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兼职老师,是老师们自嘲的"万金油"老师。在许多专职教师配备不足的农村小学,大多数老师都要兼任几门学科。音乐科也不例外。虽然,经常听到这些老师非常谦虚的自我评价:"我是兼职的,不专业,上不好……"但我认为,兼职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上是有优势的,他们完全有能力自信地去驾驭并享受其乐融融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的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的新情况,师生如何实现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对所带的高一(1)班52名学生进行了"你与教师相处是否有困扰"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师生在情感距离上的困扰程度"比较严重.有54%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倾心交谈";有48%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了解他的忧虑与不安;有4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私的老师";有38%的学生认为"老师常让他感到紧张与不安".  相似文献   

3.
初三化学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老师,老师要重视"绪言"课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但是有很多老师觉得"绪言"没有什么内容可讲或干脆不讲;有些老师讲也只是演示几个实验和讲一些上化学课的要求敷衍了事.我们认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定要上好"绪言"课.  相似文献   

4.
何捷老师的名声,首先是从被孩子们称为"有魔力的作文课"叫响的。大凡语文老师都有一"愁"——作文教学,何老师也不例外。例外的是,何老师勇于迎"愁"而上,用"心"使"愁"变成丰收的甜蜜和期待的喜悦——那便是何老师的"游戏作文"。对"游戏作文"的探索与成功,缘于何老师对"儿童—游戏—作文"的科学认识。何老师认为"游戏的身份非常高贵,它直面儿童内  相似文献   

5.
"好老师"是每个为师者的追求,我认为好老师不在于阅历的深浅,不在于名气的大小,也不在于荣誉的高低,"有信仰、有个性、有温情"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6.
莫让勇 《广西教育》2014,(24):58-59
正笔者曾在桂林市荔浦中学的师生中作调查,了解大家对该校化学老师石秀梅的印象。得到的答案居然十分相似,许多她教过的学生都认为她是个既有气质又有教学智慧的老师。笔者问学生:"石秀梅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智慧?"有的学生说:"石老师总能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人觉得化学并不高深莫测,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近。"有的学生说:"石老师常让我们自己推导出结论,一节课下来,感觉学到了真知识。"还有的学生说:"我很喜欢上石老师的化学课,因为  相似文献   

7.
因工作原因,我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活动,在今日的初中英语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不断地更新,新课程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课堂上还是有一些现象与新课改理念"貌合神离"甚至于"背道而驰",比如初中英语课堂上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点的讲解问题,很多老师还是认为此乃"雷池",也就是说英语课上老师不敢讲语法知识和语言  相似文献   

8.
《拿什么"感动"阅卷老师》":感动"阅卷老师的方法有很多种,用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闫会才老师认为思想、感情、构思和语言最重要。我们觉得有道理,您说呢?  相似文献   

9.
我将这则"遭遇裸站"的新闻读给研究心理学的妻子听.她的第一反应是问:"这个老师是生理老师吗?是美术老师吗?他以前有类似行为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她初步判断这位老师有心理疾患,并认为老师"心理有病"是体罚学生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杜老师: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认为"死"这个字是独体字,也有老师认为是半包围结构,因为在查字典的过程中,知道这个字既可以查"一"字部,又可以查"歹"字部。这个字究竟是什么结构呢?敬请赐教。谢谢!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三中附小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在批改学生的写作日记,看到当中有这么一句:"虽然我摔了一跤,但是捡到了五元钱,这真是傻人有傻福啊。"这个"傻人有傻福"是否有点庸俗呢?这个话题引起了同年级组几位语文老师的兴趣。鞠老师率先发言":我认为不错啊,很真实地表现了学生自己的想法。"我接下去说":不过,有的老师可不这样看,他们认为这样写‘,庸俗’!"一贯沉稳的周老师思索片刻,开口了:"说到这个,我想起了好多年之前,一个学生的高考作文《光明路上不光明》曾经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论。"大家都竖起了耳朵,听他继续讲下去":这篇作文写了当地有条光明路,作者常常看到有乞丐当街乞讨,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2.
"老师说"自古以来就是学生嘴上经久不衰的口头禅,仿佛只要加上这三个字,一切语言就变成了不可巅覆的真理。"老师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主思维,学生可能有一些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性受到了抑制,这也影响到我国科学研究成果中的原创性建树。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走出"老师说"的藩篱,突破思维的窠臼,发挥学生身上强大的潜能,引导学生寻找自我。让学生用审视的眼光看老师,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变"老师说"为"我认为""据研究""据调查"等字眼,让学生找到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  相似文献   

13.
《语文月刊》2015年第1期刊有程秀全老师的《"掩耳盗铃"在事实上不能成立》一文。读后总觉得程老师在成语出处上的解释有些不当之处。现将笔者看法写出,与程老师商榷,也求教于大方之家。"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说道:"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程老师认为,不管是盗钟也好,还是盗铃也好,都必须用一只手去干"盗"的活,而另一只手掩耳。耳有二但手仅一,不可能达到目的。所以,程老师认  相似文献   

14.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下简称"语用")。然而很多老师对于这一规定的理解却有失偏颇,有的老师单纯地把"语用"与"写作"画上等号。有的老师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为了让自己的课与"语用"沾上边,有时竟生硬地挤进一个小练笔,全然没有考虑这个小练笔的设计是否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帮助。笔者认为这些老师的教学有失偏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在惊讶中读完孙双金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很佩服她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质疑,能在课堂上"不拘一格"地提出连孙老师都没能想到的问题,更令人费解的是孙老师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却"迎刃而解"了。孙老师的教学感言是"学生可畏",我也那么认为。  相似文献   

16.
辩证思维     
<正>哲学课上,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是辩证思维?"老师想了想说:"我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吧。有两个学生,一个成绩优秀,一个成绩很差。我准备办个补习班,你认为他们谁会来参加补习呢?"学生脱口而出:"当然是那个成绩差的。"老师摇摇头:"不对,是那个成绩优秀的。因为他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差  相似文献   

17.
评阅作文时,经常碰到这样的句子:"清晨,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该句子里有错别字吗?不少老师认为有,认为应把"朗朗"改为  相似文献   

18.
陈建全 《成才之路》2014,(14):47-47
正笔者听了《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留给自己一些思考。授课老师教学真实,老师先从"忠言逆耳"导入,而后板书较难的词,学生进行注释翻译,教师点评对与错,然后老师疏通翻译全文,学生记笔记。可以说老师将教材的重点和考点落实比较到位,少了公开课的虚假和作秀、比较务实。但我认为语文课如果这样上的话,特别是语文的片区公开课。是选择了难度系数比较低的上法,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上法。我认为不可取,不应提倡推崇。参加研讨会觉  相似文献   

19.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我们连忙冲进教室,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跨进教室,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堂特殊的课,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严肃地说。听到"游戏"这两个字,我们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游戏。老师接着说":请写出你认为最  相似文献   

20.
正老师是个有故事的人,这在我当年还坐在他的课堂上听课时就知道了,但今天才了解到传奇故事的始末,又有了新的感触。初三的"红学周"是老师给我们的一把开启大观园的钥匙,班上掀起了一股红楼浪潮。那本"胖子红楼"我也有幸看过,那种感觉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当时我认为辍学过还能考上陕西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