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体后空翻三周是技巧运动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1981年世界杯技巧比赛中,苏联运动员拉少林第一次完成了这个动作,但质量并不理想。1982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中,拉少林用“挺二周挂小翻接团三周”来参加比赛,虽然难度值提高了,但单个动作的难度却降低了。“屈三周”之所以很少被用来比赛,这主要是难度太高,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动作的把握性不大的缘故。我国男单第二套有“1080旋”,难度上占了优势;但第一套只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屈体后空翻三周是技巧运动中的一个高难动作。1981年世界杯技巧比赛中,苏联运动员拉少林第一次完成了这个动作,但质量并不理想。1982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中,拉少林用“挺二周挂小翻接团三周”来参加比赛,虽然难度值提高了,但单个动作的难度却降低了。“屈三周”之所以很少被用来比赛,主要是因为难度太高,要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动作的把握性不大的缘故。我国  相似文献   

3.
继苏联技巧运动员本德列尔于1974年最早完成高难翻腾动作——“团身后空翻三周”(“团三周”)以后,苏联体操运动员特卡切夫1980年奥运会上首次在自由体操中完成“团三周”,从而使自由体操向更高的难度动作发展。我国技巧运动员1981年攻克“团三周”,这以后这一高难动作在技巧运动中普及。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体操运动员中至今尚未有人完成这一高难动作。为了能使“团三周”早日出现在自由体操中,本文从有关资料的分析和技巧运动员“团三周”教学训练的经验总结中,对自由体操“团三周”技  相似文献   

4.
在80年全国技巧锦标赛中,我们对单人项目的空翻两周动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统计,从表一、二、三统计的情况分析,我国运动员空翻两周的技术,不论是翻转速度、高度(男单第二周高于第一周并且是直体落的有八个,女单有四个)、腾空时间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这说明我们已具备了发展后空翻三周动作的条件。为了群策群力攻克后空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视频观察和运动学研究方法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滕海滨完成双杠屈体后空翻2周下的技术特点及运动学规律,从支撑摆动、腾空屈体2周和落地3个阶段剖析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技术细节.研究结果显示,支撑摆动推离杠的时机和方向、身体重心抛物线腾起的角度和速度、腾空的高度和向后屈体2周的翻转速度以及落地前伸髋的幅度和落地时的缓冲动作是完成好该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早完成团身后空翻三周(以下简称“后三周”)是苏联技巧运动员本德列尔。他在1974年全苏冠军赛及当年的第一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上都完成了这个动作。以后,在历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和世界杯比赛中,“后三周”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已发展成屈体后空翻三周。1981年莫斯科五国技巧邀请赛中,苏联运动员已把“后三周”挂串在成套动作中,进一步提高了成套动作的价值。值  相似文献   

7.
前言随着技巧、体操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人跳跃和自由体操项目中的翻腾动作难度越来越高,目前正继续向着更多的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以及更高难的旋类动作发展。在完成高难度翻腾动作的诸技术环节中,起跳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环节。许多专家对起跳技术的一般规律作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随着翻腾动作难度的增加,起跳技术应有什么变化?技术上应提出什么新的要求呢?有关的研究还不多见。而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现有高难度翻腾动作的质量和进一步向更高的难度动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跳马远端屈体腾越接屈体后空翻,是我省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毛主席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示下,为迅速赶超世界体操水平,正在尝试的一个在难度表内从未见过的难新动作。尽管目前还没有脱保,但从运动员的掌握情况来看,这个动作完全可行。我们现把训练中的一些探讨和肤浅的体会介绍出来,希望在攀登世界体操高峰的道路上,能有更多的人试学、掌握这个动作。一、动作要领:该动作和跳马前手翻接前空翻、侧手翻接后空翻等许多动作一样,是利用第二腾空来完成的。除了和跳马其他动作一样需要高速助跑和有力的起跳外,它的主要技术环节有如下两点:①第一腾空:第一腾空的起跳角不宜太高,约30°  相似文献   

