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起优等生,总能让人心情愉快,提起后进生,难免让人心里纠结.要想把后进生转化成优等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老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去帮助学生.让"差生"尽快冲破迷雾,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考试,昂起头来做一个优秀学生.这是咱们老师最欣慰的事情. 一、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差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 由于差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2.
<正>"我已经被爱过了,"爱德华说,"我曾被一个名叫阿比林的小女孩爱过。我曾被一个渔夫和他的妻子还有一个流浪汉和他的狗爱过。我曾被一个吹口琴的男孩爱过。不要对我谈什么爱,"他说道,"我懂得爱。"那个老娃娃说:"我不知这回谁会来要我。有人会来的。总有人会来的。谁会来呢?""我不在乎是否有人来要我。"爱德华说。"那太可怕了,"老娃娃说,"如果你那样认为  相似文献   

3.
爱是春风,爱是细雨,爱是阳光,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有道是: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初识 小奇是班中一个壮壮的小男孩,初见他时留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是他那憨厚的笑容.没想到开学仅仅过了几天,好印象就被打破了.因为屡次作业不做,我把他叫进了办公室.第一次,我摸着他圆圆的脑袋,眼里满是慈爱,微笑着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一个按时完成作业的好孩子.下不为例,好吗?"听着我温柔的言语,小奇一脸懂事,频频点头,一本正经地向我保证:"老师,我知道了,我一定听您的话."可是,很快他的保证就没有被"保证".第二次,我的语气略带严厉:"跟你说过了,完成作业再出去玩,答应老师的事情能做到吗?"同样是认真的答复,然而承诺依然无效.之后,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盯着他补作业.期间我还让班干部一起帮忙,可还是难见起色.  相似文献   

4.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认真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16字给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一线老师都在积极探究高效的学习方法.有的老师经过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实用、有效教学模式:而有的老师对这16字的理解还处于表层,只在它的"形"上下工夫,其结果是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优秀的学生总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差生还是那些差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文章做得太足了,没有抓住16字的"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形"相近,"意"入髓呢?我认为做到"三真"才能达到高效.  相似文献   

5.
王艳玲 《辅导员》2011,(Z3):137
课堂上,我要求每个人都找一个学习合作伙伴,互相当"小老师"认读词语,学生们很快就行动了起来。一个小姑娘跑过来,"老师,她不跟我合作!"我马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了老师们教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大概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好像是改了,但有点花里胡哨,旁边的人看不懂是怎么一回事,他自己其实也没有懂,所以我说这是雾里看花。还有一种状况干脆是老一套,就是换了一本书,他认为这本书跟以前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我说他是依然故我、涛声依旧。一个是"雾里看花",一个是"涛声依旧"。还有的人呢,有人听课了,就给你"雾里看花",没有人听课了,便"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位伟人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也就是说,感情是人行动的动力。一个学生,如果常得到老师的关注,多与他(她)沟通交流,善于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去评价他(她),那么他(她)将会把这份情感转化为永不枯竭的原动力,从而不断进取,努力向上。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感受颇深:善于捕捉学生心理,把握好表扬与批评,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去应对一个个鲜活的、有感情的、有个性的学生。以下是我当班主任期间的几个记忆犹新的教育案例,供老师们探讨、借鉴。“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劳动的……”我刚接这个班没几天。…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场面:"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长大后的魏巍之所以仍记得这个细节,是因为他从"惩罚"中体会到了老师的慈爱.相信类似的细节在我们不少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过,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回味的不是老师的严厉而是慈爱,内心涌起的不是对老师的怨恨而是无限感激.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有位好朋友跑来向我诉苦,他的高中生儿子学习遇到了麻烦,要讨教良方. 中午到家,儿子满脸愤怒地说:"我真得给她一耳光!"我忙问:"怎么啦?谁啊?"儿子的情绪很激动,一口气蹦出了好多话:"今天上数学课,老师对昨晚周练的一道题班上不会的人多而生气时,我轻轻地说了一个'靠',谁知被老师听到了,老师的黑板擦子立刻就飞向了我,并让我站起来,整整训话了5分钟.这老师真恶心!"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下晚自习后,我走进办公室放书准备回家.这时听到有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语文课代表小A.我让她进来坐下.她很紧张,低着头,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有话要对我说,但又有点不敢说.就轻轻地说:"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的就说吧,老师经历的多,可以帮你分析一下."等了一会儿,她终于断断续续地说了起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天脑子里一直想着他,他是体育课代表,我喜欢看他在篮球场上矫健地投球和在足球场上潇洒地射门的身姿.上课时也不由自主地往他那边看,夜里也梦到他.我知道这样会影响学习,也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闲事,可总是不由自主.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些差生的学习总成绩很差,但并不是门门都差.例如有一名差生,六门课总分只考了209分,而数学却得了65分.我问他:你为什么能在数学上获得比别的课好的成绩呢?他答道:数学老师对我好,我喜欢听她的课,上课也专心……这位学生的话,使我很受后发:差生尽管许多方面表现都差,但他们毕竟是有感情、会思想的青少年.他们一旦体验到了教师对自己的真诚的爱,就能把这种体验转化为上进的意志力量.如果我们能在校内为学生找到一位爱学生,  相似文献   

