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对于我国完成工业化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阐述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及作用 ,我国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的处理 ,来进一步说明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形下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与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 ,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一个学习信息化 ,实践信息化的高潮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信息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信息化加速产业升级 ,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是我国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现代化也被提上了日程,为了满足工业现代化的各种需求,顺应信息时代信息的不断变更,实现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脚步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发展前进的重要战略指导方针。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我国信息化产业链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极快,有着很强的带动力,而且我国拥有后发优势、局部科技优势,奠定了充分的信息化基础和工业化基础,相信在未来信息化一定能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共同进步。在本文中首先阐明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性,随后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本原因和根本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合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化与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把工业化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准上来,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文斌 《现代情报》2006,26(8):86-87,89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来的,全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核心展开论述,分别就正确理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涵、正确把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向、积极探索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有效形式以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等四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只有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型工业化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本文利用2006年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调查数据,结合新型工业化的有关理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信息化与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关系。本文认为,信息化对农村新型工业化有显著的正效应,信息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城乡互动、产业结构等因素联系紧密,信息化对资源环境协调、城乡互动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呼和浩特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思路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但工业化不是信息化的格兰杰原因.信息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关系,信息化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波动是影响工业化波动的主要原因,但工业化的波动不是影响信息化波动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影响速度要大于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影响速度,并且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影响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靖继鹏  吴扬  郑荣 《情报科学》2002,20(9):897-900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中国作为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发展中大国,正被逼迫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面前,科学的选择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信息化,工业化的基本涵义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信息化及工业化现状,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运行机制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辽宁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浩 《情报科学》2003,21(6):591-593,604
全文对辽宁工业和经济状况做了客观的分析,阐述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辽宁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制造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严重阻滞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尽快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促进和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制造业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大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严重阻滞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尽快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促进和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制造业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大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梁红  王守宁 《情报科学》2005,23(1):134-139
文章通过对吉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现状分析,提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再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情报杂志》1999,18(2):14-15,17
认为信息化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我国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应该以工业化为目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使之完成从外延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到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这一转变,在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带动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立足科学发展观,在进行大量理论研究、对全球工业化进程及信息化发展态势进行深入分析,对黑龙江省信息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具体战略着力点:1、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信息化全面发展;2、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3、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突破口,加速制造业信息化;4、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5、促进产业集聚,获得集约化效益;6、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搞好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工业化与信息化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选取指标分别对陕西省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得出陕西省工业化与信息化处在中期阶段的结论;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陕西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联度,结论为,陕西省工业化与信息化并非高度相连,信息产业相对落后,工业化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信息化没有更好的带动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信息化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着工业化进程.本文阐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重点讨论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优先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化发展分为传统信息化与现代信息化两个阶段,然后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这两个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因果关系,并用LOG ISTIC成长曲线模拟二者发展规律的特点。结果发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弱,信息化仅在滞后一年的情况下对工业化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则被大大滞后了,信息化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进入成长期的时间要晚于工业化,但进入成熟期的时间又早于工业化,成长曲线属于典型的晚熟早衰型,原因可能有信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信息化的发展到了相对平稳阶段、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工业化发展状况,并对信息化、工业化水平状况进行了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面临工业化与信息化“双峰逼近”的发展态势下,应采取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推进我国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时椿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4):45-46,49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尚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产业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制造业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大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