9.
苏联技巧专家乌·恩·库雷斯和乌·阿·斯卡昆二人,在借鉴享有盛名的斯达维罗波里高级技巧单跳运动员训练中心成功的教育训练经验基础之上,已研究出高难和突破性难度技巧翻腾动作的新教法。这种新型教法业已经过运动实践检验,结果证明它是卓有成效的。该教法的突出特点是贯彻如下两个原则:1、在简化条件下完成超难度动作;2、在加难条件下完成教学课业。所谓超难度动作,系指在简化条件下(主要是利用专门练习设备)完成比所学动作难度更大的同类及其他结构类型的动作。其教法涵义主要在于,使运动员具有超量的技术与  相似文献   

10.
“团身后空翻三周同时转体1080°”动作,简称“后三周1080°团旋”(本文中简写成“3—1080°”),是目前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最多的旋翻,且只在蹦床上完成,如蹦床世界冠军获得者法国的里奥内尔·皮奥利内1985年5月在杭州、上海表演时,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本文在表演现场取得该动作的电影资料,经数据处理得到各项运动学参数,据此对蹦床“3—1080°”动作的起跳、腾空  相似文献   

11.
对自由体操直体后空翻720°“旋”的动作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成动作中人体空翻翻转不够、人体空中转体不够、空翻高度不够,空翻转体人体“松腰”、空中人体收腹过大的情况下,教练员采用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选题依据“团身前空翻三周”,(以下简称“前三周”),是由中国运动员创造的技巧单人项目的高难动作,一九八六年被国际技联技术委员会确定为男单第一套最高难度的空翻动作之一。广东姚志华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试作该动作的女运动员,这无疑是我国女运动员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开拓之举。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对“前三周”动作的主要环节——起跳阶段的动作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找出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运动技术特征、探索相对合理的“前三周”起跳技术,为运动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3.
自由体操后空翻三周动作,从一开始的小翻跳,就要为空翻的翻转高度和速度创造条件。要求小翻向后的速度要快,推手要有力;空翻中团缩身体的动作要快,姿态要正确;第三周要求身体再紧团一下,在下落中完成310°左右的翻转,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影片解析方法对江苏体操队田家勤在198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的预、决赛中成功和失败的“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进行了技术诊断,探讨了该动作的一般规律,并根据有关单杠“飞行”动作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计算机模拟,探索了他完成该动作的最佳化问题,最后对把该动作发展成为连接性动作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影片解析和生物力学分析法,对单杠“屈体前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振浪、撒手腾起、空中翻转及再握四个技术环节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后旋下”的关键技术是要解决好翻转速度。撒手腾空阶段靠摆动,第二周空翻靠内力。晚转体有利于保持翻转速度。正确运用头部技术是高质量完成动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同步测试手段对“手推抛后空翻屈体两周下”动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目前世界各国对该项动作的定量研究还很少见,特别是女双的该项动作定量研究还未见到。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技巧运动同其它一些竞技性运动项目一样,必须不断的创造难新动作,尤其是单人项目,一套动作中只有几个空翻动作,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动作。如果没有新颖独特的难新动作,不仅不能给裁判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不能给对手造成威胁,因此,不断发展难新动作是单人项目的灵魂。我国优秀的女子单人运动员黄瑞芬(第五届世界杯技巧赛上两枚金牌获得者)在去年五月全国技巧赛上首先使用了团身后空翻三周这一高难度动作(以下简称后三周)。本文通过对黄瑞芬学习完成后三周动作的训练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其它运动  相似文献   

19.
踺子团身后空翻是男、女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项目的基础动作之一,是高难度后空翻动作的基础。目前后空翻动作在男子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中已经发展到了后团身二周转体720度和后团身三周的高难动作。由于争夺冠军的需要,人们更重视对高难动作的分析研究,这是很自然的。然而高难动作奠基于基础动作之上,对基础动作进行研究,一可为高难动作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少年运动员这一基础动作,对改进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二可为研究高难动作提供指标和方法。近年来在体操运动中,器械体操和支撑跳跃的科研工作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象观察、动作录象的拍摄、录象解析的方法,对世界男子跳马冠军陆斌完成的侧手翻转体90°屈体后空翻2周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陆斌完成的侧手翻转体90°屈体后空翻2周的动作技术是成功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