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生命意识亦不完善.而目前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在学习上施加了较多压力,尤其是在乡镇学校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其人格发展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对"为何而生"的教育比较少,使得学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了解与欣赏,重视并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生命意识亦不完善。而目前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在学习上施加了较多压力,尤其是在乡镇学校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其人格发展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对“为何而生”的教育比较少,使得学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了解与欣赏,重视并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3~6岁的幼儿是处在与周围人群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非常时期,我们应当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让"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影响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高职教育不是唯技术和技能的教育,而应是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所培养的应是具有和谐健康人格的人.高职语文审美教育是构建和谐人格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高职语文所选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展示了情感美、生命美、人性美、自然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发现美、创造美,形成和谐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许多孩子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缺少与同龄人交往,任性、唯我独尊成了当今许多孩子的特点.多数幼儿园、家长对开发幼儿智力比较重视,却很少考虑如何使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且将爱的教育贯穿在幼儿整个生活之中,为孩子创造亲切、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孩子在充满着爱的精神环境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一些典型事件震撼人心.归根结底,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片面关注孩子成绩,忽视孩子的人格培养和习惯养成.因此,我们就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让他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外,更要让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格即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语言特征的总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结合家庭、幼儿园、社会形成的教育合力,共同努力:家长树立榜样,教师正规引导,幼儿园加强管理。使幼儿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贯彻始终,在幼儿时期就为孩子形成健康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孩子的先天素质并无太大的差别,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而后天所表现出来的差别,大都是教育的结果,因此,教育孩子就要做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在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成长空间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素质教育的要点是“育人”,而不只是教书或训练人的某一项技能,人永远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因此,重要的是让孩子的人格站起来。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教育孩子走向成功必须尊重孩子人格。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准会遭遇任性学生.任性是孩子的天性,教育不当会助长孩子的任性,使他们品格人格错位,自我约束能力降低,缺乏合作精神和顽强意志.班主任怎样对待任性的学生才是明智、有效的呢?  相似文献   

10.
现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家长对于孩子幼儿时期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处处依赖父母,逐渐丧失了独立生活与交际的能力,形成依赖人格。因此本人对处在幼儿时期的儿童进行依赖性人格倾向的调查,旨在针对当下幼儿依赖性心理的程度和问题提出建议,避免幼儿成长中逐渐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使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1.
3~6岁的幼儿是处在与周围人群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非常时期,我们应当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让“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影响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和可能性,社会也需要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同时促使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智力、情绪情感和人格等心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奠基性和基础性的作用,而当前家庭教育中却存在只考虑孩子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现象.父母应该牢固树立"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尤其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本人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爱心"行为教育,坚持在幼儿之间树立爱的榜样,利用节日对孩子开展爱的教育,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对幼儿实施爱的熏陶,通过家园共同合作教育,形成爱的教育合力等等,使幼儿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将爱付出,并最终让孩子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14.
向措 《华章》2012,(19)
在现代社会,教育理念已经随着时代的更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社会对各种人才的大量需求,教育系统应该提高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应该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新时期的教育目标,大力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小学教学工作,更应该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形成过程,使孩子在童年时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成为一名合格人才打好基础.本文针对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高校人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的片面性助长学生形成不良人格 以智育取代学校的一切教育,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学习不好就是坏学生,使"所谓的坏学生"遭到歧视,其结果导致一些学生片面发展,出现人格不良,如自私、冷漠、孤僻等.同时,高校进行的是片面人格教育,比如,尊重只强调对父母、教师的尊重,而忽视对同学和他人的尊重;拼搏、奋斗只强调成功的荣耀,而忽视抗挫折的健康心态的培养;强调竞争意识的培养,却忽视合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苗金凤 《考试周刊》2014,(82):183-183
3岁至6岁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怎样使幼儿具备这种能力和习惯呢?幼儿教师及孩子的父母要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对幼儿进行正确和有效地引导。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磋砣,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因此父母必须重视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情感培育手段,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道德观,这是孩子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与交往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的是孩子的智育,以图孩子尽快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应试中取胜,情感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本期"特别关注"编发福建师范大学林少玉教授的文章《早期教育应始于情感的培养——谈家庭情感教育》,希望普天下的父母们高度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并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发现教育良方,让孩子成为情感成熟的人。  相似文献   

18.
高均 《家庭教育》2008,(7):20-20
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习惯于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而忽视了让孩子去想。一旦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便会在批评之后立即逼迫孩子认错。久而久之,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孩子的独立人格,还会使孩子享受不到通过思考获得认识的欢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称这种快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当前社会中,心理素质的强弱越来越成为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决定性的非智力因素之一。青少年时期是生理急剧变化、心理发展变化躁动不安的时期,而现在家庭中的"温室效应"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现象,只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的发展,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美也促使学校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了"育人"这一任务。两者的共同缺陷导致了当前许多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偏差,学生在个性和人格发展中出现困扰、障碍的现象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偏重智育,德育空泛而忽视人格培养的现象。青少年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教育以人为本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