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喜欢"书生"一词。"书生","书生",为书而生。一个为书而生的人,自然应将每年的"世界读书日"看成是自我的节日。节日到来之前,照例要思考关乎读书的问题。关乎读书,本"书生"有如下四句忠告——一、人要不读书,赛过一头猪。这句话,是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2.
李树元 《辅导员》2011,(18):73+77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很喜欢书,各科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她的语文素养非常好,我想这和她爱读书有很大的关系。问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书,为什么喜欢书,她给了我一个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回答。她说,她外公是一个收废品的,她从小就看她外公老是将书弄来弄去,很好奇,以为这书一定是好东西,又经常看到有的人在书堆里挑来挑去,最后拿一本或几本走了,她更认定这书一定是好东西,所以她也就喜欢书,  相似文献   

3.
平常爸爸和妈妈整天叫我快去做语文作业,快去读书,都没一点儿时间让我玩。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一大堆的作业等着我去做,一大堆书等着我去读。我似乎生活在一个书和作业的世界,眼睛都看花了。我多么想制定几个节日呀!一个节日叫“快乐节”,我将把它定在6月4日。这一天将没有作业  相似文献   

4.
我与朱先云老师认识的时间不是太长,然而她留给我的印象却很特别。这特别,就是她的言谈举止间透出的书卷气。与她交谈,听她上课,看她写的文章,都会感觉到有一股浓郁的书香味迎面扑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此言不差矣!朱老师从小就喜欢读书。做了教师,她更是把大量的精力用来读书。她诵读古典诗文,浏览中外名著,钻研教育经典,涉猎百科知识,在书海的畅游中成长为一位书香四溢、内涵丰富、充满诗意的年轻特级教师。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增知,可以长智,可以冶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素质,可以铸造一个人的灵魂。人,只有在书的,陶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  相似文献   

5.
朋友有一个上六年级的女孩子,她说:"我们看个书可累了,读书批注篇篇要,阅读笔记天天做,读后感想周周写.我是一个小小小孩,阅读笔记呀记也记不完."最后两句她竟学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改编了歌词.林语堂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6.
家长的话     
女儿爱书,把读书作为人世间的最大快事。小时候看的是注音连环画读本,各种童话故事是她的最爱。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加,她读书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古今中外,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她无论到那里最喜欢逛的便是书店,一进书店就恨不得把整个书店都搬回家,所以她的零花钱几乎都花在书上了。她在《与书有关》中写道:“一进书店,看到四面的书就十分激动,感觉四面的墙都是用人民币铺的一样,双眼发亮……出书店时,  相似文献   

7.
<正>她,出生在一个爱好读书的家庭,受父母的影响,从小也爱上了看书。她是一个非常害羞、长相古怪、瘦如干柴的女孩,对阅读的喜爱胜过一切,还开始了写作。父亲是位作家,教导她每天写点东西,阅读各种经典作品。因为长相古怪而备受嘲笑,她觉得很痛苦,所以她把自己沉浸在阅读中,因为书是她的避难所。有段时间,她认为自己能写出与其他作家同样出色的作品,相信自己有办法依靠一支笔创造奇迹。为此,她努力地读书、写作。  相似文献   

8.
1917年的一天,福建莆田的一户人家添了一个女孩。当时的莆田人重男轻女,女孩的两个姐姐生下来不久就被送给了别人。但莆田人十分重学,男孩子都被送到学校读书。转眼女孩7岁了,看着兄弟们都去读书,她也吵着要去上学。家人拗不过她,终于把她送进了砺青小学读书。女孩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倍加勤奋,小学6年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女孩小学毕业那年的一天晚上……一个姑娘家读到小学毕业,认识几个字就不错了,念那么多书也没啥用。我看你以后就别念了。宋朝大诗人李清照、科学家居里夫人、革命家秋瑾都是女的,她们都是读了很多书才成才的。你…  相似文献   

9.
从求学到参加工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小小的角落.默默地看自己的书。正如一个网友所言:读书是什么?读书是生命的追求.读书是人生的享受,读书是情感的交流。说得很恰当。书是我的挚友.她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生活.也教会了我做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10.
崔云 《语文学习》2010,(6):68-70
这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从《世说新语》到《红楼梦》,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从希腊神话到莎士比亚.她都怀着极大的热忱.用心地去读。她把读书当成一种良好的日常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她善于思考和汲取。  相似文献   

