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由于心理变化导致变态心理现象界定为“心理贫困”,指出“心理贫困”主要表现是敏感、“死要面子”。提出了拓宽勤工助学、创造和谐校园、完善队伍建设、感恩教育等“心理脱贫”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同时,必需解决贫困学生心理贫困,否则根本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深入了解贫困学生,发现心理贫困现象,分析成因,寻求解决途径,更好地服务于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3.
闵珍  岳克勤 《文教资料》2006,(36):24-25
对于“双贫困生”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理上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助贫应该先要助志,要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全力帮助他们建设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试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及其疏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魏青 《教育与职业》2006,(12):99-10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的确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在人际交往、自卑强弱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见,贫困除了带来物质的贫乏以外,还引发了“心理贫困”。因此,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对“心理贫困”的疏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发展,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与经济窘迫相伴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表现尤为明显,主要存在自卑、孤独、焦虑、冷漠等心理问题。高校应重视贫因生的“心理脱贫”工作,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实现资助机制的多渠道化,避免贫困循环;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和消费观,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实现政府、社会、高校和贫困生四者联动,增强贫困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贫困生的感恩心态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心理贫困"称谓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心理效应.应采取积极关注、正确引导,发扬贫困生优良心理品质,加强理情教育和提升自我效能感等措施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由于各种原因,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愈加突出。在帮助他们解决好经济贫困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心理贫困,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和高校为贫困生提供了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渠道,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物质保障。贫困大学生除了经济困难外,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贫困”,如果无法得到正确引导,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很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家庭和社会问题,最终制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研究和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已成为高校一项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同时结合多方面资料,分析中医药专业院校的贫困新生群体的人际交往适应状况,并结合数据对贫困新生心理危机的各种症状及其个体原因进行探析,为相关部门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贫困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学校和社会在努力为贫困大学生解困时,往往忽视了他们中的“心理贫困”现象。为了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完成学业,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误区及成因,提出了实现心理脱贫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双困生”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等因素造成的,在经济上相对贫困、心理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双困生”背负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心理发展处于一种畸形的环境之中,若不及时调整心态,摆脱“心理贫困”,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势必影响其学业发展和自身健康成长,也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关注这个特殊群体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是一所由私人捐助创办的纯慈善、全免费的全寄宿制高中,创办于2002年,每年面向全国各地招收200名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笔者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学生为样本,对高中“双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庭贫困和成长环境的局限,又承受着新环境、就业、学习的压力,贫困生因此产生了自卑、焦虑、抑郁、孤僻等不良心理。对此,社会应完善贫困生的救助机制,学校也要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其进行"心理扶贫"。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问题,心理贫困伴随经济贫困的“双困”并举现象日趋凸显。将“双困”问题的产生予以归因,寻求解决的对策和途径,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外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大学生逐渐凸现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由单一经济贫困转化为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困生.事实上,仅靠经济救助很难从根本上有效遏止这一转化过程,要解决高校教育中的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与经济资助体系相结合的"贫困心理"干预体系,使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一部分贫困生由此产生的种种不良心理,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不仅要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贫困问题,更要关注其“心理贫困”问题。要在认真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夏丹  刘萍 《文教资料》2010,(1):178-179
本文以宿迁学院为例,通过对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完善贫困大学生扶助体系、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引导贫困大学生自我调节等几个措施,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常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贫困生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在独立面对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自主开放的大学生活时,必然要接受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心理挑战.有部分贫困生由于认知的偏差,心理能量的不足,面对"经济贫困",存在焦虑、抑郁、自卑、自闭、依赖、敌对等"心理贫困"现象和不良人格倾向.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贫困生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最大障碍,并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亚健康状态。以就业为目标,做好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对于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当今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深层挖掘就业给他们带来压力的种种根源,并着力探索有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初二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个别访问,可知部分家庭贫困的初中学生由于家境贫困导致了一定的心理偏差,从而压制了内部学习动机,如何防止这个群体的学生由"生活贫困"转化为"心理贫困",是每个教师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视角,通过对渝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构建合理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明确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任务;遵循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内容,提出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策略建议,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助困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提高应对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