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翠 《宜宾学院学报》2007,7(6):112-113
眼法是武术技法之一,是眼神与各种动作协调配合的方法,是完成动作的先导,有洪托套路演练的气氛和精神、帮助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由于学生对武术特点了解不够,手眼协调练习不多,以及眼法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致使学生演练形神拳时眼法运用不当,大大降低了武术套路的演练效果。本文旨在突显眼法的重要性,建议通过"看定点练习、看动点练习、看飞物练习、单个动作练习"多方法练习,提高眼法运用能力,真正做到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融为一体,整个套路动作气势饱满,形神兼备,使形神拳演练日愈臻美。  相似文献   

2.
方智 《华章》2011,(19)
运动员演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套路表演效果,而演练水平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本文将从“神韵”的角度展开探讨;并把神韵的体现归结于运动造型、劲力技法、眼法身法、演练节奏、呼吸与精神等方面及其相互的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拳种,集传统武术技击方法之大成,属内家拳.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融健身、修身养性、防身于一体.它以心静体松、缓慢柔和、圆活自然、协调完整的运动特点著称.在技击中,靠观察、柔化、感觉力点和带有擒拿撇筋动作,以气催力,以力借力,以巧破拙,以小破重的"四两拨千斤"来实施技击.深刻理解剖析"四两拨千斤"的攻防含义,进行有针对性和有目的的教学、训练,有利于提高观察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利用身法变化,达到得心应手发力致人.  相似文献   

4.
从太极拳的动作特征谈演练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动作圆活并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前后贯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用意识引导动作,意到身随,配合均匀细长的呼吸,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使全身上下得到均匀而协调的活动。它既能使人体的肌肉、关节和韧带等运动器官得到一定的锻炼,又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等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实践表明;太极拳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溃疡病、神经衰弱、慢性腰腿痛、肺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研究法,分析了易筋经中的意识在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价值作用,阐述了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中的意识表现在具体动作转向思维,再由思维转向具体动作两个方面,进而提出了易筋经练习中的意识形成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做到心静体松、全神贯注,排除外界1:扰.用回忆法来集中“意”的方法,从而实现易筋经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6.
认识太极拳。太极是中国人认识宇宙人生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古典哲学。太极拳就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指导为文化灵魂的拳术。太极拳有三大核心价值:技击为根,健身为用,文化为魂。太极拳拳法以“和”理念立意,拳理以“意”为统领,拳架以“整”为准则。习练太极拳。宏观把握三要点:找对师傅,不走弯路;先求形似,学会章法:再求神似,随心所欲。习练提升四步曲:入门、招熟、懂劲、神明。身法要点是中正,协调,轻灵。微观突出练好“松”。感悟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修的是品行思;求的是韵境道。创新太极拳。引太极拳进高校科学传承;推太极拳走出去国际传播;开发太极拳新项目,实现所有年龄段全覆盖;运用全息论拓展研究太极拳服务社会多领域。  相似文献   

7.
认识太极拳.太极是中国人认识宇宙人生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古典哲学.太极拳就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指导为文化灵魂的拳术.太极拳有三大核心价值:技击为根,健身为用,文化为魂.太极拳拳法以“和”理念立意,拳理以“意”为统领,拳架以“整”为准则.习练太极拳.宏观把握三要点:找对师傅,不走弯路;先求形似,学会章法;再求神似,随心所欲.习练提升四步曲;入门、招熟、懂劲、神明.身法要点是中正,协调,轻灵.微观突出练好“松”.感悟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修的是品行思;求的是韵境道.创新太极拳.引太极拳进高校科学传承;推太极拳走出去国际传播;开发太极拳新项目,实现所有年龄段全覆盖;运用全息论拓展研究太极拳服务社会多领域.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我国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在击技防卫上也有独到之处。它的演练要点是:心静体松、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当代中学生对这些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的认知、兴趣都很低,特别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认识还存在着观念上的错误,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的。青少年爱动不爱静,一切活动凭兴趣爱好,那么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改变教学方法,来学习太极拳是否会好些呢?为此,围绕“兴趣”这个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练意、练气、练身三者相结合的运动,它强调动作缓慢、柔和自然,心静体松、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特点,符合社会各阶段人群的运动需求,它强调调和阴阳,内外兼修,注重和发挥"调心、意念"的作用,形、气、神融合为一体,从内到外,从动到静,养练结合,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安逸稳定,净化心灵、宁静致远,使人与自然、个体与集体、局部与整体达到和谐统一,对人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及其理论中蕴涵有丰富的运动训练心理学思想。太极拳的动作与其功效能符合激发学习兴趣的原理和规律;太极拳的"用心"或"用意"实质上是掌握所有技能的必备条件或基本要求;太极拳的"练意"既包含有心理练习的成分,对太极拳动作特点的重视要求我们应注意所学技能的基本规律或特点,领会动作要领及心法。  相似文献   

