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上叟 《武当》2000,(5):59-59
39、张桐1917年生,河南开封人,国家高级武术教练,国家级武术裁判,曾任西安市人民体育场武术教练。系中国武协委员、陕西省暨西安市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安市政协委员。自幼师从芦宾、芦申习洪拳,后师从陈泮岭、郑汝平习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等,并得到黄柏年等名家的指导。1934年,代表河南国术馆参加华北运动会擂台赛,获“武士”称号;1953年,参加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获优秀奖。  相似文献   

2.
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文化”与“武术”,由于视域的不同,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武术”作为现实存在的“技术”形态,表现的更为真实、直接,以技击、表演、比赛等形式存在于社会普遍认知之中。而“武术文化”则侧重于“非技术”的成分,注重“武术”的文化体系、艺术审美、价值功能等方面。两者既非包含与包括,也非融合和互补,而是角度不同的思考与认识。“武术”称之为“武术文化”,源自武术的“中国性”及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因。从广义上,武术文化包括文化遗产中的武术、体育领域中的武术、影视中的武术、文学中的武术、学校教育中的武术等;从狭义上,武术文化专指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武德要求、传承制度等。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共同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融合性。  相似文献   

3.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的“标准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准化”在我国最早存在于经济领域,体育领域的标准化以1989年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为标志。当前,武术的标准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武术段位制和竞技武术方面。2009年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为具有文化、艺术、体育等多重属性的中国武术提供了标准化发展的战略依据。“标准化”将是武术普及和国际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理顺武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确立与“大武术观”相适应的广义武术概念,首先剖析了狭义的“体育武术”概念存在的问题,在回顾武术的体育化进程的基础上,剖析了“坚持武术属于体育范畴”的几个典型观点分别存在的问题,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武术内容都属于体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或是将来,体育都不能涵盖整个武术。基于以上讨论,遵循形式逻辑界定概念的原则,提出广义武术的概念:武术是源于中国的围绕技击而拓展的徒手或持械的人体运动文化。  相似文献   

6.
武术在奥运之路的进程中面临了“保持传统”与“继续西化”的两难境地,在选择“文化之路”还是“体育之路”中,中国武术依然选择了“全盘西化”的“奥林匹克”之路。但武术是一个体系庞大的文化体系,在力争进入奥林匹克之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尊严,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渐进而行。鉴于武术的多元性,武术的发展也需要多条道路,既要重视“体育之路”,更要重视“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西方体育在中国的演进及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0年以前,中国自我发展了“艺、体、用”三位一体的优秀文化遗产———传统武术;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等表现形式。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在分化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8.
武术发展分化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840年前,中国自我发展了“练为战”的军事武术和“艺、体、用”三合一的传统武术;1840年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中国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发展过程的分化是自我调适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对传统武术的相对忽视就是其中较典型的现象之一。作为武术之源的传统武术问题,不容回避、不得回避。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来自全国各地的33个院校的40余位与会代表反映的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生源的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培养模式单一、专业知识面窄,就业率低等问题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第一,增设武术语文课及师范类课程,改革外语课;第二,积极构建全新的技术培养模式,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武术的整体,立足于培养“通才”,而非“专家”;第三,着眼于国家和民族大业,积极呼吁武术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单列开设、武术走进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从而为该专业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0.
武管 《武当》2004,(12):60-62
一九五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把武术提到了新中国体育工作的议事日程。一九五二年:6月,毛泽东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书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并号召人们做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教育思想视角,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对武术在中国近代社会背景下彰显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进行爬梳。研究认为,武术“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是中国武术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下,尚武教育之风开始盛行。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被认为与国家兴衰、民族危亡密切相关。武术“强种救国”教育思想开始滋生。在自然体育观影响下,武术“健身强体”教育思想开始繁衍。近代中国开始从注重武术技击功能向挖掘武术体育意义上的健身功能转换,开始用新的理念、整理与研究武术。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为了加强中小学武术教育,早在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新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就列入了武术内容,不同时期又不断地编人大纲、列入课程、制定教材,时至今日却在学校中并没有实现根本的普及,甚至许多学校“名存实亡”。本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当前在小学体育课武术教学中所面临的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为小学武术教学的普及与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剑  邱丕相 《体育科学》2007,27(5):92-96
目前,武术发展已进入“瓶颈”,如何理解“瓶颈”中文化异化现象并使武术走出低谷,从哲学、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评析、反思武术的实存,透视武术的发展则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研究认为,武术定位已经游离,武术价值的实现进入“瓶颈”,武术衰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退让西方文化的现象。人们应该警醒,武术之内在文化涵养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体育所不及,保持这种艺术修养和泛和谐的“天人合一”价值观是武术真正的不朽文明。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阐明了全球化背景下,武术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武术发展要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武术的维系上,把武术产业放在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建构武术产业体系;第二,武术的传承上,要参与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在世界范围内传承;第三,武术的积累上,要有创新精神,注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横向积累。  相似文献   

15.
马文国 《中华武术》2005,(10):18-20
2004年11月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邱丕相教授带领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几位博士研究生在闸北中学与上海市特级教师、华东师大兼职教授、全国“五二”劳动奖章获得者、闸北8中校长刘京海先生举行了座谈,主要就当代武术教育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提出在中小学普及推广武术的想法和具体步骤,并生发联手合作的意向。我们认为,不论是中国体育教育的特色形成还是武术教育在中小学的生根开花,都呼唤着武术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对话和携手合作。  相似文献   

16.
阮纪正 《武当》2008,(10):28-31
(接上期) (1)武术本来不是体育 体育学名“身体敦育”,概念源出于卢梭的《爱弥儿》,法语原文为“Education Physiquw”,英语表述是“Physjcal Education”,不包括高水平竞技运动“Top Level Sport”。现代人一般把武术归于体育,并把它定位于一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确实具有不少体育属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面临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鹏 《中华武术》2003,(2):45-4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无论是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在全民健身运动方面,中国武术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空前的。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武术的奥运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即将举办,中国武术有望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武术界几代人的梦想有望成为现实;在全民健身方面,武术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健身方式,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从事武术锻炼的人口有六千多万,武术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大运动。  相似文献   

18.
燕侠 《中华武术》2005,(6):48-49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武术年,重头戏当然是十运会武术比赛。一进4月门,十运会武术套路和散打预赛就在石家庄、太原、西安等地拉开了战幕,一时间,刀光剑影,杀声震天,把个桃花灿烂的春天震撼得落英缤纷。与此同时,一场由民间组织的武术邀请赛——“中国长安武术跆拳道邀请赛”,也于4月8日悄然在古城西安登场。此次比赛由西安市长安区文体局和教育局主办,  相似文献   

19.
武术电视传播:文化为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讲用 《体育科研》2009,30(4):55-58
中华武术是受中国传统儒、道、墨、释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讲求武德伦理、自修兼济、艺术审美,蕴含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墨家的非攻思想,道家的自然思想,佛家的救世思想,强调身心一元;目前中国电视对武术以固定化栏目传播的主要是技击武术。对武术技击的放大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戕害了武术文化,导致了受众对武术的误解,从长远来看不刹于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武术电视传播需以“文化传播”为魂,采用“文化、技击、艺术”等多元传播形态,运用多种节目形式展现武术的“原貌”与“全貌”。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问卷调查和实验对比的基础上,构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武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武术课堂教学和武术课外锻炼有机联系在一起。实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武术技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