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平  潘铮 《华章》2011,(20)
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在2004年拍摄的电影《空房间》讲述的是生活在暴力婚姻之中的少妇善花受到丈夫百般虐待,生活没有一点色彩.直到年轻英俊的泰石出现,她的生活才出现了希望的曙光.她跟随泰石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在一家接着一家的空房间中,开始了自己奇妙的爱情之旅.经过反复观看影片,笔者发现泰石只是她臆想出来的虚幻人物,是她摆脱不幸婚姻的一根救命稻草.这根稻草点缀了她的生活,给了她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我的印象     
温红宇同学1980年考入北京八中,从初一读到高二。1985年6月,在美中文化交流协会招收中国高中学生赴美学习选拔考试中她被录取.于同年9月赴美康科德中学学习。1986年夏,因她全面发展。学习成绩突出,被保送到中IA协和医科人学习八温红宇中学期间.我连续当了她五年班主任,对她是比较了解的。当我今天看到她豪情满怀地开始人学生活时,我回忆起她在班上五年的生活情景。思考着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尊重生命的本真"的角度去解读玛蒂尔德,对她的"虚荣"和"十年还债"的悲惨生活的意义予以了全新的阐发.她的"虚荣"只是其长期压抑的欲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十年艰辛的生活使她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实现了她人生的一次本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青草     
我的母亲去世时,93岁.她经历了所有生活中的不幸,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在1929年的大萧条时期,她结婚仅有几年,就失去了我们的父亲,并给自己留下了两个幼儿.为了家务开支,她放弃了做受过训练的保姆以及给大富翁的儿子当家庭女教师的工作.尽管由于洗衣服和擦地板,她的手看上去像是建筑工人的,可是上帝是仁慈的,使她的一生很少生病.  相似文献   

5.
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无论待人还是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却又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贰,几十年后,在美国却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就是张爱玲.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看了作家叶倾城的<父亲的小女儿>一文.故事讲的是著名作家森欧外的女儿森茉莉,童年时她是父亲的公主,受到百般宠爱,玩具、食品均从外国进口,过着奢华的童年生活.可是,在她18岁时,父亲永远地离她而去.于是,森茉莉从公主变成了灰姑娘,顿时陷入窘境.更糟糕的是,她不会生活,信了十年的房间从不打扫,孩子出生后亦不会照料,同时还犯了奢侈的毛病.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王珍妮,一个被病魔折磨了近五年、一个一次次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小女孩,如今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命运对她来说太不公平了,但她并没有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更没有消极悲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从亲人、医生、老师及许许多多关心爱护她的人身上,体会到了特别的爱,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并学会了与病魔抗争.她顽强学习,从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中吸取养料,从而一步步建立起坚强的生活信念,在艰辛曲折的生活道路上,在与病魔的殊死搏斗中,奏出生命琴弦上的最强音.一个脆弱的生命,却成为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8.
陈学昭1938——1945年间的延安经历,在她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她说.“我是在这里才开始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的确,延安改变了她的后半生.在那里,新的环境、新的生活逐渐使她树立了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创作观,使她最终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变成一个无产阶级作家.本文试就延安的生活对陈学昭思想和创作产生的影响发表点意见,请专家们指教.  相似文献   

