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光学中的成像问题和光的传播问题通常考查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光学作图;二是数理结合.请看下面四例:1.平面镜成像规律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例1一般人脸宽(包括两耳)约18cm,两眼的光心相距约7cm,两眼光心离头项和下巴  相似文献   

2.
1.制作材料 凸透镜一片,圆形平面镜两片,圆形毛玻璃一片,双层硬纸筒一个。 2.制作要求 凸透镜直径,平面镜直径,毛玻璃直径,外层纸筒的内径都相同,约5~6cm。凸透镜的焦距约10~15cm。双层硬纸筒的长度25~30cm。根据三个镜片之间的距离可把内层纸筒分成四段,便于固定三个镜片。  相似文献   

3.
1.点P为直线l外一点,点A、B、C为直线l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到直线l的距离是().A.2cm B.小于2cm C.不大于2cm D.4cm2.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 计算 :( - 2 ) 2 - 5=.2 在函数 2 -x 中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3 已知a =3,b=6 ,那么a和b的比例中项是.4 已知梯形的上底长是 3cm ,它的中位线长是4cm ,则它的下底长等于cm .5 已知梯形的底面半径为 4cm ,高线长为 5cm ,那么它的侧面积为cm2 .6 甲、乙两人比赛飞镖 ,两人所得平均环数都是5环 ,其中甲所得环数的方差为 5.1,乙所得环数如下 :2 ,x ,5,7,8.那么成绩较为稳定的是(填“甲”或“乙”) .7 光线以如图 1所示的角度α照射到平面镜Ⅰ上 ,然后在平面镜Ⅰ、Ⅱ之间来回反射 ,已知∠α =6 0° ,∠…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1.关于平面镜成像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平面镜成像一定与物等大 ;  B 物距平面镜越远 ,则平面镜所成像越小 ;C 物的位置不在平面镜的正前方 ,而是在平面镜的侧前方 ,物仍能成虚像 ;D 如果甲能通过平面镜看到乙的脚 ,则乙也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的脚2 .如右图所示 ,EF、MN是长方形玻璃砖的两平行光学面 ,将玻璃砖置于空气中 ,一细束光斜射到EF面上 .当θ逐渐增大时(θ <90°) ,下面关于是否发生全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EF面上不可能 ,在MN面上可能 ;B 在EF面上可能 ,在MN面上不可能 ;C…  相似文献   

6.
处在互成直角的两个平面镜夹角中的物体,在两个平面镜中共能成几个像?经过分析一共能成三个,见图1.若两个平面镜的夹角是60°,处在两个平面镜夹角中的物体,在两个平面镜中一共能成几个像?经过分析,能成五个,见图2……,据此,有人推出:若两个平面镜的夹角为α,则处在这两个平面镜夹角中的物体,在这两个平面镜中一共能成N=360/α-1个像。如有的习题集的解答就是运用这个公式。式N=360/α  相似文献   

7.
根据平面几何哈伯尼定理,在点球模型中找到球的等效电荷,再由平面镜成像和两球电场,处理板球击穿电压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高中物理“光的偏振”教材内容可利用光线在玻璃表面上反射所产生的偏振光,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反射式偏振光观察器。制作的方法是:将平面镜和普通玻璃片按下图(侧面图)装在30×60mm的长方形硬纸板或木板筒中(筒长20cm)。玻璃片和平面镜的尺寸约为30×65mm,玻璃片CD背着平面镜AB的一面打毛后涂黑。把眼睛放在BD之间朝前方“远”处观察,进入筒中的光线由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平面几何哈伯尼定理,在点球模型中找到球的等效电荷,再由平面镜成像和两球电场,处理板球击穿电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昌领 《物理教师》2005,26(2):0-31
题目:如图 1,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 MN,在平面镜前45 cm处有一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的平板 ab,在ab靠镜一侧有一点光源 S,现要在离平面镜 5 cm的PQ虚线上的某一处放一平行于平面镜的挡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到 ab 板上的AB 部分.已知: SA= 45cm,AB=45 cm,求挡光板的最小宽度是多  相似文献   

11.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C.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发散光束. D.光从水中射向玻璃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 2.入射光线d经过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如图1所示。O为入射点,b为出射光线,现在把两平面镜以过O点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轴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α,则:( )  相似文献   

