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有 关人士认为 ,只要是法律没有规定保密的公务活动场所 ,都应该公开并接受监督。而新闻媒体又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中介 ,拒绝采访就是拒绝公众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新闻记者的采访特别是有关监督性的采访往往会遭到拒绝 ,甚至受到暴力威胁。受众拒绝采访的原因有三 :(一)新闻采访触及到采访对象的利益。(二)新闻采访侵害了采访对象的合法利益。(三)采访时机不当。面对拒绝采访 ,记者该如何处置?笔者认为 ,新闻媒体应该慎重对待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新闻媒介有必要尊重采访…  相似文献   

2.
面对沉默的拒绝方式,沈从文依旧勤快地写他的情书 张兆和是一个经典美女:额头饱满,鼻粱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在中国公学,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潦倒的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这篇来稿,本刊照登。新华社有关同志从香港报纸得悉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后,组织采访和进行采访,是抓得很紧、很认真的。但我们认为,像沈从文这样的名家在京逝世的消息,内地新闻界反而比台港报纸迟发,仍然是值得我们共同从新闻改革的角度来思考和总结一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周黎 《新闻前哨》2012,(6):77-77
近些年来,记者在采访中遭到拒绝甚至伤害的事常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新闻采访遭到拒绝有多种情况:新闻采访触及了采访对象的利益和名誉:采访内容为批评某些人和单位不正确的工作方式;触犯了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这篇来稿,本刊照登。新华社有关同志从香港报纸得悉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后,组织采访和进行采访,是抓得很紧、很认真的。但我们认为,像沈从文这样的名家在京逝世的消息,内地新闻界反而比台港报紙迟发,仍然是值得我们共同从新闻改革的角度来思考和总结一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尽管采访是记者份内之事,但接受采访却不是被访者的份内之事,他们有拒绝采访的权利.由于工作忙碌、怕被打扰、担心曝光、接到上级特别指令、对记者采访意图不了解不信任、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作怪等诸多原因,许多采访对象往往对记者持拒绝态度.而直面记者采访的,往往是安保人员.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间,在石家庄市颇具知名度的一档民生节目曾报道了某县一施工项目与附近村民发生纠纷的事件,其中,工程建设方在记者采访中采取了拒绝采访的方式,而报道播出后,该工程建设方反映强烈.本文试图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就提高记者素质为目的分析拒绝采访的不同情形,及其对策,以帮助新闻记者提高应对拒绝采访的技能,顺利完成采访.  相似文献   

8.
山东某晚报一位记者打电话给我,说是要电话采访一下我对官员财产公示的看法.我当即拒绝,我只是觉得这么重要的问题,电话里是讲不清的.与其让记者断章取义,不如拒绝为好.通讯工具发达之后,电话采访、QQ采访和其它方式采访,使记者采访手段非常丰富,也极大促进了新闻采访的发展.有些朋友甚至很得益于这种方式的采访,既方便快捷,又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新闻采访被拒绝的情况变得越来越频繁,严重时甚至出现过记者被打骂的暴力行为,相较而言,最常见的情况是被采访者以非暴力的形式拒绝或是不配合记者的采访。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需要掌握应对方法,本文即对"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采访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嘉 《记者摇篮》2010,(5):25-26
随着现代社会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新闻记者遭遇拒绝采访的频率有所增加,作为一名记者,大多都遭遇过“闭门羹”或是“无可奉告”。那么,面对“拒绝采访”这个棘手问题,新闻记者心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及不同的拒绝采访情形予以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1.
1.批评报道采访遇到的种种阻挠。批评报道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阻挠。2004年11月8日中央台《媒体广场》摘引一家报纸的报道:当前批评报道的采访超半数以上受到种种阻挠。而阻挠采访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拒绝采访:一些单位得知记者要去采访,如临大敌,或大门紧闭,或派重“兵”把守,让记者吃闭门羹:一些单位人去屋空,唱起空城计;一些单位让记者找不到采访对象,不是你推我来我推你,就是躲避采访:有的则当面声称拒绝采访或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作家近年也是得了一些世界性的文学奖项的,比如龚古尔文学奖什么的,还是有一些中国人面孔的。但是中国人至今还是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里的中国人指的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人),于是有人说,鲁迅拒绝过,巴金拒绝过,老舍要不是死了,也能拿一回了,沈从文也是差一点。其实单论文学功底和文学成就,鲁迅、老舍、沈从文并不比那些获奖的差许多,比如君特格拉丝,《猫与鼠》虽然深刻,但未必就真比《阿Q正传》或者《边城》更好。有人说诺贝尔并不是一个纯粹文学的奖项,这点我赞同,但  相似文献   

13.
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采访被拒绝的情况出现概率越来越高,甚至渐渐成了家常便饭.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通过思考和实践检验,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应对"拒绝采访"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惠鑫 《新闻传播》2006,(8):25-25
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采访过的人怎么也有几千人了,采访被拒绝的情况在近几年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甚至渐渐成了家常便饭。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通过思考和实践检验,笔者逐渐摸索出一些应对“拒绝采访”的办法,在大家面前“弄斧”了。  相似文献   

15.
平时,在采访中碰到过不少特殊情况:被刁难、被拒绝,甚至是被威胁等等.但像这样的采访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不忍心去采访他,不得不去采访他;采访时被他深深地感动着、鼓舞着……  相似文献   

16.
阮峰 《新闻窗》2010,(1):72-73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党和政府、群众和社会对于舆论监督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随着公民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新闻记者遭遇拒绝采访的事情时有发生,回避监督、抵制监督、甚至敌视监督的现象并不鲜见。面对被采访对象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频率不断升高的拒绝采访问题,要求记者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的,大多都遭遇过"拒绝采访"、"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有的记者只好无可奈何;有的记者就软磨硬泡;有的记者就采用偷拍偷录的手段;还有的记者就强行采访,有时惹急了被采访对象,还会遭遇暴力威胁……。面对被采访对象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频率不断升高的拒绝问题,作为新闻记者应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本文试图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采访是前提。但是采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长途跋涉去采访某一个人,只因为那个人脾气古怪、不善言谈而一无所获,令人大失所望,有时候作了充分准备去登门采访,又遭到被采访者的拒绝和冷淡……这些,对于每一个记者栉通讯员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那么,该怎样提高采访的成  相似文献   

19.
洪燕  徐曼 《新闻前哨》2005,(7):27-28
随着新闻活动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介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舆论监督报道的采访因为涉及暗箱操作,触犯了被采访者的既得利益,记者遭遇粗暴拒绝,甚至受到辱骂、推搡、殴打和伤害的事件时有耳闻。这类采访遭拒事件表现出来的冲突比较激烈,暴力色彩比较明显。事实上,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有过新闻采访经验的人对“无可奉告”这样的外交辞令并不陌生,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得更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本文将重点分析这类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记者,在采访中难免会遇到被采访对象拒绝的尴尬。打破僵局,开启采访对象的心灵之门,记者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