11.
你们家很看重读书吗? 有一个早年的记忆是自己出麻疹--那时我肯定只有4岁左右,爸爸就给我朗读<柳林风声>.我躺着听那些故事,一点没觉得自己在生病.我的父母都喜欢读书.妈妈是个书痴,读了很多书,蜷缩成一团看书是她最高兴的事.这对我影响很大.妈妈是在一个出了好几位教师的家庭里长大的,我想,爸爸喜欢读书是受了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读书之乐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读书。书,是我们无声的朋友;书,伴随着我们成长;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书的世界,真的是一个奇妙无比的天堂,她令所有爱书的人向往……确实,读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可以丰富生活、增加人文底蕴……在这里,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课外活动中心初中读写班的同学们用诗一样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们读书的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这些年来,似乎什么洋节日都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热闹一阵子;11年过去了,这个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备受礼遇的日子,在中国竞一直很受冷遇。但在今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联合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使今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一变而成为中国的全民读书日。  相似文献   

14.
奶奶的收藏     
王国军 《高中生》2009,(19):71-71
在奶奶的收藏室里,保存着一大堆学费单。闲暇时,奶奶总会把这些学费单拿出来看看。奶奶是没读过书的,她的六个子女中,也只有两个读了书。一个是我爸爸,一个是我叔叔。那时候,父亲的学费单是用白纸写的,上面歪歪地写着"学费一块八",再盖个大红章,这就算是能去学堂读书的通行证了。  相似文献   

15.
乐观的高度     
一个美国女孩小时一双眼睛意外受了重伤,她只有从左眼角的小缝隙才能看到东西;即使要看书,也必须把书拿近,并提紧眼睛的肌肉,使眼球尽量靠近左边。上学读书时,因为只能把书拿近自己的眼睛,睫毛因此常常碰到书本。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班里的读书交流活动,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都带来了。主持人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她斯斯文文地宣布规则: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孩子们大多说的是童话。看得出他们很兴奋。  相似文献   

17.
马老师:您好!请您赶紧帮帮我们,我们的女儿差点自杀……情况是这样的。孩子原来在我们单位子弟学校读书,她在学校里享受着特殊待遇,比较娇惯任性,不能和同学们正常交往,不合群。五年级时为了让孩子考重点中学,就把她转到奶奶家附近上学,由奶奶照顾她的生活。我们很忙,有时候差不多一个月才能和孩子见个面。我们经常对孩子说,要好好读书,以后才能上重点中学,可是孩子却越来越不愿意在目前这所学校上学了。有次孩子滑倒了,不是很重,但是她就借口腿疼好几天不去上学。后来因为作业的事老师批评了她,她又不愿意上学了。孩子看的书很多。她爸爸看…  相似文献   

18.
书情     
我对于书的痴情,好比吃饭一样,时时离不开它,天天忘不了它。一部好书在手,读着读着忘了吃饭,那是常有的事。饭菜摆在桌上,妻子喊几遍,这才放下书本。妻子说:“看书比吃饭还要紧?”我点着头,笑着说:“对,你说的太对了。”她气呼呼的命令道:“把馒头放下,吃书去!’俄笑着说:“我吃完了馒头再吃书。”她也笑了。读书与吃饭准重要?一个人要做到身心健康,必须摄取两种营养,即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吃饭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读书是为了满足精神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人不吃饭会死掉,人不读书精神会空虚。人要是没有精神,活…  相似文献   

19.
可能有的小朋友听说过电影《长恨歌》,这是一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说起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我们不能不提起这部小说的作者——作家王安忆。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安忆的读书经。王安忆的读书观与她的创作观是一致的,表现为一个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立体交叉的整体。她很坦率地说:“我没有系统地看某一类书的习惯,也没有留下一本读书笔记。”她看所有喜欢看的书,无论是理论性的、还是文学作品,无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宗旨在“多”。在她刚开始能看懂书的时候,正值“十年浩劫”,家中的藏书几乎都被抄了,她只能…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班里的读书交流活动,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都带来了。主持人是个静的小姑娘,她斯斯地宣布规则: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孩子们大多说的是童话。看得出他们很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