的原因,得出了马谡狂妄自负失街亭、纸上谈兵失街亭的结论。这些结论当然都是有理有据的。不过,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我想请大家注意一下文章开头一段“诸葛亮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马谡曰:某愿往”这一句话。如果让你朗读“谁敢引兵去守街亭”一句,应如何读?应突出哪个字?  相似文献   

17.
街亭之战写的是公元二二八年,魏蜀两国在陇西的街亭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关系到蜀国能否东山再起,魏国能否一霸天下的大事。因此,魏蜀双方皆周密部署,但由于蜀将马谡一意孤行,死守教条,结果街亭失守,蜀军几乎陷于绝境。亏得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蜀军才化险为夷,幸免覆没。下面,我们看马谡是怎样三笑失街亭的。第一笑是在诸葛亮向马谡反复交代了“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  相似文献   

18.
[背景]马谡战前立下军令状,言守不住街亭,愿伏军法。今街亭果失,诸葛亮挥泪欲斩之。[幕启]诸葛亮正坐在营帐之中,众将士站在营帐门外两侧。(咚,咚,咚,传来了三声鼓响)监斩官:(上)丞相,时辰已到,人犯马谡已验明正身,请您发令行斩!诸葛亮:(热泪盈眶,无奈但态度坚决地)斩!(掷下令牌)众将士:(同时上,跪地,喊)刀下留人——刀下留人——刀下留人——“孔明挥泪斩马谡”戏剧是与小说、诗歌、散文相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戏剧小品常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与互联网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给学生不少启发与教益。近…  相似文献   

19.
《我和学生签合同》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三国时,马谡失守街亭,孔明拒绝说情,挥泪斩马谡。如果出于“义同兄弟”的考虑,孔明采取变通的手段,保全马谡的性命,其后果不堪设想。军中有军令,校中有校规。严明的军令是部队战斗力的保证,严明的校规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只要是明文规定的制度都应该得到执行。令人遗憾的是,当学生违反校规时,文中的老师却与学生签定了一份“秘密合同”,帮助学生隐瞒真相,教学生回  相似文献   

20.
施俭 《语文知识》2003,(9):39-39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失街亭》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这句话先说需屯兵街亭之“右”,后说让魏延屯兵街亭之“后”,这“右”与“后”是否指街亭的同一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