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我们已投入到一次具有挑战性的课改之中。应该说,课程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设了一个平台。语文教师面对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是一个思考者,一个实践者,一个促进者,一个在语文教学上有新的追求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2004年第1期上曾发表过一篇《新课程语文课堂的诗情追寻》之后,常有一些中青年老师谈及,持赞赏认同者固然占了极大多数,但也有为之困惑,甚而对某些课堂中的所谓诗化之举表示疑虑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钱梦龙语文教学“三主”论的争论,正如刘孝学在《钱梦龙语文教学想讨论述评》(载《上饶师专学报》1991年第6期)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分歧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我认为,纠缠子“主体”或“主导”的概念无助于同题的解决,只有揭示它们的涵义,才能理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秋红 《考试周刊》2012,(39):21-21
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不和谐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期望学生成才的急切心情与学生不听调遣的矛盾.教师“强让”越严重,学生反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而“疏导”就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平常心对待教学工作,以朋友心对待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普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该是与学生心灵相通,与社会天地接壤的“生活语文”。那么,如何做到让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我有以下几个观点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人在一所中职学校任职五年了,所教的高职语文内容少、难度不大,所教的学生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如果每一天只按高职语文的低要求兢兢业业却又盲目而麻木地工作,那么无论工作了多少年,其实都只是工作了一天,因为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长此以往,无论自己还是学生都是不可能有什么进步。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语文教学失败的病根在哪里?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中学语文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到:是“一元化”的思维窒息了语文。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素质”化.“人文”化,语文教学也必须调整原有的面貌.而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这一因素。我的学生不笨,也不傻.更不弱智。他们知道高中的学习很累,很苦.很枯燥;他们也知道踏进高中的校门是为了什么。由此,我觉得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心”。学生人在课堂.可“心”在课堂吗?如果他“心”不在课堂的话.授课教师讲得再好也是徒劳。为此,我再次强调语文教学中“心”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2):28-29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地与渠道。在课堂中,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教育理念、对教育现状的思考都会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将知识更加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小学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在课堂中有效施行"活""趣""实"的教学理念,力求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讲究说文解字,今天我就来解解我的三个“雅号”。说起来挺有意思,从教以来,教友挺多,从白发老者到初出茅庐的新秀,一应俱全。平时除了交流语文教学心得,少不了戏谑一番。于是,我得到了三个“雅号”。之所以打上双引号,因为我起初并不喜欢它们。  相似文献   

12.
<正>7月15至17日,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主办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真语文说课大赛在济南章丘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我作为一个真语文的追求者,全程观看了有关录像和资料,感受到一股"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的清新本真的语文教学风气如春风扑面,让我如醉如痴,真正让我的语文教学找到了"不忘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上强调一课一目标,即每一课都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道理上讲,固然不 错,然而实行起来,这种急功近利的模式化教学要求是违背语文学习规律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语文教学如果拘于一格,就会走入死胡同,而“教无定法”则使语文创新教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旨在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教学常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紧扣教学质量提升这一核心任务。扎实的基本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根基,教师间合作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关键,学校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保障,“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成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5.
依“纲”扣“本”是教学的原则。而目标教学则是由“纲”达“本”的桥梁,也是智力开发及思想教育的结构图。为此我在教学中对目标教学作了点探索。   一、激发情感,紧扣达标   一是设置悬念,导学达标。利用导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达标。如教《桂林山水》时,我首先让学生看图学文,观察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看看它到底是否“甲天下” ?使学生带着“桂林山水是否天下第一”这一悬念来学习,创设了适宜的氛围,学生的思想立刻活跃起来。然后把学生划分为达标小组,通过图文导学,把学生带到山水交融的“舟行碧波上,…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1.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小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例如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充分证明了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的,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学生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2.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蔡启香 《湖北教育》2004,(19):54-54
学生的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纳入新课程的内容,写进教材,实在是一件大好事。社会发展到今天,没有哪一项工作,不越来越凸显出人的口语交际的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让孩子们说起来》。理由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偏离了语文的宗旨,过分重视字词句的教学,过分与考试贴得太紧。作为听说读写四大要素的语文教学,听与说已经完全没有地位了。这是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19.
《误读》一文,可谓惊心动魄,振聋发聩。坦白地说,我教了整整26年高中语文,这篇文章已教过多遍,但可悲的是我也一直这样误读着,误教着!从这一悲剧事件可以引发许许多多严峻的思考,但我能够说明白的,恐怕只有我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老师的有为,为的是文本的重点与特点,为的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为的是学生容易理解偏差或错误的点。语文老师的不为,不为的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点,是与教学的目标没有关联的点,是讲了学生也不理解的点,或者不适合升学考试的点。语文课只有勇于取舍,才能循序渐进,不断融会贯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为"与"不为"成为了当下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