9.
最光荣的是自己的选择1966年,陈瑜从湖南师院外语系毕业以后,离开了她生活多年的故乡长沙,选择了湖南郴县,选择了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一晃24年,她先后在华塘、良田、邓家塘等农村中学任教,尽管条件艰苦,但从未主动提出调动.24年间,她不知拒绝了多少亲朋好友设法帮她调离农村的好意.丈夫在某县直机关工作,他所在的单位领导多次出面要把她调去,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她不同意,她离不开郴县农村.她觉得,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活泼可爱的学生,淳朴憨厚的家长,是真正属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时期丁玲的创作思想充满了矛盾与混杂:在理论层面上她仍然强调和重视人的个性、人性和生活的复杂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她仍然不能避免主题先行、以先验思想决定人物刻画的弊病;在创作本能层面上,她重视对人和生活的熟悉与体验,强调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人物,质疑对题材和生活的等级划分,但在理性认知层面上,她又主张作家要争取下去生活,改造自己的思想.通过对丁玲创作思想的个案分析,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不同文学理念的纠结与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两年前,于泽放弃了国内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新西兰,这是她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面对生活.当时她给自己设计了很多种理由,也设想了很多出国后可能面对的困难,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切都过于简单了,因为当她经历过这两年后才真正地明白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心愿     
2012年,我迈入了崭新的中学生活,告别了迷迷糊糊的童年.长大了,懂事了,也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过去的岁月里一个美丽的心愿——独立,一直藏在我的心里. 小学的时候,放学后我常常和一个好朋友一同回家.她的父母在外地上班,她自己一人在家,自己做饭,自己做作业.她凝望车窗外,在她眼里,我怎么也看不到丝毫的害怕与不满,有的只是理解与淡定.  相似文献   

13.
陈若曦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她的作品从时间和内容上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时间段她书写了不同的文学题材,目光从台湾到大陆再到国外,但始终不离"政治"和"女性"的文学话语.1979年,移居美国的她把创作视野从中国转向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女性,长篇小说《纸婚》即代表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从分析留美女性处境的视角剖析小说情节,大致可以窥见20世纪末中国女性在外留学生活的尴尬命运.  相似文献   

14.
鲍赛昂夫人是巴尔扎克笔下贵族妇女形象的典型代表,她生活在社会新旧意识交替的时代.她不满于虚荣浅薄的上流社会及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勇敢地冲破旧制度的樊笼释放真我个性,大胆地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但她生活的典型环境又决定了她必然毁灭的悲剧命运.她的悲剧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胡女士55岁独身后,专心致志地供儿子上学,5年后儿子大学毕业并在省城安了家.这时她才感到寂寞,经人介绍,与长他两岁的退休干部结了婚.头半年二人相处得很好.进出成双,但到了下半年,开始经常吵嘴,到年底就干脆离了婚.因她人品好、条件优,在此后4年内,先后有七八人给她介绍老伴,但她都一一回绝,并且说"找那一次我就怕了.和他生活了一年,我生了半年气,还赔上了1万多元.这么个岁数了,我再也不敢了."  相似文献   

16.
一位女教师,丈夫在珠海工作,孩子在珠海上学,亲朋好友大多也都在珠海生活,她却独自一人在极其偏远的小山村里当老师,只能在寒暑假和家人团聚,过着候鸟般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她已经过了9年;而从她踏上山村小学讲台那一天算起,至今已有22年多。她就是郧县鲍峡镇高桥小学教师谢萍。  相似文献   

17.
看电影     
《基础教育课程》2011,(4):79-79
《风雨哈佛路》导演:Peter Levin编剧:Ronni Kern国家/地区:美国Liz出生在贫民窟,父母都是瘾君子,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和艾滋病.贫穷的Liz四处乞讨,还要照顾病中的父母……她生活在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里.但她没有失去希望,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最终考入哈佛大学.为了支付哈佛大...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一群不会聆听、不会言语的孩子,为了教会他们学习,教会他们生活.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她在讲台上一干就是14年.在她的精心培育下,一批又一批身残志坚的优秀学生茁壮成长.她,就是崇仁县巴山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吴君梅.  相似文献   

19.
玛丽虽然是生活在南部非洲的白人,但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与土著黑人一样的贫困和痛苦中,她渴望摆脱这种境况.在迫于社会压力结婚之后,她绝望地发现自己走回了母亲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使她麻木痛苦的生活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狭隘的种族意识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性格上,玛丽一生中除了一次微弱的抗争外,精神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她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因此,社会环境和性格缺陷使玛丽的最终悲剧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张圣女随妈妈来到了美国,那时她12岁。就在这一年,她写下了通过她的眼看到的美国中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