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钱娟 《科学学研究》2019,37(3):436-449
本文通过构建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和包含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函数模型,实证考察中国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1991~2015年中国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和能源要素,偏向资本和能源使用、劳动节约型;要素替代弹性,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节约偏向型;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主要通过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指数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自主创新R&D的经济增长效应最高,技术改进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有偏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中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2.
将影响我国技术进步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通过对C-D函数进行改进,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影响技术进步的多变量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因素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外部因素,其中,教育发展对于技术进步的弹性最大,而外商直接投资最小。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黑龙江省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这为实现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今,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黑龙江省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探索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这为实现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对中性技术进步的偏离导致要素相对边际产出的变化,可能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构造反映技术进步方向偏离指标,从而估算了中国分地区技术进步类型。(1)分解显示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主导了最近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技术进步偏离与劳动收入变迁亦步亦趋;(2)利用系统距估计GMM方法和纠偏LSDV方法对1993-2012年分地区经验研究表明,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具有显著性、稳健性影响;(3)在此基础之上,文章进一步利用Wan(2006)方法分解了分地区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的贡献,结果显示在样本区间内,资本利用型技术可以解释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6.
魏玮  周晓博 《资源科学》2016,38(2):300-310
地区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思路和政策制定者的政策选择,与技术进步方向紧密联系。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方向,以及不同主体面对节能压力和技术约束的最优行为选择,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构建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来拟合不同省份的工业生产过程,并运用199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发现: ① (KE)L形式的CES生产函数更符合省际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但不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KEL形式;② 北京、上海等省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增强型和资本偏向型,适合非能源要素替代的节能思路,天津、河北等省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增强型和资本偏向型,适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思路;③ 吉林、安徽等省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增强型和能源偏向型,需要能源研发补贴政策;山西和内蒙古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增强型和能源偏向型,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资本使用研发补贴,来应对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碳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估算了中国1978—2008年碳生产率,并用拉氏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碳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6%,累计增长249%,技术进步是推动碳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贡献较小.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发挥技术效率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推动产业结构持续演进,是提高碳生产率、发展低碳经济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智能化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CES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和中介检验方法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技术进步总体呈现资本偏向特征,即技术进步有利于资本要素相对边际产出的提高,但近年来,技术进步呈劳动偏向的省份逐年增长;智能化与技术进步偏向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智能化水平越高,技术进步越偏向劳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问题后,负向影响依然稳健;中介检验表明,智能化不仅通过影响要素效率引发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还通过缓解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引致技术进步的进一步劳动偏向。本文结论表明了智能化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改善劳动收入分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盘根 《软科学》1992,6(2):20-24
<正> 本文试用以近十年来我市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样本,利用生产函数,分析我市工业发展的趋势,并计算出技术进步因素在工业总产值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技术进步因素在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中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中,技术进步起了多大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论文从生产函数的一般定义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一般定义出发,借鉴索洛模型的基本思想构建包含技术进步因素在内的内蒙古经济增长模型,同时采用生产函数法和增长速度方程法,测量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有偏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英基 《软科学》2017,(4):27-30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的研究框架理论,探究了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各要素价值份额和替代弹性.实证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边际贡献递减,而农用柴油、农业机械设备的边际贡献递增;劳动用工量的边际贡献递增,且与其他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通过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要素替代弹性等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12.
苗珊珊 《科研管理》2019,40(9):85-95
突破传统经济学的中性技术进步假设,基于2000-2016年粮食产量、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等相关数据,采用技术进步福利效应模型从分配效应与产量效应视角实证分析粮食生产技术有偏演进的福利效应,探讨技术有偏演进---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农户福利变动这一链条的作用机制,试图揭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不同主体福利变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有利于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从2000年的658.77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243.25亿元,但这种改善随时间推移达到拐点后呈逐渐递减趋势。经济剩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采用不同生产要素的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具有非均衡性,消费者与采用生化型技术的生产者获得了绝大多数剩余,采用机械型技术的生产者是遭受福利损失的主体。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差异使得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三大主粮福利分配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评价我国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探索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可行技术路径。基于不同的技术减排机理,将碳减排技术分为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并利用DEA窗口模型对2005一2017年的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能源生产技术研发效率总体上没有取得进步,基本上维持在0.77左右,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从0.58.上升到0.78。(2)不管是能源生产技术还是能源利用技术,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的年份都很少,表明研发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低是造成部分年份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研发效率偏低或波动的主要原因。(3)能源生产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因此,我国应加大煤炭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和加快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领域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相似文献   

14.
影响FDI推进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FDI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技术变革与技术进步功能,就影响(FDI)推进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对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金林  冉茂盛 《科研管理》2015,36(2):107-114
本文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中17个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部分行业呈现出显著的"U"型或倒"U"型关系,其他行业则不存在显著性关系;环境规制对各行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与该行业所属的污染类型无关。最后,本文就如何在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促进各行业生产技术进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中国工业碳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拓展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基础上,运用差分模型将碳排放变动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环保技术效应、生产技术效应、混合技术效应、结构生产技术、结构环保技术以及整体效应等因素,以考察1998-2010年技术进步、工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对中国工业碳减排的贡献程度,结论显示: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能显著降低工业碳排放,而规模效应、结构生产技术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对于高排放行业而言,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对中低排放行业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晓伟  刘则渊 《软科学》2004,18(3):1-3,11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科技进步在微观和宏观经济领域的社会效应,以及科技进步的诸多正向和负向的外部效应,旨在将科技进步纳入经济利益、精神文明以及生态平衡协同发展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18.
赖小东  施骞 《软科学》2012,26(11):90-93,104
结合国家有关温室气体控制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对高能耗建筑产业低碳技术创新有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低碳技术的发展路线、研究理论、绿色低碳建筑评估、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等方面对现有文献归类和分析。最后提出建筑业低碳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