11.
上一讲我向同学们讲了速读文章时目光注视文字有5种方法,具体介绍了“意群注视法”的训练。现在你一个视点能看几个字?如果已具备了一个视点看6个以上文字的能力,就可以学习“垂直注视法”。 垂直注视法。垂直注视法就是在阅读时,视线沿着每一页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演练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节奏鲜明体现了陈式太极拳独特的韵味。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从头到尾有快有慢、有高潮有舒缓、波浪式前进。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组合、每个段落都是由刚柔相济的动作相互衬托、鲜明对比构成的。在研究动作的基础上,对如何准确掌握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演练过程的动作节奏变化规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11届全运会太极拳比赛成绩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太极拳高水平运动员男、女平均技术水平接近,男子略优;在男子太极拳比赛中,对名次影响较大的是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得分,尤其难度动作得分;在女子太极拳比赛中,难度动作是共同弱点,对名次影响较大的是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得分,尤其是动作质量得分。  相似文献   

14.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动作演练趋于艺术化,艺术美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武术套路动作演练具有两种艺术美:一种是外在形式美,外在美主要是通过华丽的服饰、夸张的难度动作表演以及优美的音乐和舞台灯光协调配合体现出来的。通过对武术套路美学的研究,为武术套路编排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形意拳套路结构复杂,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较多,外有手、眼、身法、步的规格,内有精、气、神、意的配合以及内外六合、象形取意的运动特色,与长拳类项目相比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教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一套较适合形意拳套路教学的方法,其主要形式为:站桩与行桩相结合,基本动作与组合动作为重点,难点动作分解突破.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对形意拳套路的运动规律,风格特点及基本动作有明确的认识和体会,尽快地掌握套路动作.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体育课武术训练套路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高校武术队员套路意识不足现象,本文采用专家访问,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对高校武术训练套路意识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83.9%的专家认为高校武术急需增强武术套路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大多数专家认为套路意识的好坏与精神,表情,眼神,身法,节奏及表现力相关,提出套路意识的培养应从动作含义,套路演练规律,武术专业知识及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陈超平  黄金晶 《考试周刊》2009,(29):136-137
习练太极拳要做到以腰为中枢,须学会练腰。以腰为轴,上下相随,辅以呼吸、身法、手法的配合,力求连贯、柔韧、缓和、轻灵、均匀。在练习时会用腰,通过腰的转动来带动上下肢的运行.能够达到轻松柔和连绵不断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太极拳运动作为祛病、强体和防身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初学太极拳时,要掌握太极拳运动规律,按照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要求去练习,持之以恒,多下功夫,以见成效。太极拳运动中不同流派的风格和技术特点个异,但是其基本要求大致相同。练好太极拳的共性要求可归纳如下: l.意念的要求轻松自然。练太极拳时,松静自然要贯穿于意念、呼吸、形体之中。松静,要求身体放松,心神安静、周身舒服、思想集中、用意念引导拳式动作和尽力的运用。自然,要求神态自然,配合呼吸自然和运动协调、自然。 2.身…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35):106-107
为了让太极拳在全球普及,文章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调查、逻辑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结合现在国外教学经历及多年太极拳教学经验对太极拳运动中的方向定位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可以利用钟表定位太极拳中的动作方向,特提出"钟表法",在教学和习练中利用此方法较容易掌握动作的正确方向,强化教学和习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太板拳是一项寓健身、技击为一体的运动项目,讲究“心静用意,内外放松“.从太极拳的最高步骤和最高要求看,放松不是太极拳的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地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不懂放松用意就是不懂太极拳,没有充分放松练拳就练不成真正的太极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