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光中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其《乡愁》一诗有着孙犁先生所言的“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般的美学意味,真正反映出了他的文学功力颇深。现从以下三点《乡愁》一诗的美。  相似文献   

2.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虽不长,却构思精巧,读了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的美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一.情感美这首乡愁诗在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乡愁》一诗,侧重写诗人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游子的绵长的故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3.
<正>余光中的诗歌创作,原是主张西化的,在20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走向了"回归",他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他是一个感情丰富而深沉的诗人,他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都极为细腻、柔绵,《乡愁四韵》便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师:我们今天学习台湾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好的男同学把这首诗读一读。(学生推荐,一男生起立朗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第二届"台湾论坛"发表演讲。在演讲结尾,余光中与台下的听众互动,共同朗诵了他的名诗《乡愁》。有人问他《乡愁》有没有下文?年近八旬的诗人幽幽地吟道:  相似文献   

6.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思乡之歌中的一首。余光中是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后任大学教授,主讲英文诗及现代文学。著有诗集多种。《乡愁》选自1982年第2期《名作欣赏》,这首诗精短却不乏韵味,在鲜明的意象中寄寓了诗人炽热深沉的情感,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不避卑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诗坛的大将,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从题材与内容来看,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母题。诗人的诗作中,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乡愁诗,他的乡愁诗约在百曹以上,乡愁诗是他诗作中最为闪光的珠宝。  相似文献   

9.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 ,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 ,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 ,不避卑陋 ,以飨读者。一、意境美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都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 ,选取了借以寄托情怀的意象 ,表达游子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余诗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对应 ,把母子之思、夫妻之爱、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思乡之情巧妙地串连起来 ,一层深似一层地抒发浓…  相似文献   

10.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建琼 《湖南教育》2001,(17):48-48
新版初中语文第三册选入的《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诗作。余光中,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作为一个在台湾成熟的诗人,余光中本来是一位“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然而由于放逐漂泊,使其诗歌常常神游于牵魂梦绕的故园,吟唱出了一首首“岛屿悲歌”。  相似文献   

12.
自读导言1.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这种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共有的主题。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以及席慕蓉《乡愁》诗的缠绵、细腻。3.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迁移阅读的能力。(解说:乡愁是一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它亘古不息,源远流长,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中生而言,只有反复诵读,细心揣摩,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才可体味其中一二。)自读程序1.播放罗大佑《乡愁四韵》录音带导入新课。2.教师范读课文。(可配乐)3.学生跟读,细心体味。4.比较阅读:(1)这两…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看似十分简单易懂,但是却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实物,将诗中表达的乡愁具体化了,读者阅读时通过实物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想表达出来的情感,本文旨在对《乡愁》这首诗的教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能更深入地领会诗歌表达出的乡愁。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选自《余光中诗选》)余光中,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生于南京。1948年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开始发表诗作,次年转入台湾大学外文系,逐渐成为台湾诗坛的重要诗人。著有《舟子的悲歌》(处女作)《莲的联想》《五陵少年》《白玉苦瓜》《紫荆赋》等十几部诗集。作为一个在台湾成熟的诗人,余光中本来是一…  相似文献   

15.
有游子就有乡愁。乡愁成为历史悠久的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几十年风雨,一湾海峡的阻隔造成人间悲剧,“乡愁”成为台湾诗歌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余光中的《乡愁》是无数台湾乡愁诗中的代表作。了解诗人的经历,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 余光中1928年9月生于南京,1938年作为流亡学生几经辗转到达重庆。1947年高中毕业考入金陵大学,就读于外文系。1948年随父母迁往香港,不久即往台湾。195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2年入伍,1956年退役任教于东吴大学等校。1958年赴美  相似文献   

16.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诗作《乡愁》意蕴深刻,脍炙人口,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7.
乡愁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作品,最脍炙人口的当推《乡愁》。这首诗,因2003年12月7日被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演说中引述,而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余光中本人和他的作品也再次成为海峡两岸媒体关注的热点。这里选发他的《乡愁》,广大小读者一定会喜欢的。  相似文献   

18.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对故土亲人往事的回忆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抗战时随母亲颠沛流离寄寓四川重庆,1949年随父母到香港,1950年去台湾。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悟 ,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 .通过情感熏陶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之情。 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把握。设计思路 :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 ,它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无言之美 ,无尽之意。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以一组偏实的比喻性意象抒发了海外游子对故土故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教者应引导学生走进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