12.
我已经数次看到持下述观点的文章:做着领导或大款的人,往往不是当年在校成绩捧的优生,倒反是在学习上常挨批评的差生,当年的优生而今倒成了差生的雇员。持这种观点的文章作者莫不由此吁请老师们勿以成绩差歧视差生,甚至有人提出对学生(尤其是差生)不能施以丝毫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正>"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从师生关系上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下面的小故事不正是师爱的最好体现了吗?一根丝带的温暖上课整队时发现一只小手举得很高,定眼看去,是二(2)班的一名小女生,一边抽噎一边举着手呢,我走到她的身边,还没问她怎么回事,她已经迫不及待地带着哭音告诉我:"老师,他们都笑我。"我被她这句话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学困生,普遍表现一种心理自卑,性格内向,情感脆弱。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知识点繁杂,词汇的背记,语言的表达及写作任务,都是他(她)们放弃学习语文的理由。作为语文教师,对他(她)们更要多加关爱。教育本质就是爱,同时理解、尊重学生。我们通过努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来激发他(她)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春天。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差生。即在知  相似文献   

15.
一、"和"字造成歧义   "和"既可以做连词,也可以做介词,使用时往往会产生歧义.如:   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2.他和她说:学习上只要勤奋努力、科学得法,就能取得好成绩.   3.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4.在戏剧学院学习时,只有我和他学过弹钢琴.   ……  相似文献   

16.
"差"在哪儿?     
期中考试过后,有些班按名次排位置。也就是说,学习成绩好的在一起,学习成绩"差"的在一起。这样做也许是出于好意。可我一直都想不明白,那些所谓的"差生"在人格尊严上会不会感到"不平等待遇"?他们的心灵会不会受到挫伤?这样做,"差"在哪儿? 其实,"差生"并不是什么都差,他们各有长处呵!我要说:老师,"差生"更需要您的呵护!  相似文献   

17.
“在我举手回答问题时,F老师从来不会叫我;而当我上课讲话时,他总是让我坐在教室最前面的那张桌子旁作为对我的惩罚。那时我感觉到自己很无能。我讨厌这样的事实:老师总是让聪明的学生做各种事,而却忽略了我们差生的存在。”“行为学习理论表明,不强化一个行为就会减少它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梦醒花开     
我爱做梦,每每遇梦,就不愿醒来. 我出身平民,身份卑微,自负的我自然不愿承认这一事实. 梦中,"她"出身"豪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当N次考试考砸,在办公室听老师训诫时,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她":"她"天资非凡,是上帝的宠儿.每次考试都是满分,是老师的宝贝.  相似文献   

19.
《广东教育》2008,(5):55
英国许多中小学都有一帮爱逃学、打架斗殴的差生,他们甚至攻击老师。有关部门因此派遣数百名退役军人进入校园,"教训"这些差生。军人的纪律、行为会对学生  相似文献   

20.
爱心曲──记赵新爱服装裁剪学校校长、全国“三八”红旗手赵新爱徐春林,葛西劝本栏编辑史和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她虽然不是歌唱家、也不善于歌唱,但对这句歌词,她却是情有独钟。因为17年来,她正是以一位老师和一位母性的慈爱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