12.
一问:平面镜对光路的控制有何规律?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1.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平行,如图1所示。2.会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会聚,如图2所示。3.发散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发散,如图3所示。可见,对于平面镜,若入射光线平行(即平行光束),则反射光线也平行;若入射光线会聚(即会聚光束),则反射光线也会聚;若入射光线发散(即发散光束),则反射光线也发散,也就是说,平面镜不能改变光束的性质(平行、会聚或发散),但能改变光路,即改变光束传播的方向和路线。二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的却是景物的“倒像”(…  相似文献   

13.
实脸名称:光的直线传格和反扮实脸。实脸目的:了解光派、光的传播和反针。实脸器材:纸盒,玻瑞片,坟奋,纸筒,平面忱, ·从色纸,白色纸,手电筒。实脸步骤1.点燃坟香放入纸盒内,并用玻 瑞片盖好;2.用利器把纸盒一端钻一个小 洞,并用手电简从这个小洞向 盆内照去;3.透过玻瑞片观察;4’.用小纸片播在手电筒与纸盒之 间,再透过玻瑞片观察;5.用纸筒看竖在讲台上的蜡烛 (点燃);6.把纸城折禽后,再通过纸筑清 蜡效;实脸现象纸盒内有一来)不见T可见(不见(7.把书背粉光竖起;8.拿平面镜迎粉光,时粉书页;9.将平面镜换成白纸,10.将白纸又换成双纸。结论:光…  相似文献   

14.
平面镜成像光路作图是光学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以下是初中阶段这类题目的题型及解法.1.两线、一面定物(像)型特点:已知两条光线(如两条入射光线或两条反射光线或一入射光线和一反射光线)的位置和平面镜的位置.确定物或像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所用器材:小平面镜一块(长边尺寸不宜太小),两边可嵌在两块泡沫塑料上,让平面镜能够垂直立在桌面上.再用纸剪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任意三角形.实验具体可分为三步进行. 一、剪一张正方形纸,放在平面镜前桌面上,如图1(本图为俯视图,下同)所示.其中M为平面镜,abcd为正方形纸,纸的ab边紧靠平面镜的法线.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与解解这一题时容易错选(B).物体离眼睛越远,看起来就觉得越小,当平面镜远离脸时,脸在镜中的像与眼睛的距离也会变大,像看起来就会变小,所以人眼能看到的像的范围会更大.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分析图1,AB表示人的脸,A,B’表示人的睑在平面镜中的像,MN表示平面镜,Q点表示人的眼睛,C,D’表示人眼通过平面镜片看到脸的像的最大范围):无论镜子离人近、远,总有  相似文献   

17.
1 神同、形似的两道习题笔者近日从某课外参考书上见到这样一道习题(以下简称例 1 ) :若将电影银幕换成平面镜 ,则A .所有人都看不成电影 .B .中间的观众能看成 ,两侧的观众看不成 .C .两侧观众能看成 ,中间的观众看不成 .D .所有人都能看成电影 .乍一看 ,此题与初二物理教科书 (人教版 )第 60页的习题 9是类同的 (以下简称例 2 ) .该题题目为 :晚上 ,在桌上铺一张白纸 ,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 .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从侧面看去 ,白纸被照亮 ,而平面镜却比较暗 .做做看 ,并解释为什么 .这里两题所涉及的物理情景是类似的 …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分析两个互成角度的平面镜间的成像情况 :如图 1所示 ,平面镜 OM和 ON互成 α角 ,物点 S与交点 O的连线与平面镜 OM成 θ角 ,与平面镜 ON成 β角 .根据平面镜成像性质可知 ,要使物点 S在第一个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S1能通过第二个平面镜继续成像 ,那么第一个像 S1必须在第二个平面镜前 ,且第二个平面镜应处于第一个像S1的可见区域中 .因此 ,必须使发光点射向第一平面镜的光线的反射光线能够射向第二个镜面并且再次被反射成像 (只要物体在平面镜前 ,我们就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的像 ,但由于物体在平面镜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 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即像 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在解答与平面镜成像有关的 一类问题时, 若将物体与物体所成的像转换为轴对称 图形, 把平面镜看作对称轴, 往往能化难为易, 化繁为 简.下面举例来说明. 例1.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 以1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1m/s. 分析与解: 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 当人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则像也是以1m/s的速 度靠近平面镜.因此, 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2m/s. 例2 如图1所示, AB是放在平面…  相似文献   

20.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以及它们的推论称为圆幂定理。圆幂定理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圆幂定理建立关于未知几何量的方程或方程组,然后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得未知几何量的值。 一、应用相交弦定理或其推论解题 例1 已知⊙O的弦AB=8cm,弦CD平分AB于点E苦CE=2cm,则ED的长为( )。 (A)8cm (B)6cm (C)4cm (D)2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