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明代万历晚期到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了许多《诗经》文学评点著作。明清之际《诗经》文学评点的兴盛,与宋代以来诗话对《诗经》的文学阐释,晚明评点学的繁荣,明代心学的盛行,及八股文取士等因素有关。评点《诗经》是一种文学读法,但也保留着传统经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收录了大量明代诗人资料,对于研究明代文学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对明代作家林俊的《见素集》中所提到的储巏的别号殖庵进行考证,从而对《静志居诗话》卷八的储巏一则进行补充,其二则是根据《全闽明诗传》等文献对《静志居诗话》十一卷的鳌峰十子文学唱和活动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诗话?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著作。它是在诗歌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歌源远流长,特别发达。约三千年前的殷商卜辞和周易卦爻辞,已经有了一些用文字记载的极其简朴的原始诗歌。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更出现了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已经相当成熟。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  相似文献   

4.
梁章钜的诗话著作卷帙繁富,蕴含深厚,有很高的学术与文献价值,其晚年最后两部诗话《雁荡诗话》和《闽川闺秀诗话》均编撰于耄耋高龄之际。《雁荡诗话》构思独特,融自然胜景、诗人诗作、精严考证和编撰者品评于一体,是中国诗话史上一个创举。《闽川闺秀诗话》是专门为明清两代闽省闺秀编撰的一部诗话,对于彰显地域文学特别是地域女性文学来说,自有其开创意义在。诗话保存了许多闽地女诗人的作品和资料,于乡邦文献亦有所增补。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诗话非常繁荣,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以严羽的《沧浪诗话》影响最大,尤其是对明代复古派的诗歌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从而使明代诗坛形成了以复古诗潮为主流的局面。《沧浪诗话》提倡学古、重视格调与情感,赞赏神韵等诗歌创作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诗经点勘》一书著录较为混乱,多称之为《诗经》,有的竟称其作者为刘海峰等,或刘大櫆、姚鼐、曾国藩、吴汝纶、吴闿生等四五人。其实此书是吴汝纶悉心搜集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姚、曾的《诗经》圈点与品评,精心辑录了明清《诗经》评点的精华,并与自己的圈点品评汇为一体的集大成之作,集中展示了桐城派《诗经》评点各具特色的状貌和成就及其与明清《诗经》文学品评的传承关系,值得系统深入研究。作为吴闿生整理其父《群书点勘》之一,此书著录为吴汝纶《诗经点勘》,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便于准确推介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塑造着我中华民族的文学性格,孔子是第一位对《诗经》进行评论的文艺批评家,他对《诗经》的评论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文学理论。孔子对《诗经》的评论,有思想的、艺术的,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的,还有美感作用的,有就《诗经》中某一篇的品评,但总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相似文献   

8.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有宋一代诗话中堪称中流砥柱,对元、明、清的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沧浪诗话》所具有的一系列几近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独到的诗学理论,使得严羽《沧浪诗话》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重点,如其中的"妙悟"说、"别材别趣"说,以及提倡师法盛唐的诗学主张都是后人理论研究的焦点。但《沧浪诗话》中一个最基础的问题,理论界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那就是关于《沧浪诗话》中《诗经》的遮蔽问题。从传统诗学的角度来讲,《诗经》作为经学化的诗学源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却一再削弱《诗经》的权重、弱化《诗经》的影响。本文拟从严羽本人的诗学理论和其个人的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尝试性解读,揭示《诗经》在严羽理论中"隐"的状态和个人创作实践中"显"的状态呈现一种互动,进而明确严羽对《诗经》以"用"示"尊"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话特别关注《诗经》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诗经》在宋代的接受情况,对今天《诗经》研究的深入,都很有意义。宋代诗话论叙了《诗经》对后世的影响,借《诗经》为证探讨了诗歌的社会功用和表现方法,阐述了儒家的传统审美思想、诗歌风格、学诗途径以及诗“六义”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严羽的《沧浪诗话》以其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成为影响后世最大的一部诗话,对明代诗论的影响尤为直接。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即表现出对《沧浪诗话》的明显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宗法汉魏晋盛唐,推崇复古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认同妙悟说法;遵守相似的原则,各具诗法观点;依托创作,附带实例。  相似文献   

11.
汉代四家诗在《诗》义阐释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意义,而淡化对《诗》的原始意义的探寻,这是汉《诗》的经学化阐释的重要表现。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作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的源头何在,一直难有定论。通过对齐诗与孟子诗学观的比照发现,齐诗的经学化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  相似文献   

12.
水汶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42-44,78
近年来,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对《诗经》进行研究,是《诗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诗经》的美,是浸润着礼乐文化精神的理想美。《诗经》祭祖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却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诗经》祭祖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丰富的礼学内涵。本文拟在考察《诗经》祭祖诗的基础上,试对其礼学内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沈守正的《诗经说通》是明代众多《诗经》学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在《诗经说通》中,沈守正采用了"通其滞义、归之合并"等解《诗》方法,以文学文艺之眼光解读《诗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充分体现了晚明《诗》学发展的新特征。同时,由于时代等因素局限,沈守正在解《诗》时也难免存在不足和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学特别重视诗歌的含蓄美,虚实是古典诗歌中表现含蓄美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就是从实中隐虚,虚中现实,虚实结合这三个角度来表现其含蓄美的.  相似文献   

15.
本选取解释的典型性目的、典型性本观念、典型性方法三个角度,对汉代前期、宋代后期、明代晚期的《诗经》解释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认为:在中国化传统中,在儒学思想影响下,对于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意义的关切、探讨与改善,是各个时代《诗经》解释的原动力和出发点。远离了对于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意义的关切、探讨和改善,就不可能有新的《诗经》解释的兴起局面。这是《诗经》解释的人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从多方面考察诗话创始之初的宋代诗话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关系,认为早期诗话不是诗歌流派的纲领,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流派的成长起提挈作用。宋代诗话很大程度上是党同伐异,而不是基于理论探讨,但诗学论争客观地促成诗话由漫谈诗的一切转为系统地谈诗学。  相似文献   

17.
孔子强调诗歌讽谏功能的诗教、诗学观,对汉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毛诗》大小序、三家《诗》、司马迁、班固、王逸、郑玄等皆继承了讽谏论诗的传统。汉儒不仅在文学批评中强调诗歌的讽谏功能,还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以《诗经》当谏书;在创作上,仿照《诗经》作者“大谏”的传统,在诗歌中寄寓讽谏之义。重视诗歌的讽谏功能,是汉代诗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比起唐朝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代的文坛却无所作为。通过对洪武朝文字狱个案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明代的文字狱直接影响了该时代文学的发展,是明朝文坛衰落的重要因素。文字狱像一个勾人魂魄的阴魂,在把明代文人带入“地狱”的同时,也把明代文学带入了“地狱”。  相似文献   

19.
宋代以降,关于<毛诗序>的存废之争不断.但<诗经>研究界在批评<毛诗序>遮蔽了<诗经>"本义"的同时,又以<诗经>"本义"遮障了重新发现<毛诗序>诗学价值的目光.从现代阐释学和寓言诗学的视域看来,<毛诗序>已经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关于<诗经*国风>的寓言诗学,并具备有效的寓言化阐释策略.但是<毛诗序>的寓言诗学仍然带有明显的形式上的粗糙.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对《诗经》情有独钟。她不仅在自己的小说、散文中反复阐释《诗经》,而且在创作上也化用《诗经》意境。张爱玲说《诗》用《诗》,未必称得上严格的《诗》学,但她灵活的解说和巧妙的化用,却又使《诗经》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