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因材施教”始于孔子,发展于王守仁、陶行知。进入现代,“教”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材”不仅被理解为学生,而且被理解为教材。文章从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出发探讨如何将“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教育实践中,调和三因素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方面从认知水平、生理、智能、气质、个性的角度谈如何“因材施教”。教材方面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谈,主要针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辨别性知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古语云"因材施教".如何因材施教呢?我想这里的"材"不仅指的是教材,还指的是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需要"的知识,进行教学,从而被学生接受.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呢?作为个体而言,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和基础都不一样,如何从大局出发,从孩子整体"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呢?这还要归结到教材上来设计教学,任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点分别对应着学生的认知需要、发展需要和情感需要,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挖掘学生的认  相似文献   

3.
王艳利 《考试周刊》2013,(33):153-153
<正>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它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  相似文献   

4.
刘彬 《西北职教》2005,(6):49-49,43
一、问题提出 数学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和对过程性知识的理解等三个方面。形成学生数学学习障碍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数学理解障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文从西安市43中初一年级8个班共400名学生中选取被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知识到语文能力,要经过三层裂变——在实践经历中理解陈述性知识,在情境体验中建构操作性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策略性知识。只有经历这三层裂变,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当前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理解的差异,使得语文知识教学有被淡化和取消的趋势,但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基础,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给语文知识教学一个恰当的定位。这里的知识是指认知心理学广义的知识观。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36):170-171
本文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方面来探究物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借鉴心理学中关于知识分类的方法,对物理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进行分类,并且提出了物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教学模型。本文以"物质的密度"一节的教学案例为例,来探究物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利用现代知识观来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有利于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知识的类型。根据程序性知识的特点,结合程序性知识和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程序性知识"在计算机教学中需考虑的几个环节,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在各学科中,理论上的讨论已蓬勃发展,但在具体案例中的实施,却缺乏一些典型的实例.本文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中,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过去已学习过的知识,展开讨论,展现学生如何利用这些原有知识,通过层层推导,建立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陈述性知识模型,通过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从而建立实验设计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等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我国对于外语,尤其是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基于多年来国内"哑巴英语","只能看不懂听"等问题,英语视听说课程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视""听""说"能力。程序性知识相对于陈述性知识来说更多地注重掌握概念后的整体运用能力,如何将程序性知识教学运用到视听说教学上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以新视野教材第三册"our globe is in danger"为例,简要阐述了程序性知识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走班制”是按照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愿望自选班级上课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对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走班制”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在素质教育探索中产生的一种以发展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为核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因材施教原则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被确定为一个指导性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教学原则,影响当代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师的教育实践。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应用因材施教原则是一个解释、理解、应用的统一的过程,对因材施教原则理解中存在权威的前见。从历史的角度诠释,因材施教原则是:历史中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下的产物;继承孔子的分类教育思想,也是精英教育思想的延续,其目的是"选材"。所以教育工作者应用因材施教原则时,总会进入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3.
浅入深出——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成人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以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为评判标准,通过对“深入浅出”一词中“深”与“浅”的不同理解和注释,重新思考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提出“浅入深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他使普通平民也可以受到教育。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并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5.
孔子“因材施教”及其现代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主张并实行“因材施教”的大教育家 ,时至今日仍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文章重点分析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依据、基础和具体实施方法及其现代应用价值和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济类学科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上。特别要注意如何反映中国特色问题和科学的新发展问题。在本科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是一个常常被忽视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应该得到大力提倡,特别是关于教育者的因材施教,更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大学因"才"施教有着强烈的时代适切性和紧迫性。文章首先辨析因"材"施教与因"才"施教,正本清源,还原孔子创立的因"才"施教教育思想。然后,从大学教育的本质出发,引出大学教育因"才"施教的必要性。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因"才"施教。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首先分析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接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良好课堂氛围、"讲""练"结合以及因材施教4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现代教学理念是对教师的时代要求,从高职教育中因材施教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探讨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任务和不同的学习环境,需要不同的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利用认知风格中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理论指导阅读教学有其重要意义。教师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的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对学生认知方式的了解和尊重,能使自己的教学特点与学生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