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乳清酸的单扫示波极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清酸在0.1mol/LHClO4+0.02mol/LNaClO4底液中,于JP-2型示波极谱仪上,有一良好的二阶导数峰Ep=-0.860±0.01V(SCE),浓度在1×10-7~6×10-5mol/L范围内,与峰高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7.5×10-8mol/L.实验证明,电极过程为具有催化性质的双电子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甲硝唑在汞电极上的电极过程,证明了该电极过程为一含有吸附作用的不可逆的扩散控制过程,电子转移数为4,不可逆系数a=0.714.建立了甲硝唑的单扫示波极谱测定法,在0.20mol/L的NaCl溶液中,于-0.71V(vsSCE)处的峰高与浓度[(0.02─80)mg/L]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4μg/L,RSD=2.0%(n=8),并考察了人体内常见微量物质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根福  彭晓国 《科技通报》1996,12(6):333-337
通过对窖泥、大曲、米曲、黑曲及红曲中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获得两株己酸乙酯合成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初步鉴定,都归于曲霉属。两菌株均在30℃、pH为5的麸皮培养基中培养60h后产酶最高;Mm-4菌株的酯化酶在适宜条件下(2%乙醇和0.25%的己酸作底物,pH为4.0,30℃)酶活力可达220u/g。  相似文献   

4.
孙性善  郑根香 《科技通报》1994,10(2):120-123
报道了Iodogen法碘化标记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最佳条件和对标记单抗免疫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当Iodogen:McAb=1:4缓冲液pH=7.4,旋涡搅拌10min时,标记率、放化纯和峰值百分率均较高,标记单抗的免疫活性与标记前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31I-HCM83和 ̄125I-VCMC与阳性对照结合率为38.2%和30.1%,P/N为9.1和30.1。此通用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芩甙的极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研究了黄芩甙的电化学特性.在0.05mol/L柠檬酸钠+0.2mol/LHCl底液中,黄芩甙于-1.16V(P1)和-1.34V(P2)(vs.SCE)处产生两个二阶导数峰,前者为黄芩甙分子的还原波,后者为其一价阴离子的还原波,均为羰基的双电子还原波.利用峰P1可测定黄芩甙,线性范围为0.16~0.64mg/L和0.72~24mg/L,检测限为0.08mg/L.将该法用于中药黄芩中黄芩甙的测定时,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程吟梅  张曙云 《科技通报》1995,11(6):381-383
报告10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补体(CH_(50))和C_3值的检测结果:急性肝炎的CH_(50)为68.4±6.13单位/ml,C_3为130.2±6.67mg%,均高于正常组(CH_(50)为48.5±5.75单位/ml,C_3为102±5mg%),P<0.01;其他类型的肝炎患者组的补体均低于正常组,P<0.01.补体的含量与T细胞花环(Et花环)呈中度相关,与GPT呈高度相关,因此测定CH_(50)和C_3可作为衡量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判断病毒性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收集城市交通干道空气中的铅,硝化后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本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等优点。铅平均浓度在10.57~66.67μg/L时,其相对偏差在0.47%~5.7%之间,标准差在0.18~0.33之间,CV在0.47%~3.03%之间,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相似文献   

8.
溴离子电氧化机理与动力学参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研究了Br-在不同电极上,以及不同浓度与不同pH值时的电氧化性质.测定了Br-在1mol/LH2SO4介质中的扩散系数D和标准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Br-在Pt上的反应速度常数要比石墨电极上大一个数量级.根据不同实验条件的循环伏安图,提出了Br-电氧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
取350ml冷的饮料倒入一只500ml的长颈瓶中。取100mlNaOH(浓度约1mol/L)倒入一个足够大的无色橡胶气球中,立即将气球扎紧在长颈瓶的颈上,要确保NaOH不倒流进长颈瓶中,用磁力搅拌器缓慢搅动长颈瓶中样品,待强烈的嘶嘶声结束后,再强力搅动30分钟,将此装置放置约十个小时,气球收缩后说明CO2被NaOH吸收。定量地转移汽球内容物于250ml长颈瓶中,加入3滴酚酞,使用磁力搅拌器,用标准浓度的HCI(约1mol/L)滴定此液体,记下到达第一个终点的HCI体积V1;再加4滴甲基橙,继续滴…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抗突变和消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明富  袁妙葆 《科技通报》1994,10(5):301-305
采用E.ColiSOS显色法,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外自由基消除实验等方法测定了茶多酚复合物(TP)的抗突变和消除自由基作用.结果表明:(1)TP的终浓度在2.5和5mg/ml时,对由阳性致突变物MNNG,EMS和NaN_3诱导的SOS应答反应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小鼠每日ig40、80和120mg/kg剂量的TP能明显抑制由环磷酰胺(CP)诱发的骨髓PCE的MNCF,三种剂量TP的抑制率分别为40.98%、66.76%和65.94%;(3)TP对MMC诱发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CA)的抑制率分别为62.56%、55.71%和47.95%;(4)在X/XO-ESR、X/XO/Luminol-BCL和IR/NBT-SPM三种模型中TP对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均具有极强的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98±6%、98±1.2%和95±1.5%,对O_2的消除效率明显强于维生素C和E,对不同工艺制备的TP消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测定结果显示:脱咖啡碱程度高,EGC和L-EGCG含量比例高的TP-3制剂消除O_2的效率最高.因此,TP消除有害自由基,中断或终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是抗突变,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