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音乐、能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心灵的抚慰,而一篇描写音乐的优美篇章,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人教版第三册巾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都是捕写音乐的杰作,现将这两篇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可谓异曲同工 ,尽得其妙。正是音乐和文学完美无缺的结合 ,使得这两首诗得以闪烁着璀璨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3.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瑞,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效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铸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文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文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学的源头之一。《诗经》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端,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放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印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琵琶行》与《明湖居听书》都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又都是以对音乐的出色描写而著称,二者在对声音的描绘时,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生动贴切且独具匠心的比喻修辞,状无形之物如在眼前,可触可感。  相似文献   

8.
李俊 《现代语文》2005,(2):109-10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琵琶行》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处理好教材中音乐描写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篇课文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余永梅 《考试周刊》2014,(36):10-10
本文分析了两首诗对音乐各具特色的描写:《听颖师弹琴》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写音乐,如比喻、联想、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再现了美妙的音乐,赞扬了琴师技艺的高超,风格自成特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以意境的奇瑰取胜,体现其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诗中作者用了比喻、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夸张,超出于常情之外,真正体现出了他的浪漫主义、想若天外的艺术风格。这两首诗各擅其妙,情味各一,实为音乐诗作之佳品。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行》与《明湖居听书》是两篇以描写声音见长的章。声音没有实体形象,又一发即逝,难以捕捉,而这一诗一却能曲尽其妙,令人美不胜收。虽前描绘的是琵琶声,后描绘的是说书声,但两在对声音的描写手法上却有相通相似之处,有很强的可比性。在这方面前人之述备矣。在此我想另辟一径,仅从音乐与心境的关系角度来对二进行比较重赏。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蒙古族民歌与不同音乐体裁和创作方式的逐步结合,孕育、产生了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具有蒙古音乐风格的器乐曲。蒙古族民歌的器乐化发展,既保持了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普遍的表现形式,又融合了当今中西音乐的多种创作技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将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具体分析了紫阳民歌音乐的地域特色和外来民歌对紫阳民歌音乐的影响,论证了紫阳民歌"南北兼容"的特征:既有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民歌的柔美秀丽。  相似文献   

13.
研究民间音乐,民歌分析是重要的途径。根据豫西民歌的音乐形态、演唱形式和场所进行归纳,将其分为劳动歌曲、灯歌、小调及叫卖歌曲四类;进而对其旋律的调式和音阶、基本曲式与结构原则加以分析,阐明其同调式、同种音阶不同构成音所产生的不同音乐色彩;重复、并置、重复与并置相结合的结构原则和旋法特点在豫西民歌中所产生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4.
川江号子是船工在奔腾的川江上航行时传唱的民歌。本文从川江号子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船工演唱号子时的内心情感作了心理分析,旨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侗歌的起源及其形式类别 ,着重论述了侗歌中的大歌、小歌、礼俗歌和叙事歌的主要特征、特点及其社会意义 ,为了解、研究和弘扬侗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艺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族情歌与少年(花儿)是土族野曲中的主要曲目和组成部分,从歌词的结构上看,情歌的歌词和少年的歌词属两种不同格律的歌词形式,情歌是纯粹的土族语歌曲,而少年是用汉语叙唱的歌种.在音乐风格诸如旋法、调式、曲式结构、节奏等方面和现代少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表现手法上的下滑音行腔以及华彩型节奏与长音连在一起的运用现象,都是少年曲调中普遍的处理手段.本文主要从歌词及旋律特征上对土族情歌与少年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7.
海南民歌源远流长,黎族是古越族后裔,善于“野音”。黎族五大方言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的民歌各有特色,文章以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音乐的调式、节拍、旋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商朝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社会,在其统治的600年中,出现了非常珍贵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商族是一个崇尚鬼神的民族,出于统治需要和个人享乐,音乐形式主要是歌和乐舞蹈,其中巫乐占有很大的成份,大型乐舞《濩》则是祭祀活动中的主要乐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结合笔者自身情感体验,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重庆师专(1977—1997)校庆组歌》进行了分章评析,并对该组歌的基本特点予以了总结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以诗入乐”是唐诗歌曲的主要形式,在运用时又有“撰写合乐”与“选诗合乐”之别。这种歌曲形式之所以盛行于唐代,是由于燕乐的高度发展,为“以诗入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乐调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