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的形象——别里科夫。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不跳出套子,挣脱规则的束缚,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2.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3.
[意图、切入及设计依据]别里科夫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的明星是套子成就的,他的行为思想诠释了套子的“威力”。因此,充分认识套子是深入理解本文的肯綮所在。教学以引导学生找套子为切入点,以期理解套子的象征意义,把握别里科夫性格的多重性及其成因,从而认识套子的内涵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第二册有篇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老师为了拓宽思路,让我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套子”。许多同学便大举特举一些有关于拜金主义、种族歧视、教育弊端的例子,却没意识到我们自己早已陷入了身边的“套子”——读物对写作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套子内外     
别里科夫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但这个套子里装着什么呢?首先从情节来看:别里科夫是教希腊语的中年教师,现实生活让他总感到心神不安.为了同世人隔绝,不受外界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甚至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他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小说的情节是围绕一个小人物普通重复的生活而进行的.然而这种生活似乎也让人看到一点暖色,那就是他和一个不是同一世界的年轻活泼的女子恋爱并准备走向婚姻.小说对华连卡着墨不多,但是从不多的笔墨中却可以清晰感受到对方活泼明朗的性格,这种性格宛若一道明媚的阳光.可惜,别里科夫是一个始终装在套子里的人,早已与明朗自由活泼的现实划清界限.最终,他在华连卡明朗的笑声中彻底装进了套子. 情节设置简练而有微澜,没有多余的周折.然而深思下来,简练而有微澜的情节,非常符合"套子式"的主人公的形象和命运特点.  相似文献   

6.
别里科夫是个小人物,是俄罗斯19世纪90年代的普通中学教员,其典型性是:生活与人生装在套子里.他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在棉大衣的套子里,把使用的小物品也装在小套子里,坐出租马车要用车篷包起来,总之他的衣食住行都要用各式各样的套子给装起来.同时,他也把自己的思想装进无形的套子,躲在他教学的古代语言里逃避现实,只认定"刊登各种禁令的官方文告和报纸文章才是明白无误的",用"将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套起来的恋爱与可能的结婚让他身心憔悴,神经兮兮.他更是要把别人的思想也装进他的套子,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千万不要惹出什么事端",搬出清规戒律逼迫着周围的人让步,在他影响下,"全城的人都变得谨小慎微,事事都怕".  相似文献   

7.
读了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章,我们明白其主旨在于嘲笑那种思想保守落后,行为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面的人,并以此教育我们要脱掉那个套子。然而在我看来,套子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只不过它与当时的沙皇制度相结合,就变成了一种奴役人性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8.
王春华 《现代语文》2011,(4):116-116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选入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的主人公处处身陷"套子"不可自拔,最终在"套子"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由此笔者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入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的主人公由于生活上与思想上处处身陷“套子”不可自拔,最终在“套子”中结束了人间生活,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少青年教师朋友正一步步走向一个个“套子”,成为名符其名的“套中人”。 “套子”— 课本 古人云:“要想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学亦然。要想教好一篇课文,深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既应钻进去,也应走出来,不能单单去死究课本。因为,语文  相似文献   

10.
也许你不会相信。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正潜伏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话语套子”。所谓“话语套子”,亦即说话的某种套路和模式。这种套路和模式很有“引力”,以致于我们陷入其中而不自觉。无论是对课文的解读,还是对作文的评点;无论是词语的调用,还是句式的选择;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发言,语文课上的“话语套子”总是如影随行。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二册有篇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老师为了拓宽思路,让我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套子”。许多同学便大举特举一些有关于拜金主义、种族歧视、教育弊端的例子,却没意识到我们自己早已陷入了身边的“套子”——读物对写作的束缚。既然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那么写作就是中学生的大事,而写好作文当然要多读,读物的作用便凸显出来。然而令人悲观的是:许多中学生对读物的选择实在是太不慎重了!普遍的现象是,不在少数的中学生手中捧读的不是《读者》、《青年文摘》就是《智慧背囊》、《时文选粹》、《哲思》、《格言》、《意林…  相似文献   

12.
读了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我们明白其主旨在于嘲笑那种思想保守落后,行为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面的人,并以此教育我们要脱掉那个套子。然而在我看来,套子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只不过它与当时的沙皇制度相结合,就变成了一种奴役人性的精神枷锁。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的套子,比如说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各项管理规定等等。如果没有法律这个套子,大家都可以放纵地杀人放火,为所欲为;如果没有诚信这个套子,大家都可以言而无信,恣意妄为;如果没有精神文明这个套子,大家都可以任意破坏公物,辱骂他人。假设这些都成…  相似文献   

13.
<正>他是一个可笑的人,总用套子包裹着自己的一切;他是一个可悲的人,给人带来阴影的同时,自己也惶惶不可终日;他是一个可恨的人,顽固地死守着教条,维护着反动势力。他,就是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套子"是他的标志,保守是他的灵魂,故步自封的结果便是消失于人间。由此可见,大胆创新才是王道。创新就是换个角度解决问题。从前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尧派鲧去治水,鲧沿袭旧法采用"堵"的方法,被堤坝拦截的洪水反而更加  相似文献   

14.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装在套子里的人》后痛恨别里科夫,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学教师,胆小如鼠,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不讨人喜欢,确实也很难让人恨他。 终其一生,别里科夫似乎没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的“罪行”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5.
摆脱议论文写作惯常的"套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作文教学与训练亦离其本真越来越远,正在风行"技术化"操作与"套路化"训练.如此一来.中学生的作文,尤其是议论文,没有作者的思想,而是异口同声的"思想套子";没有创新的思维,而是统一模式的"思维套子":没有新鲜独特的论据,而是习惯搬弄的"材料套子";没有灵活多变的结构,而是一成不变的"结构套子";没有鲜活有味的语言,而是一种腔调的"语言套子".  相似文献   

16.
自己上高中时学过《装在套子里的人》,觉得主人公挺悲哀的。现在当了老师,开始觉得我们的教育似乎也装在了套子里。 先来看看国内某中学校长为三名推荐给某大学的学生写的评语: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风格。小说的标题叫“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同时,请大家注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众多的套子中哪个是最主要的套子?  相似文献   

18.
【分析提示】1.内容与情节。这篇小说借中学教师布尔金 (即课文中的“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 (即课文中的“你”)的谈话叙述别里科夫的故事。从开头至“显然也是苦事”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几乎没有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 ,但课文中的“我”已从多方面叙说了别里科夫的“套子”式的特征。别里科夫的“套子”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有形的 ,一类是无形的。有形的“套子”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穿戴上的“套子” ,二是生活习惯上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套子式的论调 ,二是套子式的思想。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读者对别里科…  相似文献   

19.
全国语文统编教材高中第一册中《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节选自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小说(又名《套中人》)。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艺术形象,高度精炼集中的语言闻名于世。下面,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的粗浅体会。第一,启示课从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入手,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正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作准备。契诃夫(一八六○年——一九○四年)出身贫困,他的祖先是农奴,到他祖父时才赎得自由。父亲靠开小杂货店为生,契诃夫  相似文献   

20.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阐述了“规矩”的重要性,并告诉人们不只要有规矩,而且要守“规矩”。道理明了之后不妨把“规矩”比作“套子”,把“成方圆”比作社会稳定,则可以引出一句话:“没有套子,社会乱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