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最早完成团身后空翻三周(以下简称“后三周”)是苏联技巧运动员本德列尔。他在1974年全苏冠军赛及当年的第一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上都完成了这个动作。以后,在历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和世界杯比赛中,“后三周”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已发展成屈体后空翻三周。1981年莫斯科五国技巧邀请赛中,苏联运动员已把“后三周”挂串在成套动作中,进一步提高了成套动作的价值。值  相似文献   

2.
张民高难技术动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民在近几年的训练和比赛中,技术有较明显的进步,曾蝉联1993年和1994年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获第4届亚洲花样滑冰锦标赛男子单人滑冠军,在上述的几次大赛中,他都成功地完成了三周半联后外点冰三周跳,并且,在第17届冬奥会和第4届亚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均完成了后外点冰四周跳的高难动作,张民已熟练掌握了三周半跳联后外点冰三周跳;后外点冰四周跳也基本能运用于比赛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完成这两个动作的稳定性和质量,总结技术经验,为将来的其它四周跳训练做好准备,现将张民的这两个动作进行分析,供正在学习和训练此类动作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考,以期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70年代的花样运动员,都有丰富的世界比赛经验和十几年的训练历史,他们将花样滑冰推向了新的高峰。77年日本运动员完成了勾手三周跳的高难动作,78年加拿大运动员塔依罗尔首次完成了三周半跳的高难动作,至此,花样滑冰的技术难度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在79年世界比赛和今年的冬季奥运会上技术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陈瑞琴 《体育学刊》2012,(5):123-126
对第10~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与世界各项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所选的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数量和分值上均高于世界前3名选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类型主要偏重于屈体分腿跳类,动作的完成比世界优秀运动员选用的科萨克跳类的难度大;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前半套,而世界优秀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后半套,这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及下肢动力性力量的要求较高,这说明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下肢动力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统计与文献资料法对200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参加跳马比赛运动员的动作类型、起评分与完成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与1999年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比赛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跳马的整体实力处于世界较高水平;李晓鹏与肖俊峰两名运动员的2跳动作都为10分起评,而且完成质量好,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男子跳马最优秀的运动员。虽然我国有较多运动员能掌握10分起评,但完成前团2周这一“潮流动作”的人数不算太多,完成情况的姿态、高度与落地环节的整体规格不太高。建议今后训练中对动作姿态与高度应高要求,把落地环节作为高水平跳马运动员的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6.
花样滑冰的跳跃动作主要分为两大类:刃类型跳(单足起跳)和点冰类型跳(双足起跳)。上述两类跳跃完全主宰了花样滑冰自由滑的全部跳跃内容。根据每年世界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的情况看出,点冰类型跳在自由滑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它对提高全套自由滑的难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取胜的关键内容之一。在三周跳中,尤其是后外点冰三周跳,几乎是每名运动员在自由滑比赛中所必做的动作。例如:在1978年世界男子单人滑比赛中,共完成了60个三周跳,其中有24个后外点冰三周跳,占三周跳总数的40%。在女子  相似文献   

7.
单杠720°旋下(团身后空翻二周转体720°下)是当前世界体操坛上少见的高难度下法。在1978年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只有日本运动员尾山采用这个下法,在1979年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前五名的强队中只有我国运动员童非一人采用这个下法,1980年奥运会单杠决赛中也没有  相似文献   

8.
采用调查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资料研究法对第33届、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27届奥运会男子跳马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与中国队进行了对比与研究。结果表明:男子跳马高难动作的类型趋于多样性,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半和冢原团身后空翻2周是当今跳马所采用的两个主要动作;要夺取跳马比赛的金牌,两跳的起评分均需达到10分起评。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掌握了双10分起评的不同类型动作,但运动员落地的稳定性仍不高。  相似文献   

9.
对21世纪世界男子跳马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涵劲 《体育科学》2000,20(5):43-45
以1997年与1999年两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为研究材料,采用录像跟踪与数理统计法,对世界男子跳马运动员的动作起评分、动作类型与完成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掌握“双10分”起评的动作,以跳“空翻两周”为主流动作,追求动作姿态美、腾空高、落地稳综合技术指标的完成是21世纪世界男子跳马发展的总体趋向。  相似文献   

10.
女子跳马手翻转体360°这个动作,自1972年在慕尼黑举行的第廿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体操比赛中出现,至今已10年。在1972—1975年间举行的世界锦标赛和其他的一些比赛中,这个动作是自选动作中用得最多的,也是难度中最普及的一个动作。然而从完成动作的情况来看,除了少数运动员完成得很好以外,大多数运动员完成得都不太好,主要是由于转体时身体不绷直,转体的速度慢,推手的力  相似文献   

