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创新理论,构建了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通过关系学习和隐性知识创造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理论模型。利用253份来自我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正向影响企业间关系学习和突破性创新,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的长期导向正向调节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和关系学习之间的关系;关系学习正向影响制造企业隐性知识创造,学习意图正向调节关系学习和隐性知识创造之间的关系;隐性知识创造正向影响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结果为我国制造企业更好地管理新产品开发的模糊前端阶段,充分利用供应商的创新资源,确保企业突破性创新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在知识型企业创新绩效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基于知识要素构成角度将人力资本分为显性人力资本和隐性人力资本,从知识管理能力的视角,研究了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建立了中介调节假设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显、隐性人力资本及其交互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后者作用大于前者;知识管理能力在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显隐人力资本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对隐性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知识创造对显性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为知识型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管理与知识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运用网络能力高效获取外部社会网络中的组织隐性知识,对提升KIBS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浙江省内213家KIBS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网络规划、配置、运作和占位能力对组织文化型和根植型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两类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网络运作、配置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网络规划、占位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将企业内部要素技术能力融入到开放式模式对创新绩效影响作用的研究中,探讨了开放式创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提出了假设模型,认为企业技术能力在开放式创新模式和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技术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直接和间接通过企业技术能力正向影响创新的绩效。以期为实施高绩效的开放式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供应商参与的制造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制造企业实施突破性产品创新对供应商的依赖关系,从理论角度剖析了供应商参与创新的前因因素、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企业间学习、制造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索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作用,最终构建了基于供应商参与的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要素构成理论将人力资本分为显性人力资本和隐性人力资本,从知识管理能力的视角探究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并建立中介调节假设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显、隐性人力资本及其交互积极明显影响创新绩效,且后者作用大于前者;知识管理能力在人力资本、创新绩效中表现部分中介作用,在显隐人力资本交互、创新绩效中表现完全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对隐性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表现显著的调节作用,知识创造对显性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为知识型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管理与知识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曹鹏  陈迪  李健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742-1748
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分析企业创新网络机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网络能力与企业创新网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能力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内部资源要素对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和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学习能力对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大;网络能力对资源内部要素、学习能力与创新网络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企业内部资源要素和学习能力通过网络能力影响创新网络和创新绩效,资源内部要素和学习能力是网络能力形成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国际研发联盟对中国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理,本文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并提出联盟方式、知识池及联盟网络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研究假设,以74家中国企业在2000-2010年参与的224个国际研发联盟为样本,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合作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而合资则相反;知识池正向影响联盟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并进一步增强研发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紧密的联盟网络关系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为联盟企业推进突破性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合作创新成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企业员工作为外部合作与知识共享的执行主体,可能会对存在于特定合作伙伴间的知识发生意外泄漏,进而降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发挥。以微观的个体层面为视角,剖析关系创新独占性与知识共享非可控性的个体选择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为解释这一问题,基于外部合作"开放性悖论"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假设模型,其中外部知识共享的非可控性导致意外知识泄漏,反之又阻碍了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基于247家来自于广东省高科技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发现非可控外部知识共享通过影响意外知识泄漏降低突破性创新绩效,且这一路径对渐进性创新绩效不具备显著性。另外通过分析开放性收益的边界,表明知识共享的非可控性对不同类型的创新(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存在不同的影响。研究结论建议参与合作创新的企业及其相关人员不仅需要认识到外部知识共享的优势,也需要对其缺陷加以注意,慎重考虑外部合作中知识共享的类型以及与谁共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柯航 《科研管理》2015,36(8):60-67
本文从开放式创新的视角,以虚拟整合网络为载体,探究企业的网络能力通过获取知识资源提高创新绩效的内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195家企业的数据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网络感知能力对网络整合能力和网络调适能力有显著正影响。网络整合能力和网络调适能力对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和隐性知识资源获取具有正影响,隐性知识资源获取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企业只具有感知能力是不能为企业带来很好的业绩,只有当感知能力与企业的流程、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创新是企业获取外部隐性知识和扩大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对企业提高自身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对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和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显著正向影响没有得到证实,但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和认知性隐性知识获取显著正相关;(3)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在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且前者的调节作用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俞兆渊  鞠晓伟  余海晴 《科研管理》2020,41(12):149-159
