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调研苏州大学、常州大学等多所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总结其在服务地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丰富经验。分析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现状、技术转移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意义以及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的必要性,探究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及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是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现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美、日、法三大科技强国技术转移实践经验,得出我国可以通过建立国家级的技术转移行政部门、在各研究型高校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大对中介机构的资金支持等途径来促进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校企研发合作是促进技术转移的重要举措。以社会网络理论与资源基础观为基础,提出在高校与其他机构的研发合作过程中校企研发合作及其规模有利于高校技术转移,并且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上述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以专利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与企业研发合作及其规模对技术成果转移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校企研发合作与技术转移之间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建飞 《科技与管理》2008,10(2):102-104
通过技术转移对技术创新支持作用的分析,论述了基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提出了作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中心所必须具有的职能,包括技术信息的集散地、技术交易的市场、产业孵化、推广与展示、人才培训等等,并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美国、日本大学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和运行机制比较,分析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之一的OTL发展的主要原因、OTL的技术转移效果,对大学专利许可机构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制度比较分析。提出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成为主要国家创新政策的重点;进一步在操作层面明确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权益;在我国现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基础上,通过试点,建立一批专业的大学专利许可机构。  相似文献   

6.
高校技术转移:从营销视角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市场营销的视角考察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探究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市场营销属性,讨论高校技术转移的战略营销要素的内容,给出了在高校技术转移中应用市场营销学概念和原理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涵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强大生力军,高校利用研发合作网络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已被学术界所重视。本文以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以中国136所高校为研究样本构建高校研发合作网络,并对高校网络位置、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成果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校在研发合作网络中的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对技术成果转移均具有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规模对上述关系具有显著倒U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我国创新全球化步伐,科技部启动了"2+N"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在中关村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在深圳市建设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在我国中部(武汉)、东部(上海)、西北(西安)、西南(成都)、东北(长春)等地布局建设大区域技术转移中心。日前,我省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方案获得国家科技部同意批复。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作为全国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9.
美日技术转移实践及其对我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转移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介绍美国、日本技术转移重要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对新成立的技术转移中心的运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迅速,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深入研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出了5种模式,包括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机构转移模式、校企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模式、高校科研人员自办企业模式、官产学研结合模式和大学科技园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海军  王楠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5):845-855
基于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形势需求和技术转移障碍,首先解析了模块化推动创新的理论内涵,讨论了组织模块化对于技术转移的调节作用,并构建了组织模块化下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关联组织模型。在此基础上,以MIT、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系统地探索了其技术转移管理实践。最后,文章还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给出了若干启示。研究发现,组织模块化有利于调节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产出和效率,主要体现在:(1)从外部看,政府牵引、高校约束和产业联动所形成的三股力量,构成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协同创新基础架构;(2)从内部看,在研究型大学设置能力专业且独立运作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可以起到连接科技创新供给侧和需求端的重要枢纽功能;辅以组织模块之间的协同机制,还可以推动研究型大学组织体系(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2.
大学衍生企业是推动大学技术转移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模式,不同大学推动企业衍生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检视母体大学影响企业衍生的静态因素,探寻这些差异性特征.只有打开衍生过程黑箱,才能够在微观层面上充分展现大学衍生企业的动态格局,才能够揭示大学衍生企业的本质.通过对东北大学衍生东软集团的过程进行精致的案例分析,提炼出大学推动企业衍生的三组能力,即技术商业化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网络化联盟能力,三组能力逐层进化,嵌入在大学创新活动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之中.创新型大学可以借鉴相关经验,通过制度创新等途径变革大学组织惯例,提升衍生能力,进而推动大学的技术转移和衍生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探索美国大学专利技术的创新培育中心及其形成机理。分析从美国专利商标局官方网站检索到的1980—2016年美国高校专利许可数据的主要流向,将流向集中的目的地视为美国大学专利技术的创新培育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州的层面还是在城市层面,都显示出美国大学专利技术创新培育中心高度积聚于国家政治中心和政府机构的特征;美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学技术转化的理念与行动、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措施,是形成美国大学专利技术创新培育中心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对推动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共词分析对国外高校技术转移研究进行可视化,在此基础上梳理国外高校技术转移的研究重点,为提高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提供借鉴,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真正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支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借鉴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测评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从科技资金投入、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整体科技创新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内部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企业科技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政府科技资金投入与金融机构的科技资金投入对科技创新效率无显著作用;反映科技转化能力的科企合作与校企合作均对科技创新效率为负向作用;科技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超效率EBM模型,利用2019年省际截面数据,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基于四螺旋模型,探究政府、产业、高校、社会公众协同绿色技术创新机制,选取政府支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度、高校技术转移、公众参与度五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多主体协同联动产生区域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研究发现,单个条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解释力度不强,但相较于其他条件,政府支持与公众参与在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存在3条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路径,包括政产学协同型、政府助力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的公众参与型;两条导致非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均呈现政府支持乏力与公众参与缺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傅为忠  王灿  林多 《情报杂志》2012,31(7):195-199,186
通过参考引力模型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论文试图构建基于空间距离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的评价模型,并把熵值法和引力模型相结合,完成对技术创新强度的评价.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进行了测算,根据各地市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个别强度,把皖江城市带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中心分为三级,得出皖江城市带整体创新扩散强度呈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的态势,与其实际状况相吻合;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皖江城市带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校企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对企业的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采用SFE方法测算了我国27个省市高校从2000-2006年以来对企业的技术转移效率,并分析了非效率因素.分析发现,我国总体上校企技术转移效率比较低,各省市差异大;校企技术转移受到了诸如专利、地区人均研发投入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分别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个方面给出了提高校企技术转移效率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国家和各地方科技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在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背景和特征分析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揭示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的机理,进而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科技计划项目的需求,并设计面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旨在为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价值链与大学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产业关系已经从传统的产学分工模式演变为产学合作模式,并使得创新价值链浮现出来。因为生产组织,目标、行为方式、组织结构、价值评判以及研究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大学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价值链中的核心功能定位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必然会发展技术转移。大学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在大学和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