11.
屈体后空翻三周是技巧运动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1981年世界杯技巧比赛中,苏联运动员拉少林第一次完成了这个动作,但质量并不理想。1982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中,拉少林用“挺二周挂小翻接团三周”来参加比赛,虽然难度值提高了,但单个动作的难度却降低了。“屈三周”之所以很少被用来比赛,这主要是难度太高,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动作的把握性不大的缘故。我国男单第二套有“1080旋”,难度上占了优势;但第一套只能完成  相似文献   

12.
屈体后空翻三周是技巧运动中的一个高难动作。1981年世界杯技巧比赛中,苏联运动员拉少林第一次完成了这个动作,但质量并不理想。1982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中,拉少林用“挺二周挂小翻接团三周”来参加比赛,虽然难度值提高了,但单个动作的难度却降低了。“屈三周”之所以很少被用来比赛,主要是因为难度太高,要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动作的把握性不大的缘故。我国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单臂类”动作的价值: 我国运动员童非、邹利敏,苏联运动员特卡切夫在沃思堡世界体操锦标赛和我国第四届全运会体操比赛中,成功地完成了单杠单臂向后大回环。这个新动作的脱壳而出,不但使观众喝彩,而且引起了体操界的普遍重视。在全运会后不长的一段训练中,我国有的运动员能在单杠上连续用单臂打二周、三周向后大回环,有的运动员试做了单臂向前大回环,有的运动员用单臂向后大回环接后空翻转体180°抓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花样滑冰的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尤其是跳跃动作,更有新的突破。在世界上已出现三周半跳、勾手三周跳等高难动作。由于跳跃动作在自由滑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引起世界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注意和广泛的研究。为使我国的花样滑冰尽快赶上国际水平,我们对跳跃动作的各参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与国外运动员的跳跃参数做了对比,目的是为了肯定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派有七名花样滑冰选手参加了今年二月中至三月初在西班牙哈卡市召开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参加花样比赛的选手男子15人、女子13人,多半是各国的二流选手,苏联和日本实力较强.男运动员除西班牙外都能完成三周跳;女运动员除西班牙外都能完成两周半跳,苏联选手可以熟练的完成二种以上的三周跳.  相似文献   

16.
两周半跳和三周半跳两周半跳和三周半跳与一周半跳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在空中增加了转体的周数。两周半跳在空中转两周半(600°),三周半跳在空中转体三周半(1260°),唯一的要求是助滑速度和预转力应更大一些。两周半跳是达到世界水平的一个关键性的动作,它是进入三周跳水平的标志,也是自由滑的骨干动作,因此应作为重点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17.
当今,花样滑冰的空中转体跳跃动作难度越来越大,不少优秀运动员已能完成三周半跳,甚至四周跳;花样滑雪空中特技的空翻转体动作,更令人眼花缭乱.可见,任何腾空的生物体都能借肢体的相对运动来影响整个身躯的运动规律,这一结论早已被运动员所掌握.但是,不是所有  相似文献   

18.
贾曙光 《冰雪运动》2012,(3):21-25,65
2012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我国选手总成绩与第1名相差将近50分,从总体来看与前3名选手的差距较大。我国选手在整套动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动作,但在滑行中无法达到动作难度的要求,技术水平表现不佳,特别是跳跃技术能力不强,导致阿科谢尔3周跳(3A)、勾手3周跳(3Lz)的执行分较低,最终导致短节目技术分较低;在表演方面我国选手的艺术表现能力差,与世界优秀选手差距较大。提出多进行跳跃动作的训练,加大音乐、表演、舞蹈等艺术方面的训练,动作的编排应与我国选手技术特点相吻合等提高我国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完成短节目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6年艺术体操全国锦标赛、2006年艺术体操世界杯赛的个人单项带操前3名成套动作,对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和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进行分析。找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带操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动作完成质量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我国选手总成绩与第1名相差将近50分,从总体来看与前3名选手的差距较大.我国选手在整套动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动作,但在滑行中无法达到动作难度的要求,技术水平表现不佳,特别是跳跃技术能力不强,导致阿科谢尔3周跳(3A)、勾手3周跳(3Lz)的执行分较低,最终导致短节目技术分较低;在表演方面我国选手的艺术表现能力差,与世界优秀选手差距较大.提出多进行跳跃动作的训练,加大音乐、表演、舞蹈等艺术方面的训练,动作的编排应与我国选手技术特点相吻合等提高我国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完成短节目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