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箱子面具     
亦舒 《课外阅读》2008,(5):35-35
我要有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有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相似文献   

2.
王宏刚 《师道》2015,(1):38-39
有人说:经典就是人人都听过,但大家都不会去读的书。这话说的不算夸张,人们很敬重经典,而未必都十分喜好阅读经典。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也一样,他们会争着看超萌搞笑、鸡血高冷的卡通漫画,而难得会喜欢深刻庄重的经典。他们背过很多文学常识,知道某部作品的作者是谁,字什么号什么,书里的主人公是谁,可就是可能没有真正地读过这本书。这样的情形也符合孩子的心理,正如你告诉孩子要带他去游乐场玩过山车,他会很开心;可如果  相似文献   

3.
陈瑜 《今日教育》2014,(7):44-45
《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是我一年前在当当网上闲逛时偶然发现的。因为有阅读的习惯,时不时淘书就成为了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我淘书的渠道,大抵有这样几个。一是循着自己喜欢的作者,去搜他的著作,或是他所读过的书籍来,以一饱眼福;二是报刊的书评书荐,比如《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比如《书摘》《读书》等杂志上的书刊讯息;三是逛书店,有时并未淘到心仪的书,那逛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四是网上搜索,比如浏览当当网等网站,在网上流连,也逛得心旷神怡,常常不知疲倦。  相似文献   

4.
正安德烈娅·彼得利克·侯赛诺维奇,17岁时创作自己的第一幅插画作品,从此踏入童书出版的世界。在她的图画书被引入中国之际,我们专程采访安德烈娅,听她讲述自己的童年与阅读,探寻阅读对成长的影响。延续爱的法宝"小时候我每时每刻都在读点什么,过去没有现在这么多动画和游戏。对我来说,阅读是让我沉浸到另一个奇妙世界的唯一途径。"安德烈娅这样回忆阅读在自己童年中的印象。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发现,自己生活的世界,与画纸上的那个世界越来越远。于是,她下定决心,要一直这么画下去,为更多孩子创作拥有美好童年的图画书。  相似文献   

5.
有人问我:"书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样问,就好像问我"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一样。我4岁就学会了阅读。大概就跟你们当中的很多人相似,刚开始认招牌上的字,后来就读起书来了。我还记得读过的第一本书——《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那是小书铺出售的一本通俗读物,很便宜,五  相似文献   

6.
<正>作品是自由的,在于阅读过程中你发现他不能被驯服;你也是自由的,因为你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意志、自己灵魂的存在。到底什么叫做阅读呢?其实所谓的阅读我可以借用法国思想家布朗基的话:所谓的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读书的时候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你会发现,有些书是读不懂的,很难接近、很难进入。我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他看得懂的书,那表示他其实没看过书。为什么呢?你想想看,我们从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读过的书也在不断增多。这些书中,既有像《西游记》《水浒传》那样的国内古典名著,又有像《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那样的国外经典作品。你都读过哪些书呢?请从自己读过的书里,挑选一本喜欢的向同学们推荐。  相似文献   

8.
真题再现 阅读下列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首位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中国乃至亚洲文学的领军者莫言的作品尽管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你读过很多书,依然不能更好地生活,依然无法在躁动、迷茫、无助甚至是绝望时给自己做一次简单的心理按摩,不妨试着给我们写一封信说说。我们很乐意踏遍古今中外为你找到属于你的心灵智者。秘密树洞:597516737@qq.com读者来信我家楼下开了一家理发店,店主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女人,她几乎每天都在店里忙。我猜她早上醒来,就开始给顾客洗头、剪头、烫头……直到晚上。这样的生活,真的是生活吗?应该有很多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吧?他们快乐吗?这就是生活的真相吗?我不明白。  相似文献   

10.
同学,当你自恃长大成人,就自以为是忽略了童话书吗?其实,童话并不总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单纯,很多童话书是可以伴随到老的。因为你会发现,每一次去读它,都会有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11.
另一种珍爱     
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小朋友们,寒假到了。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呢?我们为你做了这样的设计:阅读经典,过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童话”寒假。你觉得如何?在这里,编辑部特别挑选了几部世界经典童话作品,介绍给大家。这些作品想象力丰富,故事生动曲折,读来令人回味。赶快找来原著一饱眼福吧。如果你的书架上没有这些书,你可以去书店买,书店也没有的话,就到网上“百度”或者“狗歌”一下,运气好的话,就会搜到呢。  相似文献   

13.
王宝琪 《下一代》2012,(7):33-34
你读过《爱的教育》吗?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谁没读过呀?小学课本里就有。”不错,小学教材里的《争吵》、《小抄写员》两篇课文就选自于这本书。《爱的教育》是流传世界各国的一部儿童名著,它和《木偶奇遇记》一起成为当年意大利最著名的两部书儿童读物。同样这部书也打动了各国的小读者和大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写到:"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本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1]如今金圣叹批评的读过书之后"只记得若干事迹"的中学生多矣!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化浅阅读为深阅读呢?评点是个好方法。所谓"评",就是评论,或言简意赅或洋洋洒洒;所谓"点",意即圈画标点,留下印记,突显阅读直感。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女儿告诉我:“男生和女生的大脑发育是不相同的。”我很好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她告诉我:“我从《可怕的科学》书里看到的。”我说:“把书拿来给我看看,我还真的不太清楚男女的大脑发育有什么区别。”几年前女儿6岁的时候曾经问过我:“如果一个人晚上在沙漠里走路,他最后总是会走到起点。因为他走的路是个大圆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非常自以为是地告诉她:“因为地球是圆的。”她说:“不对,因为人走路的时候,右脚迈出去的步子会比左腿远一些,走着走着,就会又回到起点。我是从书上看到的。”从那以后,我不敢就某些自己不是很有把握…  相似文献   

16.
成功是什么     
我们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老师和家长一直教导我们,"书读得多,学问就大,分数就高,你就成功了。"所以,我们拼命地读书,读过的书多得可以摞成个小山堆。我们的分数果然上升了!我们成功了!然而,我们似乎又输了——因为成功是无止境的!成功到底是什么呢?我以为,成功就是对世界施加一点自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另一种珍爱     
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个人去关心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赵翔 《家长》2013,(4):35-35
如果问妈妈们:"你最想要影响谁?"我想,99%的妈妈都会回答:"我最想要影响我的孩子。"倘若你也是这样回答的,那么,你首先必须弄清楚自己希望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达成这种影响。如果你不能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请认真阅读《有原则养育》一书,该书将帮助你从教育孩子的细节中跳脱出来,找出什么样的教育模式适合你和孩子,并且告诉你如何参与到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观察他们的行为和个性,教  相似文献   

19.
邓博洋 《新读写》2010,(1):59-59
一位哲人说过,《瓦尔登湖》是一本安静、寂寞、孤独的书,是属于一个人的书,需要静下心来,否则你很难融人书中。当你的心静下来以后,就会有昕思考。不错,这是我读过的最值得咀嚼的一本书,走进瓦尔登湖的世界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日晴我叫黄启博,今年12岁,家住虽不知名却十分美丽的木兰小城。我十分爱我自己,接下来给你讲讲我爱我的四大理由。理由一:爱读书的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我一看见书,就爱不释手。因为好书会带给我们一种十分强烈的正能量。我读过的书自然也数不胜数,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