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的存在状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之外,以专家研究成果的形式存在的各种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它是静态的课程,称为“预设课程”;另一种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以教材为主要载体,经过师生加工、选择、丰富了的存在于师生头脑中的“课程”,它是动态的课程,称为“生成课程”。在这种动态的生成课程中,学生的主动  相似文献   

2.
“动态”指事物运动的状态,“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意识,对它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教学中尝试了不少好的做法,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内容、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动态生成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丰富多彩的,更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更追求一种真实、一种自然,只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生成在情理之中。这样,课堂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师生“原汁原味”的思维生发、能力发展的教育情境。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实施新课程以来,“生成”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颇高且“价值不菲”的词语。可以这样说,“生成”,  相似文献   

6.
开放、真实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教案的精确复演。在课堂讲授中,随时会出现教学“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境;在与学生对话中,也会出现“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境;不考虑“生成”问题,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就成了一句空话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动态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8.
所谓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指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课程的因素,包括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状态与行为。课堂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显生机。如何在课堂上捕捉生成性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让英语课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陈力 《农村教育》2006,(1):109-1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对教学方案进行随机应变。为此,笔者认为“软教学”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思想。所谓“软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生硬灌输而提出的.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生成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教学中应该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作机械的硬性规定,创设较大的弹性空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灵活施教。它与以“硬教学”为主的课堂有以下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教学过程是“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安凤吉老师的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正是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它的内部展开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所谓“生成”,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及原有教学程序进行调整,灵活地据情施教,以达到阅读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因材施教?与“见机行事”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辞海》中说,所谓动态即“运动变化的状态”。笔认为,课堂中的“动态”是指与“静态”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教师、学生、环境、资源等都是不断变化的,且多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比较复杂而多变的“场域”的过程。所谓“生成”,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它与预设相对应。它没有既定的、现成的目标,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不再是既定的,高高在上的“圣经”,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不再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教师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而成为“自己课程”的创造。即我们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实践中对小学数学课程动态生成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间,对话互动,交流思想和见解,师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信息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由预设走向生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一项重要举措。然而课改进行了多年,中小学不少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充斥着由教师严格控制的教学过程。教师们为什么害怕生成、拒绝生成呢?需要作些深入的分析探究。教师们拒绝生成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些心理痼疾。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课程呼唤新课堂。我们幼儿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反思、研究、改进,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情境教育”的创导者李吉林老师认为:让师生处于一种情境中,在较长的时间内,或在某一短暂的时刻,这种情境都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即所谓“以情动情,有感而发”,它将成为影响“师”“生”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和力量,能促使教学目的有效的实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刘大春 《贵州教育》2012,(12):29-31
《辞海》中解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一种“自然形成”。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它既不是教材上既定的产物,又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生成的资源。其具体认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而探究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必须保证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讨论交流中探究”。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  相似文献   

18.
韩斌 《新课程研究》2010,(1):69-70,80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学推进过程,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一新理念观照下的动态而又真实的课堂交流过程中,以师生为载体的动态资源将随时随地充盈其中。它时而生动鲜活,充满生命的灵性;时而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时而又靡足珍贵,被称为“来自上帝的礼物”……它推动着课堂教学一直进行下去。对于这些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教师该如何去捕捉、去引导、去驾驭呢?笔者潜心研读了自身、同事们和“大师们”的教学实践,现将所得感悟写下来,以与同行共分享。  相似文献   

19.
李鹏 《教师》2013,(35):8-8
德育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德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沟通和交流,使教师充分注重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激发并运用生成性资源.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它打破了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开放性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不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相对于固定教材和统一教学计划来说.它是生成的。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