基于社会网络和知识基础理论,以知识管理能力为中介变量,并打开其“黑箱”,探究企业社会网络影响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内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内部社会网络会依次通过知识创造、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能力的链式传导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外部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外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外部社会网络会依次通过知识吸收、知识连接和知识解吸能力的链式传导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社会网络的交互项也能够通过内部和外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田庆锋  杨清  刘辉 《科研管理》2006,41(1):119-129
本文以控制理论、资源交换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正式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了知识转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组织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74家IJVs的有效问卷。通过逐步层次回归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等方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研究表明,非正式控制对隐性知识转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隐性知识转移在非正式控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在非正式控制与隐性知识转移以及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世彬  黄瑞华 《科研管理》2007,28(2):27-34,92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积累和创造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另外一方面,风险认知和风险管理突破以资源、成本和规模为导向的传统模式,知识在风险认识和风险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而对合作创新知识转移风险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点问题之一。鉴于隐性知识在合作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从隐性知识转移发送方出发,本文研究了合作创新隐性知识转移风险的特点,并运用风险矩阵对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的风险进行研究,同时运用蒙特卡罗仿真对合作创新隐性知识转移中各种不同风险的影响等级、发生概率进行模拟,从而得出了不同风险的风险等级,该结论对于合作创新隐性知识转移中重点风险的防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杰  李新功  李超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914-1919
 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得隐性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的组织间转移。文章以企业为研究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组织间转移的影响因素和途径,认为产学研合作和水平型合作中隐性知识的转移较强且途径比较丰富,但后者受到竞争关系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meas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in the Polish (n = 350) and US (n = 379) IT industries. Conceptually, the study identifies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tacit knowledge development by individuals. That is, the study examines how “learning by doing” and “learning by interaction” lead to a willingness to share knowledge and, as a consequence, to support process and product/service innovation. This study empirically demonstrates that tacit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awareness and sharing) significantly mediate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experimentation and socialization (acquisition) and its final combination (knowledge in action). While such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lready exist, they have not yet been empirically explained and revealed in a single structural model. Further, this empirical approach enabled a demonstration that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of tacit knowledge may occur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with equal success. Even so, the study also showed conscious tacit knowledge’s greater impact on innovation. Therefore, an organizational effort to manage autonomous, informal, and strongly contextual tacit knowledge is worthwhile and creates the capacity for superi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Finally, this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national context influences tacit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the US, “learning by doing” is dominant, whereas in Poland, “learning by interac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are more common. This might be related to factors such as risk acceptance that could be studied in more detail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论文把团队知识异质性分为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团队伪隐性知识异质性、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研究了其通过团队互动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通过团队互动最终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团队伪隐性知识的异质性对于团队沟通、团队知识共享、工作冲突、团队协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最终促进了团队创新绩效;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阻碍了知识共享,引发了团队人际冲突,这些都阻碍了团队创新。调节变量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团队信任能够显著调节团队沟通、知识共享、人际冲突、工作冲突、团队协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激烈的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突破组织边界,通过获取丰富的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不足以促进企业成长,但学界对创新开放度、企业成长与知识获取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不足,为此,以国内31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开放广度与深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不同类型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中,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新开放广度对显性知识获取没有显著影响、对隐性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正向影响;显性知识获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隐性知识获取在创新开放广度与企业成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而得到如下启示:企业要重视开放式创新战略,合理高效利用开放式创新网络;不断提高创新开放深度,有效控制创新开放广度;重视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9.
李随成  李勃  张延涛 《科研管理》2013,34(11):103-113
从供应商网络视角,研究供应商创新性、网络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供应商网络结构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对285个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供应商创新性和网络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此外,制造企业中心性和网络关系强度正向调节供应商创新性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网络关系密度负向调节供应商创新性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制造企业中心性、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内部差异性正向调节网络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网络关系密度负向调节网络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应商创新性和网络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都有积极作用,而恰当的供应商网络结构将促进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